2018年3月17日晚間,兒童文學暨旅遊文學作家陳梅英(中)、高雄市善心慈善會副理事長尤能讓(右)伉儷,觀賞美國神韻國際藝術團在高雄文化中心的第六場演出。(李晴玳/大紀元)

作家再度觀賞 感受看神韻是一生最幸福時光

2018年03月18日 | 15:38 PM

【大紀元2018年03月18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晴玳台灣高雄報導)「真的滿心歡喜,感謝神韻,讓我這一生有這麼幸福的時段。」兒童文學、旅遊文學作家陳梅英三度看神韻,心中依然洋溢著幸福歡喜,她盛讚神韻是:「一生中看過所有最好的節目,真的很棒,每一個節目都很精采。」

2018年3月17日晚間,神韻國際藝術團在高雄文化中心進行第六場演出,陳梅英偕夫婿再次進場觀賞,看完演出後她興奮地表示,「真的很棒,很感動,我真的感覺到,這一輩子為什麼這麼幸運,可以有這麼好的機會,再次與神韻相會。」

神韻藝術盛宴 千錘百鍊 精彩紛呈

「她們的功夫真的很棒,真是太棒!」年屆七十,依然熱情洋溢擁抱人生的陳梅英,神采奕奕地表示,「我對舞蹈很有興趣,我到現在還在跳肚皮舞,所以覺得他們的基本功夫非常的棒,不管男女演員,都非常非常的好。」

「哇!不管編舞,或哪一方面,包括所有的內涵,包含所有的中國文化,都是一流。」陳梅英表示,神韻藝術,是美麗人生最幸福的饗宴,「神韻演員演出時,表情都非常好,不管舞蹈或戲劇,無論愉悅、快樂或悲傷,她們都表現得很棒,每一個節目都很精彩。」

端坐席間,凝神專注舞台上一幕幕賞心悅目的畫面,每一個扣人心弦的情節及表情,陳梅英深深地被吸引、被感染。「在舞台上,她們每一個人的表情,都很自然地微笑,有別於中國、台灣表演者的嚴肅,她們就是輕鬆愉快,尤其俏皮的舞蹈,表現得更棒!」她說。

她欣然敞開心懷,領受神韻的美麗分享,「我真的滿心歡喜,非常感動,這一生能有這麼幸福的時段,就在這裡看表演。」她感佩地說。

春暖花開再迎神韻,當大幕升起,《下世救眾生》登場,一片輝煌聖境映入眼簾,陳梅英不由眼睛一亮,內心讚歎,「藝術竟然可以結合科技,完美攜手一起。」

「真是神筆,真的好棒!」陳梅英說,「第一年初看神韻時,覺得好驚訝,此前六、七十年,我從來沒看過科技變化(動態天幕)跟舞台變化(舞劇情節),竟可以連結在一起。」「尤其那個接點,人物從天上飛下來,旋即跳到舞台的那個接點。」當年看神韻的視覺震撼,今年依然讓她驚豔不已。

她眉飛色舞,如數家珍地細說神韻的精彩點滴,猛然,她天外飛來一筆,「因為用心,我還發現了神韻服裝的設計,顏色也都很亮麗!」

《寒窰》傳達堅持的價值 「我也要持續努力下去」

神韻舞劇根源於神州文化沃土,取材多元,意蘊深遠。《寒窑》一劇,述說大唐名將薛仁貴與妻王氏真情不渝、相守一生的故事,看到少小耳熟能詳的戲劇重現在神韻舞台,陳梅英有一份驚喜,也有深濃的感懷。

「《寒窰》是我很熟悉的戲劇:薛仁貴遠征邊域未歸,王氏苦守寒窰十八年,歷經春夏秋冬季節變化,即使她的父母前來接濟,她也堅定不為所動,還是要堅持等老公回來。」

「她那個心,很堅定的心,不容易!」陳梅英說,「她用傳統中國女性的那種美德,守著自己的本份,守著自己的愛,一直等到最後開花結果」,「結果雖是美好的,但爸爸那慚愧的心,那嫌貧的心態,那種對女兒苛責的態度,也一一顯露。」

「她(薛妻)沒飯吃,還能守著苦,就這樣艱辛度過,真的很了不起。」「反觀時下的年輕人,忍耐度相對不夠,太隨心所欲。」她表示,「其實我們當初的選擇一定是最好的,但因為不夠忍耐,不夠堅持,所以很多人就這樣選擇了離開。」

對於親情人倫,陳梅英素有定見,「父母終究會老去,孩子也終有他將來的前途,如果能夠堅守夫妻之愛,那份愛將變成信守,互相的照顧到老,這樣的親情,我覺得很好。」

她表示,如果年輕人可以觀看《寒窰》一劇,可以往這樣去想,這將有很好的啟發,是很好的一個教材。

身為兒童文學作家,長年創作不輟的她,她的童詩、兒歌作品,經由網路平台分享,讀者已遍及七十餘國。陳梅英說,「神韻舞劇,涵蓋了一些神話,一些現實社會的故事,可以啟迪思維,激勵人心。」

「比如《異域學藝》,她告訴我們學射箭,除了努力,若有機緣,就趕快把握住。」陳梅英表示,這種正向的態度與價值觀,她亟願透過創作,傳達給年輕的世代。

「所以我一直努力到現在,我想,因為我有這個能力,而這個能力我一輩子慢慢學習苦練而成,所以我要一直創作,一直送出去,儘管台灣很小,出版業不盛,那我就上網分享全世界的人,有需要的人,想看中文的人。」

「神韻,真的太好了,我找不出適當話語來形容她!」陳梅英感恩說道,神韻再臨,她會一直再看下去。

責任編輯:林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