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纽森宣布解封加州基本框架

“最具挑战性 对所有人都是艰难阶段”

纽森在4月14日的记者发布会上表示,在未来某个时间点,将会对“居家防疫”令做出调整。图为走在街头的两位老人。(Photo by Justin Setterfield/Getty Images)
人气: 1026
【字号】    
   标签: tags: , , , ,

【大纪元2020年04月15日讯】(大纪元记者周凤临综合报导)4月14日,加州州长纽森(Gavin Newsom)兑现上一日承诺,宣布中共病毒(武汉肺炎,COVID-19)疫情下,逐步解封加州的基本框架和指导原则,但纽森并未如部分人所期望的,提出恢复加州经济活动的具体日程或者路线图。

加州实施“居家防疫”令已经接近1个月时间了,初步看来,这些措施已经成功延缓了疫情扩散,加州中共病毒新增确诊病例趋势平缓。但可能并不能如多数人所愿,能够很快恢复之前的正常生活状态。

纽森在当天的记者发布会上表示,在未来某个时间点,将会对“居家防疫”令做出调整。他说:“在我们考虑重新开放部分加州的时候,我们必须以科学和数据作为指导,我们还必须接受这一点,我们将与以前的状态有所区别。”

纽森提出,必须在6个指标均满足的情况下,“居家防疫”令才能得以解除:
* 要能够做足够多的检测,监控疫情,保护社区;能够追踪和隔离与确诊者密切接触人员,并对确诊者、被隔离者进行诊疗;
* 有能力防止病毒在高危人群中传播;
* 医院、医疗系统有能力应对疫情高峰;
* 有能力研制新的疗法,并满足患者需求;
* 商店、学校及托儿机构,能够做到保持社交距离;
* 有能力决定何时重启某些措施,比如,若有必要,可能会重启“居家防疫”令。

到4月14日上午为止,加州死于中共病毒的患者新增了71人,总数达758人;旧金山湾区10县共有5,341人确诊感染,其中148人死亡。

“今天我们死亡人数达到一个新的纪录”,纽森说:“我们尚未走出泥沼,但我们也认可,(封锁)不能成为永远的常态。”

加州公共卫生部主管索尼亚‧安格尔(Sonia Angell)表示,加州抑制疫情的做法奏效,但必须小心行事,不能让疫情死灰复燃。

安格尔强调说:“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马上开放,让所有人都回到街道,继续之前的生活方式。因为,事实上,我们如果取消所有的措施,我们将再次迎来疫情高峰。我们现在的选项是,目前能够讨论将如何逐步修改目前的禁令,让大家都稍稍轻松一点,但仍能够继续保护加州人的健康。”

安格尔并称,加州能够获得平缓的疫情曲线,这是一个可喜的成果,但她也承认,禁令对加州经济、低收入人群,以及医疗系统造成巨大损失,这种状况无法长期保持。

安格尔说,计划中的对禁令的改动,不能让加州人回到中共病毒疫情之前的生活状态中去,“这是以一种保证大家的健康基础上,向前走的步骤,但会有改动”。

纽森总结抗疫的几个阶段,称第一个阶段采取的策略是,对从中国武汉疫区过来的人进行遣返;第二个阶段是缓解阶段,是在发现第一个社区传染病例时,就开始采取的策略,逐步加码到让老年人待在家中,随后到关闭学校、群聚性活动等,以减缓病毒传播速度,随后到全加州范围的“居家防疫”令,以及要求出门社交距离等。

纽森称,第三个阶段是为应对疫情高峰做好准备的阶段,不仅扩充各地区医院的收治能力,还建设了临时医院等设施,以满足潜在的更多患者的需求。

“下一个阶段,就是今天我要跟你们谈及的阶段,我将其称之为‘乐观阶段’(optimistic phase),也就是我们已经经过了疫情高峰,准备开始过渡到疫情压制阶段。”纽森说:“最终到我们获得群体免疫,以至于成功研制了疫苗。在这之前的过渡时期,我们见到了尽头的希望的曙光,充满了乐观和希望,希望这一切都能够过去。这个过渡阶段,也是所有阶段中最艰难、最具挑战性的阶段。”

纽森称,目前保证公众健康的努力重点,将调整到以下几点:
* 保证医院有能力收治患者;
* 防止高危人群感染病毒;
* 建立保证健康、公众安全的保护机制;
* 减少疫情对社交、精神,以及经济方面的危害。

纽森同时警告,别指望生活会很快恢复常态,“可能会在禁令严格、宽松之间来回调整一段时间,每个个人都需要尽到自己的责任,包括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等,对于那些被暴露的人,更应该尽到自己的责任”。

对于恢复大规模集会、观看体育比赛或者音乐会等活动的呼吁,纽森表示,可能在研制出疫苗,以使人们获得对病毒的群体免疫力之前,这些活动可能都不会恢复。全美国的卫生官员表示,如果一切顺利,恐怕最早在2021年春季之前,疫苗都不可能准备就绪。◇

注:新冠状病毒,也称武汉肺炎病毒,大纪元认为叫“中共病毒”更准确。因该病毒来自中共统治下的中国,更因中共掩盖疫情导致病毒向全世界扩散,并造成全球大流行。

关注我们facebook主页,及时获得更多资讯,请点这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