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上海地产大亨之父的奇妙缘分

文/刘晓
民国时期的上海市(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580
【字号】    
   标签: tags: , , , ,

明清时期徽商的发源地徽州,非常注重文化,他们中有很多是因战乱从北方迁徙来的世家大族和士人。他们尊儒重教,早在南宋时期,徽州就出现了“十家之村,不废诵读”的现象。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徽商形成了自己的商业道德准则,即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以义取利、以质取胜。这其中就包括程德成程霖生父子俩。

清朝同治年间,安徽歙县冯塘村一个年仅十三岁的少年,背着一个小包袱,告别了父母亲人,毅然离开了家乡,前往上海谋生。他就是民国时期因房地产业称雄上海、人称“中国哈同”(哈同,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上海的一位犹太裔房地产大亨)的徽商程霖生的父亲程德成。

初到上海,程德成自然先找的是同乡,他在绩溪人开的茶叶店学习厨艺。他为人机灵、脑瓜活络,而且忠厚老实,认真肯干,因此很快厨艺大增,尤其擅长徽菜。

一天,程德成去茶叶店附近的厕所如厕,无意间拾到了一个鼓鼓的皮包。他打开一看,里边竟装有价值数万的钞票和汇票。他顿时傻了眼,又担心失主着急,就捧着皮包等在厕所旁。

等了一个多时辰,差不多两个多小时的样子,终于等来了一个外国人。他是上海礼和洋行的经理,来自德国。程德成问明情况,确定他就是失主后,就将皮包还给了他。洋行经理非常感动,就拿出厚厚一叠钞票要感谢程德成,程德成坚辞不受。

洋行经理更觉得眼前的小伙子人品贵重,心生敬意,便和他聊了起来。当他得知程德成是位厨师时,就邀请他到洋行去做厨师,这对程德成无疑是一个机遇,他就同意了。

这个外国人是上海礼和洋行的经理,来自德国。示意图,图为欧洲洋行,1805-1806。(公有领域)

在洋行工作,程德成自然还是踏实肯干,态度十分认真。洋行经理遂教他处理商务,头脑灵活的他自然很快掌握。后来经理在回国述职时,把洋行交给他,让他照顾生意,还承诺待他从德国回来,就将洋行与他对半分。程德成再一次坚辞不受,洋行经理则再一次受到感动。

通晓汉语和中国国情的德国洋行经理发自内心想感谢程德成,他对于徽州人把房子、生儿子当作人生两件大事的习俗有所了解,便在当时的上海郊区跑马厅一带买下了大片荒地赠予了程德成。却不过对方好意的程德成于是收下了这片荒地。

随着上海的发展和扩大开发,有着徽商精明头脑的程德成利用手中的土地资源,同时借助洋行的力量,很快成为富商。彼时上海有这样一个说法,说程德成的房地产经营有“两条龙”,一条龙是从河南路的抛球场到西藏路,令一条是从新世界至卡德路,即今天的石门二路一带。其拥有的房地产已价值千万银两。

在程德成的儿子程霖生接手房地产业时,正值民国初年,上海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地皮价格暴涨。富有头脑的程霖生大胆投资修路,又开辟了两个地段,一个是石门一路,一个是霞飞路,并在路的两边开发房地产,建造商业和住宅区。他仅在宝兴里、宝裕里就建有一千栋房屋,建好后,他将大量房屋租赁出去。其总资产达到了六千万两银子,因此被时人称为“地皮大王”、“中国哈同”、“上海最富有的华人之一”。

此后,手握巨额资金的程霖生开始在上海投资兴办实业,开办了钱庄、公司等。上海第一家百货公司就是他与广东商人蔡昌合作兴办的。他有今天的成就,完全离不开他的父亲程德成打下的基础,而程德成能够有如此福报,也是源于他的忠厚诚信。

善恶有报,天道如此,程德成父子的经历再一次完美加以诠释。

参考资料:《商界巨贾》

责任编辑:李婧铖 @*#◇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许叔微,字知可,是昆陵人,曾受乡里推荐,参加春季的科举考试,没有考中。他在归家的途中,船经过吴江平望地方时,晚上梦见一位白衣人说:“你没有积下阴德,所以考不上。”许叔微就说:“我家境贫寒,没有钱财可以施与别人。我该如何是好?”白衣人说:“为什么不学医呢?我可以帮你精通医术。”
  • 清朝时有个村民在一年的冬天到邻镇探望亲友,在路上他经历了一段“特殊遭遇”。而他经历的梦境竟然对应上了现实中的实况,真令人惊震!
  • 岸上有一栋高楼,半夜里,突然失火,大火熊熊燃烧,楼中人张惶呼叫,乱成一片。林孝廉忽见一个少妇,只穿内衣短裤,从楼上坠入船中。林孝廉见少妇衣不蔽体,急忙把自己的狐皮长袍拿过去,给她盖在身上。又叫人把她扶进船舱休息。自己则挑灯站在船舱外面,守护着她。
  • 雷州半岛南渡河畔小镇窑家墟的各色小人物,在国家各项运动对个人命运深刻影响下,展现坚强生存的意志。(fotolia)
    徐生原可考上状元第一名,但因他背女子过河时吟诵的诗句,流露出不正的想法,他中第一名状元的资格便被褫夺了……
  • 上天慈悲祐护众生!历史上留下的行善避疫的实例,留下的如刘伯温《救劫碑文》的大预言,都是在人间最大劫难的当下,神给人的慈悲指引!
  • 宋朝文学家洪迈有一巨著《夷坚志》,写作了四十年(1162年—1202年,始刊于绍兴末年,停笔于嘉泰二年壬戊),记述了宋代城市生活、人文掌故、奇闻趣事等等。他的朋友余文特曾经告诉他一件四岁儿知晓自己轮回转生的奇事,他也记载在此书中,彰显轮回果报的存在,给世人指引善道。
  • 明朝时期,浙江嘉兴府李定在人们眼中是一个真正的正人君子,但他的科考之路却不顺利,十几年屡考不中,就在他已经慢慢放下了对功名的执著时,人生路竟然起了大翻转!他是怎么积的阴德呢?
  • 可能有不少人心抱疑问:为什么常能见到作威作福的坏人一生荣华富贵,依然享福终老呢?清朝人李福就有这样强烈的疑问,他到了冥府对阎王质问:为何恶人无恶报?结果阎王怎样让他解惑?
  • 很多中国人都注意到了,最近几年中国大陆的各种灾害,比如地震、水灾、旱灾、火灾、瘟疫等一直在密集爆发,可说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多灾多难。对于信神者而言,这些灾难的发生都是有原因的,冥冥中其实一切都是有安排的。民间还有这样的说法,在水、火、刀、兵等灾难前,冥府都要制作造劫簿,这大概是为确定发生灾祸的范围、类型和相应的死亡之人。
  • 人间道:“善恶有报!”有些时候,追诉恶人在人世间并不明现,却是在阴间审判执行的。 亡灵告状的事件很多,来看二则案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