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麗話五千】

《夢華錄》裡的教坊是做什麼的?教坊、樂府、梨園有什麼區別?

中國古代音樂史
文/愛麗Ally
中國音樂的歷史和中國古代文化起源的時間一樣久遠。(Ally愛麗授權提供)
font print 人氣: 979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大家好,我是Ally。

說到樂府、教坊、梨園、太常寺、鐘鼓司等等這些名字呢,大家可能都很熟悉了,它們是古代的音樂機構的名字。

其中尤其是教坊或者教坊司,這個在很多電影電視還有小說裡面都經常出現,但是在這些文藝作品中,通常都把教坊描繪成一個專門容納罪臣家屬的地方,甚至讓觀眾誤以為教坊就是古代的官辦妓院。

那麼歷史上真實的教坊是什麼樣的呢?還有教坊和樂府、梨園等等的區別在哪呢?

要回答這些問題,咱們起碼得先了解一下中國的音樂史。

中國的音樂史

中國音樂的歷史和中國古代文化起源的時間一樣久遠。

根據記載,在上古的三皇五帝時期,伏羲、女媧和神農等等就製作了不同的樂器,後來黃帝任命伶倫這個人為樂官,制定音律,這就是中國音樂史的開端。

《漢書律曆志》
「所以作樂者,諧八音,蕩滌人之邪意, 全其正性,移風易俗也。」

根據《漢書》記載,調和八音的音樂,能洗淨人的邪念,讓人生出正念。

《禮記》
是故先王之製禮樂也,非以極口腹耳目之欲也,將以教民平好惡而反人道之正也。

《禮記》裡也寫道:先王制定禮樂的目的,不是為了滿足口腹耳目的嗜欲,而是要以此教導百姓有正確的好惡之心,從而重返做人的正路上來。

我們都知道孔子一生追求的就是要恢復西周的禮樂制度,來維持社會的諧和,否則禮崩樂壞就會造成社會大亂。當時西周的周公制定了非常詳細的禮樂制度,其中這個樂包括了奏樂、唱歌以及舞蹈。在周朝,這些都是由「大司樂」來管理和培訓的,大司樂既是官名,也是這個機構的名稱,這就是中國歷史上有記載的第一個官方音樂機構。

總的來講,漢代以及之後的所有朝代,祭祀、朝會、宗廟、喪葬等等正式的禮儀都歸「太常」掌管,而太常下面還有「太樂」,專門負責音樂。

但是除此之外,歷朝歷代也都設立了一些太常之外的音樂機構。比如秦朝設立了「樂府」,在漢代,漢武帝擴大了樂府的規模,但是樂府和太常的職責是完全不同的。

漢代的樂府繼承了周代的採風制度,主要是以收集民間的流行詩歌來編排歌曲為目地的,我們熟悉的很多樂府詩都是由樂府收集之後傳唱保留下來的。

後來樂府被西漢的漢哀帝解散,到了東漢末年的時候,宮庭雅樂已經基本喪失了。

三國時期的曹操恢復了雅樂,後來他的兒子曹丕建立了官辦的音樂機構「清商署」,這個機構一直到南北朝時期都在沿用。

《隋書》卷一五《樂志》
至六年(大業),帝乃大括魏、齊、週、陳樂人子弟,悉配太常,並於關中為坊置之,其數益多前代。

到了大一統的隋朝,隋煬帝把之前南北朝時期各國的樂人子弟們都集中到了首都,建立了「坊」來安置他們,歸太常管轄。

《新唐書》
武德後,置內教坊於禁中,武后如意元年,改曰雲韶府,以中宮為使。開元 二年,又置內教坊於蓬萊宮側……京都置左右教坊,掌俳優雜技。自是不隸太常,以中宮為教坊使。

再往後,唐高祖在宮中設立了「內教坊」,這個內教坊最初是在皇宮內教導宮內女子的地方,隸屬太常,由宦官管理。

到了唐玄宗時期,因為玄宗是個非常喜愛音樂、也很有音樂才華的皇帝,所以他極大的推動了音樂領域的發展,不僅增加了宮內的教坊,還在京城內開設了左右教坊。

《教坊記》
翌日,詔曰:「太常禮司,不宜典俳優雜伎。」乃置教坊,分爲左右而隸焉右多善歌,左多工舞。

《新唐書》
開元二年,又置內教坊於蓬萊宮側。……散樂三百八十二人,仗內散樂一千人,音聲人一萬二十七人。

根據《教坊記》和《新唐書》的記載,玄宗時長安的教坊有至少五處,其中西京的右教坊歌唱得好,左教坊舞跳得好,各類樂工和音樂舞蹈表演人員加起來有一萬一千四百多人。這時候的教坊也已經獨立出來,不歸太常管了,太常和教坊有了不同的分工。

太常還是掌管祭祀宗廟等等正規的禮儀和雅樂,而教坊則是一個專門掌管俗樂的機構,也就是皇室宴飲慶典時候表演的歌舞百戲雜技等等。

與此同時呢,玄宗還另外設立了「梨園」,親自任教。

《新唐書》
玄宗既知音律,又酷愛法曲,選坐部伎子弟三百教於梨園,聲有誤者,帝必覺而正之,號『皇帝梨園弟子』。宮女數百,亦為梨園弟子,居宜春北院。

《舊唐書》
玄宗於聽政之暇,教太常樂工子弟三百人,為絲竹之戲,號為皇帝弟子,又云梨園弟子。以置院近於禁苑之梨園。

根據《舊唐書》和《新唐書》的記載,唐玄宗很懂音律,他在聽政的閒暇時間,挑選了太常的樂工300人,親自教導,而且只要有一人吹奏跑調,他都能立馬發現並且糾正。這些樂工們被安排在宮裡的一處梨園,所以他們叫作皇帝弟子,也叫梨園弟子。因為是皇帝直接領導和教習的機構,所以梨園的地位非常高,一直到了後代,很多演藝和戲曲人員往往都還自稱是梨園子弟,搞藝術的家庭也被稱為梨園世家等等。

在唐代,尤其是唐玄宗時期,中國的音樂歌舞發展達到了歷史上的一個頂峰,同時有太常寺、教坊、梨園、太樂署、鼓吹署等多個國家音樂機構並存。

再之後到了宋朝,因為北宋的經濟繁榮,官方和民間的各類音樂戲曲也越來越豐富。北宋除了太常寺、太樂局和教坊,還有大晟(shèng)府、雲韶(sháo)部、鈞容直、鼓吹局、樂營等十多個官方音樂機構。

但是隨著北宋滅亡,衣冠南渡之後,國家為了縮減開支,大幅度壓縮樂官機構,也關閉了教坊。到了節日慶典的時候,都是臨時從民間徵集僱傭一些樂師來演奏的。

之後的元代,又重新設立了教坊(司),不過要注意的是,雖然唐宋元三個朝代的教坊都叫同一個名字,但是在這漫長的750年的時間裡,它的具體職能,還有它的樂工的來源都是經過多次改變的。

那在古代什麼樣的人會做樂工呢?歌妓、舞妓們的地位如何呢?這個等一會兒介紹完了古代音樂史咱們再回來說說。

那接著到了明代,教坊改名叫做「教坊司」。看過《夢華錄》的觀眾們可能會發現,劇裡出現了一塊教坊司的牌匾,不過這個故事是設定在北宋,而教坊司是元代之後才有的叫法。

《明史》
鐘鼓司,掌印太監一員,僉書、司房、學藝官無定員,掌管出朝鐘鼓,及內樂、傳奇、過錦、打稻諸雜戲。

明代還設立了「鐘鼓司」,全由宦官組成,掌管上朝的鐘鼓,內廷音樂,以及編排各種宮內娛樂用的雜戲演出等等,相當於唐代一部分內教坊的職責。

《明會要》
吳元年,置太常司,其屬有協律、司樂等官,職雅樂。
十一月,置教坊司,掌宴會大樂。

而這個時候的教坊司,變成了專門主管宴會大樂的機構,隸屬於禮部。加上一向承擔祭祀禮儀的太常司。所以明代是同時有三大官辦禮樂機構的,太常司、教坊司、和鐘鼓司,分別負責不同的禮樂需求。

清代初期沿用明制,設立了太常寺和教坊司,只是後來教坊司改名成為了「和聲署」,而「神樂署」取代了太常寺的功用,最終太常寺直接歸納到禮部合併了。

乾隆年間,六部之外增設了樂部,統領神樂署、和聲署、和什幫處這三大音樂機構。

那以上這就是一個非常簡短概括的中國古代官方音樂機構史。

神韻傳播和展現真正的中國傳統文化

我們可以看到從周朝到清朝,不管政權怎麼變換,歷朝歷代都試圖保留和傳承宮庭雅樂。

但是到了近代,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和破四舊運動徹底摧毀了所有中國古代傳統的歷史和文化內涵,人們被禁止了一切娛樂形式,包括歌舞音樂,所有人只允許傳唱革命歌曲和樣板戲。那生活在現今社會的年輕人們也許還意識不到,這場文化浩劫對中國的影響有多大。

不過萬幸的是,如果你身在國外的話,有這麼一個藝術團,通過歌舞表演的形式在全世界傳播和展現真正的中國傳統文化。她叫做神韻藝術團,我是從06年第一次接觸的,看完之後簡直是大開眼界,我從來沒想過中國傳統文化,中國的舞蹈,中國的服飾還可以這麼美,這麼精彩。

我們剛才看過《漢書》裡寫的,純正和諧的音樂可以洗淨人的邪念,讓人生出正念。在這個演出現場,你就能親耳體驗到什麼是真正的德音雅樂。而且神韻每年都是一套全新的節目,觀眾每年都會學到很多東西。

如果你對傳統文化感興趣,就絕對不能錯過這個演出,看完之後你會對什麼是中國的傳統文化有一個完整、全面的而且是立體、形象的認識。

而且我聽說今年在加州和波士頓地區的演出,只要是說中文的觀眾,$100以下的票區都可以拿到30%的優惠票價,這個是以前從來沒有過的折扣。那如果要取得這個折扣的話,需要打購票熱線來買票,具體的信息我就放在下面的信息欄了。

【粉絲福利】神韻美國演出的場次,網上購票可以使用這個鏈接,或者輸入折扣碼 Ally 免手續費喔!
https://is.gd/ctHfaO

神韻馬上開演啦,快去搶票吧!

那接下來,咱們回到一開始的問題,我們剛才看了這麼多古代的官方音樂機構,它們的樂工們都是從哪兒來的呢?他們的地位如何呢?

樂工

關於樂工的來源問題,因為這個歷史時間跨度很長,中間也是一直在發生變化,所以咱們還是得從頭開始說。

《周禮春官》
大司樂:「中大夫二人;樂師,下大夫四人, 上士八人,下士十有六人;府四人,史八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首先,根據《周禮》記載,周朝大司樂裡的官員和樂師有定額1463人,這些樂師們都是大夫或者士族,也就是周天子的親戚們,都是貴族。

「大司樂以樂舞教國子」,那國子是誰呢?就是諸侯、士族和大夫的孩子們,也是皇親國戚。

因為當時的社會是分封制,維持社會穩定的關鍵就是靠這些天子的親戚們,所以禮樂制度是他們作為社會的領導層必須要學習和遵守的。

孔子的儒家思想裡,也把樂作為君子的六藝之一,所以早期的樂是一門非常高雅的,只有貴族才能掌握的藝術。

到了漢代,這個情況發生了一些變化,西漢漢武帝時期有一位音樂家叫做李延年,他因為擅長音律歌舞而受到漢武帝的喜愛。

《樂府詩集‧卷八四‧雜歌謠辭二‧漢‧李延年‧歌》
「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

後來他作了一首《北方有佳人》的歌,推薦自己的妹妹給漢武帝,他的妹妹果然得到了武帝的寵愛

《史記 卷一百二十五 佞幸列傳第六十五》
李延年,中山人也。父母及身兄弟及女,皆故倡也。

史書裡記載,李延年的父母,兄弟,姐妹和自己都是倡家出身。

這個「倡」字在古代的意思是表演歌舞雜戲的藝人,並不是後代的「娼妓」。

在這個時代存在不少的樂家、音家和倡家,他們的特點是全家人習藝,技藝在家庭裡世代傳承。

但是這些家庭和他們的社會地位並不比其他百姓低,比如李延年的妹妹成為了漢武帝的夫人,漢武帝的皇后衛子夫原來也是歌女,漢成帝的皇后趙飛燕原來是舞女。

《魏書‧刑罰志》
諸強盜殺人者,首從皆斬,妻子同籍,配為樂戶;其不殺人,及贓不滿五匹,魁首斬,從者死,妻子亦為樂戶。

這個情況到了北魏又發生了變化,在《魏書》裡第一次出現了「樂戶」這個詞

裡面記載,殺了人的強盜,妻子和孩子們配為樂戶,沒有殺人,贓物不滿五匹的強盜,妻子和孩子們也配為樂戶。

在這裡,配為樂戶已經成為了懲罰的手段,樂戶的地位明顯低於了普通百姓。

不過大家要注意的是,被懲罰的都是強盜家屬,而不是罪臣家屬,這個還是有很大區別的,懲罰官員,尤其是朝廷命官家屬成為樂戶的先例要到很後面才會出現。

《太常樂人蠲除一同民例詔》
太常樂人,今因罪謫入營署,習藝伶官,前代以來,轉相承襲。或有衣冠世緒,公卿子孫,一沾此色,後世不改。
婚姻絕於士類,名籍異於編。大恥深疵,良可哀湣。
朕君臨區宇,思從寬惠,永言淪滯,義存刷蕩。其大樂鼓吹諸舊人,年月已久,世代遷易,宜得蠲除,一同民例。
但音律之伎,積學所成,傳授之人。不可頓闕,仍依舊本司上下。若已仕官,見入班流,勿更追呼,各從品秩。
自武德元年以來配充樂戶者,不入此例。

到了唐朝,唐高祖建立了教坊,這時候樂人們的地位可以從高祖頒布的一條詔書看出來。

詔書寫道,太常任職的樂人們,是從以前的朝代就有因罪被罰進來的,樂人的身份一直在家庭裡承襲,也有世家子女,一進來也回不去了,不能和士族通婚,名籍和百姓不同,實在是可憐。

朕作為皇帝想要改變這個現況,在大樂鼓吹演奏的樂人們,可以恢復百姓的身份,但是掌握音律的樂人們,因為技藝複雜不好傳授他人,所以身份不變,已經拜官的還是保留官職。

但是從武德元年,也就是唐朝建國第一年之後加入樂戶的,不在這個赦免範圍內。

這個詔書說明了樂戶世代傳承,不能輕易更改,樂戶不能和士族以上的人通婚,但是樂戶在音樂機構裡可以拜官,獲得品階。

樂戶在唐代屬於雜戶,是比良人,也就是普通百姓身份低,但是比奴婢部曲身份要高的。

除了詔書裡提到的幾種樂戶的來源,教坊裡任職的還有很多宦官、宮女,以及自願加入的平民百姓等等。

唐代的《教坊記》和《樂府雜錄》兩本書裡詳細記載了當時教坊的320多個曲目,還有舞蹈、戲劇、百戲等的排演方式。

其中也記載了教坊裡的等級制度,有技藝高超的,家就住在教坊裡,領俸祿,有賞賜和各種優待。

有平民女子入選學習樂器的,但是舞藝不精,只能在大型舞蹈表演裡充數。

有灑掃婦女,也有男弟子和小童。

當然除了教坊,還有備受追捧的皇帝梨園弟子。

總的來講,唐代的樂戶和樂人們只是戶籍受限制,但同時也給了他們提供了安定的生活來源,讓他們可以專注於鑽研如何提升自己的音樂舞蹈才華。

《宋史‧職官》
太常寺下設教坊及鈐轄教坊所,掌宴樂閱習,以待宴享之用,考其藝而進退之。

北宋的教坊和唐朝相比,沒有太大變化,只是更加儀式化。

演職人員要定期對才藝進行考核評分,根據結果調整在教坊裡的排名和職位。

另外說明一點,就是很多人都以為官妓就是官方妓女,營妓就是軍營的妓女,其實根本不是這麼回事兒。

妓在古代通伎,營妓的營不是軍營,而是樂營,官妓和營妓都是在這些機構裡任職的女樂的別稱,都是由國家供養的演藝人員,這些人是受法律約束也受法律保護的

比如從宋代開始歷代都有法律嚴令禁止官員把官妓當妓女嫖娼,官員想從教坊請樂人來舉辦宴會,需要提前申請得到正式批文,而且這些人不能過夜。

和官妓相對應的就是私妓,市井間也有很多賣藝的藝妓,像是宋代的各類勾欄、瓦舍,甚至平康巷的妓女們,她們大多也靠才藝來吸引顧客,這也導致了很多人都把女藝人等同於妓女

這個情況到了明朝,變得更為複雜,尤其是靖難之役之後上位的明成祖朱棣,把支持上一個皇帝朱允文的大臣們的妻子兒女們發配到了教坊司。

《萬曆野獲編》
若永樂初,將奸黨方、黃諸臣妻子,配象奴,發教坊司,發浣衣局,此文皇特典,非律令所有也。

在《萬曆野獲編》裡記載: 永樂年間,把「靖難之役」時支持建文帝的忠臣們的妻兒配給象奴,發配到教坊司和浣衣局,是文皇也就是朱棣下達的特殊命令,並不在國家律法裏面,更不是常規操作。

所以說,《夢華錄》裡趙盼兒自稱本來是官宦人家的千金,因為父親獲罪,被發配進了教坊,後來被特赦恢復了良民的身分。

這個事是不會發生在北宋的,尤其是她父親犯的罪還遠遠沒達到謀反的級別,如果是謀反也不可能這麼快就平反。

順帶再提一下,在關漢卿的原著裡並沒寫趙盼兒和宋引章在教坊工作,原著裡只寫了宋引章是歌女,趙盼兒作為她八拜之交的姐妹,身分應該也是歌妓。

《三風十愆記》
明滅元,凡蒙古部落子孫流竄中國者,令所在編入戶籍。其在京省謂之樂戶。

另外,還有跟據《三風十愆(shí qiān)記》寫道,明朝也有把前朝流竄到中國的蒙古子民受編入樂戶的情況。

總之,越往後的朝代,樂戶的身份地位越低,直到清朝雍正年間徹底廢除了樂戶和良民的差異,消除了樂籍,樂人們才終於恢復了和普通百姓一樣的身分。

其實我們回顧一下中國的音樂史,可以明顯看到古代樂人的地位並不是一開始就低賤的,從最初的貴族專有的高雅技藝,逐漸逐漸下滑,演變成了低人一等的職業。

但是正是這些樂工家庭們和世代相傳的樂戶制度,讓雅樂、燕樂和俗樂在朝代的更替之間得以保留和傳承。

而且在中國古代,其實不只是樂戶,很多行業的手藝都是靠家庭來延續的,這是他們在文化和藝術方面傳承的獨有方式。

那今天講了這麼多,希望讓大家對中國古代的音樂機構有了更清楚的認識,有機會的話我也想和大家介紹一些古代出名的藝妓,如果你想看這方面內容,或者有什麼別的想了解的,請在下面給我留言。

那今天先說到這,咱們下次再見!

資料來源:
《東京夢華錄》(汴梁指北宋首都東京開封府治所,即「汴京」,現河南省開封市。)
《武林舊事》
《夢粱錄》
《宋史卷四百二十九‧列傳一百八十八‧朱熹》
《教坊記》

─點閱【愛麗話五千】系列─

乾淨世界頻道:https://www.ganjing.com/zh-TW/channel/1eiqjdnq7go7ckQslcxWceIfl1oh0c

 相關影片


責任編輯:李梅 #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明代萬曆年間的《增廣賢文》有句名言:「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為先。」古書《壽康寶鑑》中的「福善案」記載了很多守戒拒淫而在科考中速得福報的故事。讓人看到「拼功業」和「道德實踐」的密切關聯。古人講的「積德」、「積陰德」,其言不虛,有德的人生才有福,可不是空話啊。
  • 「為政以德」的內涵是很深、深廣的,包含了前一篇中孔子所講的「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本章,孔子沒有具體解說什麼是「為政以德」,而是打了一個比方:君王自己像北極星一般安居其所,別的星辰就都井然有序地環繞著它。
  • 紅樓夢這本書成書的緣起,是聖主康熙皇上賜的這一場富貴。紅樓夢這本未能完成結局的書,這本自傳性質的小說,對應的康熙雍正年間江寧織造府的興衰景況,都是有史料可查的。榮國府,寧國府最早的主人,榮國公和寧國公,從小說內容「焦大跟著太爺出兵」這一細節,結合歷史背景來看,應該是清兵入關時,隨著滿洲人一起入關的那批漢人,類似於大清的開國元勛范文程(范仲淹後人)這樣的漢人。
  • 明代《耳談》作者王同軌的街坊林廣兒的殺妻事件,鑽法律漏洞逃過刑罰,在當地引起不平的鳴冤聲震天價響,而最後的結局,更讓人心震動不已。
  •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這體現了孔門教學的一個根本特點:「求諸己」, 即向內求,所謂「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在處世上,不怨天尤人,以「人不知而不慍」的精神,完成自己的仁德修養,在寂寞中成就事業。
  • 在無神論者看來,人死了就一了百了,其實在傳統文化裡,披露了很多人死後的去向,有的人甚至還去了天堂擔任神職。今天給大家介紹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主角是南宋孝宗淳熙年間新城(現杭州市富陽區一帶)秀才姚中。
  • 明朝時期,浙江嘉興府李定在人們眼中是一個真正的正人君子,但他的科考之路卻不順利,十幾年屢考不中,就在他已經慢慢放下了對功名的執著時,人生路竟然起了大翻轉!他是怎麼積的陰德呢?
  • 孔子因材施教,引導子貢向前走——「貧而樂,富而好禮」。「貧而樂」,樂什麼?樂道。孔門弟子中有個典範——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既然顏回做到了,說明「貧而樂」的目標不是高不可攀、虛無縹緲的,這是勉勵子貢。
  • 震區有個小山村,愛好秦腔的村民每晚都聚集在一孔大崖窯內排戲,場面分外熱鬧,有個三四歲的小男孩,非纏著爺爺領他去看戲,爺爺背著孫子剛擠入窯內,還沒看清演的是啥戲,孫子卻又說害怕,鬧著要回家。爺爺拗不過孫子,帶著孫子轉身剛出了窯洞,地面就突然抖動,崖窯瞬間垮塌,演戲看戲的幾十人無一生還。
  • 怎麼才叫做「好學」呢?本章講了三條。 首先,「食無求飽,居無求安」。食求飽、居求安,人之本能。但是,很多情況下,食不飽、居不安,你將如何?對君子或立志做君子的人來說,因為一心追求自己的志向,就顧不得吃飽、顧不得安居了。如果一個人將吃飽、安居當作頭等大事,還能有鴻鵠之志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