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受傷後冷敷還是冰敷?這一招讓你恢復更快

文/吳國斌(心醫堂中醫診所院長)

受傷腫脹痛就冰敷?這一招讓你更快康復!(《醫道心傳》提供)
人氣: 2874
【字號】    
   標籤: tags: , , , ,

急性受傷腫脹痛時,是否應該冰敷?你有想過冰敷可能會康復得更慢嗎?遇上扭傷、撞傷,大眾第一時間往往選擇「冰敷處理」,可是這觀念卻已在近年被修正。讓我們從最早的急性期處理原則修正始末開始,對中西醫觀點一探究竟,了解對扭撞傷康復最有利的處理方式。

美國運動醫學博士默金(Gabe Mirkin)在1978年首先提出急性期處理原則「RICE」:Rest休息/Ice冰敷/Compression加壓/Elevation抬高。但是他在持續觀察運動醫學的研究成果後,發現冰敷雖然能減輕疼痛與抑制發炎,卻會拉長修復時間,決定重新審視當年提出的運動傷害急性期處理原則。

他在個人網站撰文,引用研究說明,冰敷其實無益於受傷肌肉加速復原,也無法證明「冰敷」與「加壓」同時進行的效果比單獨「加壓」好,即便冰敷結合運動對於恢復腳踝扭傷可能稍有幫助。

如果要緩解受傷部位的疼痛,Mirkin博士建議,可以採取段時間的冰敷。在患部冰敷10分鐘後,移開靜候20分鐘,再重複1至2次。受傷6小時之後不用再冰敷。

急性、亞急性軟組織受傷處理新原則

2019年4月,《英國運動學會雜誌》針對軟組織因運動受傷提出新的處理原則,移除了「冰敷」這一項。

急性期處理步驟(PEACE)

PEACE五個字母分別指的是:Protect保護 、 Elevation抬高 、Avoid NSAID避免發炎 、 Compression加壓 、 Education衛教。

這5項是急性受傷後的處理原則。一般來說,急性期大約是受傷後的1~3天,但急性期時間的長短,還是要看受傷狀態和嚴重、深淺的程度來做判斷。

急性期處理步驟。(《醫道心傳》提供)

 

Protection 保護

應該減少負荷、限制活動1~3天,避免及減少組織出血,防止傷勢擴大,並降低傷勢惡化的風險。但要特別注意,休息要適量,因為長時間休息將會影響組織的強度和品質,在疼痛緩解後,即可開始進行適當的運動。

Elevate 抬高

把受傷的部位抬到比心臟高的位置,能促進回流,減少及消除腫脹反應。

Avoid anti-inflammatory modalities 避免消炎處理

新的研究發現,受傷後的發炎反應能幫助組織進行修復,消炎藥可以抑制發炎,卻同時也會減緩修復,讓傷口修復的時間拖得更長!這個原則,對於輕、中度的發炎適用,但對於嚴重發炎或有合併感染時,可考慮短期間(7天以內)給予消炎藥,避免發炎範圍擴大。

Compress 加壓

利用彈性繃帶等對傷口進行加壓,有助於改善關節的腫脹和組織出血。

Educate 衛教

鼓勵患者主動處理傷痛,並教導正確觀念,來幫助傷口快速復原。

亞急性期處理步驟(LOVE)

LOVE這5個字母分別指:Load負荷 、 Optimism樂觀、Vascularisation、Exercise運動。

「不痛不代表好了」,最重要的是仍要積極地處理傷口,使傷口回復到未受傷前的狀態。亞急性期處理原則,可以加速身體復原。

在急性期過後,如果傷口沒有紅腫、發熱等現象,就可以開始進行亞急性期的處理。

亞急性期處理步驟。(《醫道心傳》提供)

 

● Load 負荷

許多民眾認為受傷後就應該要好好休息,但其實在初期的疼痛及腫脹獲得控制後,就應該要盡快在傷口不會疼痛的情形下,循序漸進地承受負重,來刺激組織修復,重塑肌肉、肌腱和韌帶的功能。

● Optimism 樂觀面對

心理層面的穩定,積極地面對、處理自己的傷痛,對傷口的修復有正面影響,有時候還起到關鍵性作用。

● Vascularisation 心肺循環

以適量的有氧心肺運動來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傷口的復原。

 ● Exercise 運動

受傷後要盡早開始活動,適當的復健運動可以幫助組織癒合,縮短病程。

之前的處理原則多是聚焦在「急性期」的處理,卻忽略了這個階段的處理結果也會對之後的「亞急性期」與「慢性期」產生影響。

因為冰敷雖然能夠抑制紅腫發炎與舒緩疼痛,但目前醫學研究卻認為輕微的發炎反而有助於人體自身修復,運動醫學領域也更加重視運動受傷人員在亞急性期(恢復期)的身心安置。

身體需要透過發炎來自癒

當組織受到創傷損傷時,或因強烈地鍛鍊而出現肌肉酸痛時,會出現發炎狀態,這時候身體會啟動自身的免疫力來進行自我治療,這個現象與身體用來殺死細菌的生理機制相同!

當細菌進入身體時,免疫系統會將細胞及蛋白質輸送到感染區來殺死細菌。當肌肉和組織受到損傷時,免疫系統會將相同的炎症細胞送到受損組織,以促使其癒合。這表示,人體的免疫系統對於感染及組織損傷的反應是相同的!

炎症細胞衝向受傷組織以開始其癒合過程,這時被稱為巨噬細胞的炎症細胞會釋放胰島素樣生長因子(IGF-1)的激素進入受損組織,來幫助肌肉和其他受傷部位癒合。

冰敷阻止癒合細胞進入受傷組織

2014年發表在《膝蓋手術、運動創傷學和內視鏡 (Knee Surg Sports Traumatol Arthrosc)》期刊的研究發現,在受傷的組織上冰敷,會使創傷附近的血管收縮,並且阻止血液輸送炎症癒合細胞。該研究指出,冰敷數小時後血管才會再次打開,血流量減少將會導致部分組織由於血液的供給不足而死亡,甚至造成永久性的神經損傷。
急性期改用「冷敷

由於「運動傷害需要冰敷」的觀念流傳久廣,醫界與體育界在實際操作中對於是否移除冰敷,仍有不同想法。

至於冰敷能減緩運動傷害急性期引發的紅腫疼痛,卻可能延緩受傷部位治癒的爭議,建議採取中庸之道:冷敷

急性期用冷敷。(《醫道心傳》提供)

冷敷方法相當簡單:

1.以常溫水浸溼布巾。
2.將濕布巾敷於傷處。
3.停留10分鐘,休息5分鐘。
4.重複兩次即可。

腳踝急性扭傷一個月 中醫治療一週痊癒

一位高中男生運動後扭傷腳踝,冰敷傷口長達2、3個小時,且連續2、3天。一個月後,腳踝關節肌肉韌帶僵硬,小腿與足板呈現L狀,行走困難。男生來看診後,吃活血通絡的中藥,並煮薑湯泡腳,一週後踝關節活動自如。

急性期3種處理:

1.中醫動氣療法

按揉健側前臂「外關穴」,並活動患肢。舉例來說:若左腳扭傷,在右手的外關穴,邊按壓邊揉,左腳的關節順便動一動左腳的關節。

外關穴示意圖。(《醫道心傳》提供)

2.可冷敷,不宜冰敷。

3. 服藥+活動 加速痊癒

足踝腫痛不甚嚴重乃可行走時,儘量讓兩腿保持正常姿勢走路,復原較快。若足踝腫痛嚴重至無法行走,宜服用活血化瘀利水消腫中藥,並輕微活動患處,可加速患處痊癒時間。

慢性期2種處理

1.煮薑湯泡腳。

2.跪坐(臀部坐在腳後跟)。

慢性期2種處理方法。(《醫道心傳》提供)

 

身處紛亂之世,心存健康之道,就看健康1+1

責任編輯:陳玟綺、李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