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24岁陈凯风 明日之星

人气: 1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8月14日讯】〔自由时报记者刘力仁╱台北报导〕“看到结果出炉那一刻,高兴得下巴都快掉下来”,台大物理团队发现“新物理”征兆的关键人物,首推博士班学生陈凯风,他回想起八月结果出炉那一刻,脸上仍藏不住笑意。

 而由于这次台湾团队研究成果重大,Belle执委会决定马上出版论文并加速组内论文审查,陈凯风则被执委会指定为论文联络人,这也凸显出陈凯风的贡献及重要性。

 年仅廿四岁的陈凯风,从大一开始参与此高能物理研究计划,长达六年,他在一亿五千对“B介子衰变”事件中,找出特定七十个事例,然后研究纪录了解事例背景,并进行CP破坏测量,困难度非常高。

 这次台大物理系除了陈凯风外,还派出赵元、林盛文、王景祺、张敏娟及李彦颉等五名研究生前往日本,六个人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几乎每天都睡眠不足,但也培养出深厚的革命情感。

 陈凯风表示,历经二个多月日夜不休的测量,最后“开箱”那一刻按下确认键时,感觉“像扣扳机一样,很畅快”;而他看见测量值有异后,立即确认“程式码”是否出错,当确定“程式码”正确无误,确定发现“新物理”征兆后,简直不敢相信。

 陈凯风在高中时期,物理就顶瓜瓜,建中毕业后以资优成绩进入台大物理系,大学毕业时曾获得理学院院长奖,后来甄试进入硕士班,一年就毕业还获得国科会最佳论文奖,堪称台湾物理界的明日之星。

 台湾团队原本参与研究重点是放在“直接CP破坏与稀有衰变”测量,但因陈凯风去年已经打入“间接CP破坏”测量研究,使得台湾团队最后也接管了另两个衰变,在跨国团队中角色更为吃重,陈凯风也成为不可或缺的灵魂人物。

 而这一年多来,整个研究团队投入亦可圈可点,在Belle始终维持物理论文六分之一的产量,并掌握几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例如王名儒教授开发的三体重子衰变及多项直接CP破坏与稀有衰变之测量;而七月份的欧洲高能大会上,张宝棣、黄宣诚及王正祥等三位教授也代表Belle上台报告。此外,侯维恕教授列名Belle执委会及讲员提名委员会,王名儒教授担任成员委员会委员,都说明台湾在跨国研究团队的重要性。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