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董氏:身心症状或情绪困扰者仅少数愿意就医

人气: 4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9月23日报导】(中央社记者刘得仓台北二十三日电)董氏基金会以全台湾地区民众为对象,进行一项“忧郁程度与就医习惯相关性调查”,结果发现五成二受访者知道如何分辨忧郁情绪和忧郁症,但他们出现身心症状或面临严重忧郁情绪困扰时,却只有极少数考虑寻求专业协助。

近年来,因为接连不断重大灾害事件发生,身心问题逐渐为社会大众所重视,但随着一波波的来自内在与外在的挑战,民众对身心问题的因应却似乎调整不大,尤其在认知与求助方面。

 根据董氏基金会以全台湾地区民众为对象,进行的一项最新“民众忧郁程度与就医习惯”|以大台北地区、大台中地区、花东地区、大高雄地区民众为例的现况调查显示,有五成二的受访民众知道如何分辨忧郁情绪与忧郁症,可是当他们出现身心症状或面临严重忧郁情绪困扰时,却极少考虑寻求专业协助(如精神科医师、专业心理咨商或社会福利机构等)。

这项调查是董氏基金会对全台二十岁以上成年人所进行的调查,采立意抽样法,共发出一万零八百八十二份问卷,回收有效样本为七千八百八十八份。

调查结果显示,有百分之十一点七的受访民众有严重忧郁情绪,需专业协助。知道如何分辨忧郁情绪与忧郁症的民众百分之五十二点五,有七成以上的受访民众知道,若罹患忧郁症,生理会有变化,包括睡眠、饮食习惯改变及身体有不舒服症状等。

认为“忧郁症一定会好”的民众占百分之六十八点二,但有百分之三十一点二的民众认为“得到忧郁症不用吃药也会好”,及百分之十五点二的民众“搞不清楚要不要吃药”。

另外有百分之三十四点三的受访民众认为忧郁症代表精神不正常,只有一成三的受访者认为得到忧郁症是被附身,一成八九则认为是受未知力量控制,这表示大多数的受访者对忧郁症有相当的认知程度。与之前比较,能区分“忧郁症”占三成五,已有显着提升,但仍有四成六的民众不知道如何区分。

 当受访民众感到郁卒、失眠、提不起劲、经常出现负面想法时,最常采用“不管它、多休息运动”、“看相关的健康书或杂志”及“使用放松方法” (如按摩、泡温泉等)等方法。若就对外求助专业方法而言,以看西医的内科或一般科别最多,但比率相当低,只占百分之七点六。 

 这份调查结果也显示,受访民众感觉情绪低落或压力大时,通常或总是采取的情绪纾解方式以自助处理为最多,包括休息、睡觉、做运动或从事休闲活动,对外求助方面,则以找朋友聊聊最多,再来是找家人聊聊,而这些方式也是受访民众认为最有效。

至于会考虑寻求专业协助的受访民众比率相当低,包括“找专业心理咨商机构”及“找社会福利辅导志工谈谈”等都低于一成,但值得注意的是,民众有较高的比率觉得这两种方法是有效的。

当受访民众出现身心症状时,除寻求专业协助外,有六成三五的民众会同时考虑采用寻求宗教信仰庇护的方式,有百分之四十九点三的民众选择同时接受中医治疗(如气功、推拿、针灸等) 。

在调查中也发现,有百分三十二点六受访民众愿意尝试接受别人介绍的偏方,女性比男性受访者更同意同时采用专业协助与宗教信仰上的庇护。

整体来说,受访民众对忧郁症的认知程度及当出现忧郁症状时的处理方式并没有因为地域性不同而有显着差异。值得注意的是,民众在处理身心问题时,对专业已经有一定的信任度,可是主动求助的比率却相当低,而倾向采用自助处理,这可能是民众不知如何运用这些管道,或者是文化影响,国人仍不习惯开口求助。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