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外籍配偶终身学习体系 建立优质“新移民文化”

台湾媳妇 牵手来读书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2月11日讯】无论从人文地理或历史演变观之,台湾其实是个移民社会,无论先来后到,每一波的移民都为台湾带来新的文化融合与生活经验,族群融合的结果,造就了今日文化多元、朝气蓬勃的“新台湾人”。

依据内政部资料,近年来外籍结婚登记数每年都超过十万人,二○○○年之后比率已超过百分之十一,也就是每一百对婚姻中有近十二对为外籍通婚。这些外籍配偶以及婚生子女,已经成为另一波台湾的“新移民”,为多元化的台湾社会注入了新的活力。不过,随之而产生的外籍配偶与子女的学习需求与日常生活适应,也成为刻不容缓的重要社会议题;所幸,教育部已经注意到此项需求,除了致力于建置“外籍配偶终身学习体系”,同时针对外籍配偶子女可能遇到的教育落差,通令各地方政府教育管理系统加强辅导,希望能让这批“新台湾之子”能够在无落差、无歧视的学习环境中快乐长大。

**外籍配偶子女 优先进入公立幼稚园  

在教育部今年提出的“二○○五—二○○八教育部施政主轴架构草案”中,特别重视对外籍配偶的帮助,希望透过“社区学习”和“学校教育”双管齐下的方式,帮忙目前社经地位相对较低的外籍配偶和子女拥有对等的受教育权利,更希望透过政府的主动协助,让这些离乡背井、来台湾展开生命新旅程的外籍配偶,能够在相夫教子之余,和台湾社会一起成长,建立优质的“新移民文化”。  

举例来说,教育部在今年九月时,通令各县市教育局,外籍配偶子女优先进入公立幼稚园,更办理全国中小学教师研习会,让基层教师们更了解外籍配偶的祖国文化,以便教导外籍配偶子女时“对症下药”,避免歧视。针对外籍配偶的成人教育,教育部也要求各地方政府安排学校开设外籍配偶教育课程,让她们在语言、生活上及早融入台湾社会。虽然目前仍有许多外籍配偶的夫家不愿让外籍配偶出来接受教育,但在许多基层教育人员勤奋的努力之下,目前这个状况已经改善许多。

**外籍配偶渐流露幸福感  

投身外籍配偶学习辅导六年多的台北县新店安坑国小教务主任曾秀珠在接受专访时指出,不可讳言,国人以往的确对外籍配偶有不正确的刻板印象,加上外籍配偶的夫家在社会上也大多相对弱势,使外籍配偶和子女在学习上的确遭遇较多困难;曾秀珠主任说,外籍配偶的学习并没有太大的问题,所幸,透过不断的沟通和努力,越来越多的外籍配偶已经找到当初想望的幸福生活。  

透过曾秀珠主任的联络,半年多前从越南嫁来台湾的芳翠,满脸堆着幸福的笑容,用中文说:“我在越南有学基本的中文,来到台湾之后,继续在这里的安坑小学学习,婆婆和先生也都很支持我继续学习,让我觉得在台湾生活没有太大困难,日子过的蛮愉快的”。另外一位也是来自越南的小如,与芳翠一起每天在安坑国小上课,遇到不懂的国字,还会自己查字典,非常用功,因为她得到婆婆的全力支持和疼爱。小如的婆婆不但会教她电脑,还曾对她说:“妈妈没有办法陪你走完一辈子,将来你会需要自己教小孩,所以你更要学习,不会的可以慢慢学,没关系”;或许正因为婆婆把小如当自己女儿一样看待,小如虽然每天都要料理全家三餐,还需帮中风的公公洗澡,最近也才刚生下儿子,家务繁忙,但小如却仍甘之如饴,每天仍都准时到安坑国小上课,希望能更融入夫家的生活。幸福是努力生活的原动力,小如和芳翠虽然远嫁他乡,但有婆婆的疼爱和先生的支持,透过教育部构筑的学习网络,使她们不但婚姻和谐,生活也更完满。

**教育部全力导正错误观念  

可惜的是,不是每个外籍配偶都能像芳翠和小如一样幸运。也有为数不少的适应不良外籍配偶遭到不幸,甚至连这些“新移民妈妈”所生的孩子也连带被投以“素质较差”的眼光,而这也正是教育部极力希望能帮助和导正错误观念的对象。从九十三学年度起,教育部陆续推出一连串对外籍配偶及其子女的教育方案,除了外籍配偶子女优先进入公立幼稚园就读之外,教育部也将外籍配偶人数的多寡作为“教育优先区”参考指标之一;外籍配偶人数较多县市,可向教育部申请补助成为教育优先区,在学校中开设针对外籍配偶及其子女教育课程。教育部同时补助地方政府举办“国际日”,让世界各国文化得以发扬,进一步互相了解。  

从安坑国小开办的外籍配偶教育班中,不难发现和认识这群努力学习成长、适应台湾文化的“新台湾妈妈”,无论是政府、媒体和社会大众,都应以更宽容的心,来看待外籍配偶,尊重并鼓励这些外籍配偶和她们所生的“新台湾之子”,让她们在面对生活及学习事物上能更有自信,并从教育面着手,让外籍配偶在家庭、社会中更有信心地生活,并进一步能对于自己生活品质、孩子教养问题妥善规划,让这些“新台湾妈妈”在台湾土地上更自信地生活、更快乐地学习成长。 ■

──转自《TAIWAN NEWS财经文化周刊》161期(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