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湾精品美梦成真”

深耕逾十年 上银科技成就台湾精密设备品牌

人气: 18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0月8日报导】中央社记者林憬屏台北八日电)上银科技研发团队研发出环保又高附加价值的“重负荷滚珠螺杆”,这种精密设备机械除日本外,仅台湾有能力生产,价格却只有日本厂商卖价的四到五成。上银科技深耕十多年,才突破国家形象迷思,成就一块台湾精密设备的品牌“HIWIN ” (上银的英文名称)。

不同于一般滚珠螺杆售价新台币几千元到几万元,获得第十三届国家产品形象金质奖的“重负荷滚珠螺杆”,售价高达新台币一百多万元,原因在于这台机器不必像过去油压式使用油料,省能源高环保,还具备散热低温功能。上银科技董事长卓永财形容这台机器的身价,“差不多像一台宾士车”。

滚珠螺杆主要用在3C产品、医疗器材的模具制造,搭配塑胶射出成型机时,往往因高速机械运转产生高温,“重负荷滚珠螺杆”不但载重力大,还能够在模具高速射出过程时,具有降温效果。

具备能力研发这种高精密机器,就凭借卓永财带领上银科技团队在技术上不断求新求进,还有想要在日本、韩国等厂商间,出一口气的骨气。

日本、德国是精密机器发源地,在国际上提到精密仪器、机器,就会想到这两个国家,而台湾早年在国际间的形象,还停留在生产消费产品上,正因如此,上银科技有一段艰辛的研发和品牌建立的过程。

谈到这里,卓永财回忆起一段往事。上银科技草创阶段,曾到韩国展览,当时一个韩国厂商到上银的摊位参观,抚摸着滚珠螺杆后,原本以为上银科技是日本公司,当他知道上银科技是台湾来的,竟然当着卓永财的面,质疑台湾公司的能力。

卓永财当下气愤地想,上银科技一定要好好做给韩国人看!因当年的决心驱使,现在的上银科技滚珠螺杆已有世界第三的地位。

金融界出身的卓永财,当年是交通银行纾困小组成员,要负责整顿财务危机的产业,因缘际会进入线性传动业。他买下台中滚珠螺杆工厂后深刻体会到,这个公司经营不善,正是因为技术没有累积、没有自己的品牌,于是掌握核心技术的体认从此萌芽。

由于非科班出身,卓永财加倍努力用功。看着这几年产业西进中国,他总会把一句话挂在嘴边:不要只想到西进,自己也要上进。过去银行纾困小组的经验,让他体认到,很多台湾企业早年因为赚钱比较快,在企业规模成长后,经营者却没有跟着学习提升。

为了让滚珠螺杆更有创新能力,卓永财常常跑书店,到国外出差也总是到大学图书馆看书或书店买书,另外也亲身参与世界大展,从书中、展览上不断攫取新灵感。有些制程突破,正是从书本中融会贯通来的。

因为不是科班出身,卓永财会不断和同事讨论,有些专利就这样讨论研究出来。上银科技重视研发,这一点是促使上银科技从成立以来,就强调要努力进行资源整合,让具有实务技术的高工、专科背景员工,和具有理论基础的大学、研究所员工,在同一个岗位上合作无间。

不但如此,上银科技在德国、美国、瑞士、捷克、日本都有分公司,全球资源整合更显重要。其中,德国厂是上银科技在公元1993年时,并购一家将倒闭的德国滚珠螺杆厂,虽然德国劳工成本高,但谈到精密机器的研发领域,购并还是最快获取技术的方式。

上银科技积极研发,也带动上下游产业产品的提升,这也是企业海内外资源整合以外,另一个产业上下游整合的例子。由于上银科技制作滚珠螺杆的技术精密,上游钢材原料的提供也相对考究,而产品的技术提升,自然带动下游产业的生产效率。

例如,获奖的“重负荷滚珠螺杆”,就是上银科技为提供客户最好的产品和服务,双方同步进行技术开发而来,未来这款宾士车等级的滚珠螺杆,预计能够小额量产。

由于日本对手企业是上银科技目前唯一的竞争者,在日本企业保护色彩浓厚的压力下,用来搭配滚珠螺杆或线性滑轨的机台等设备,日本供应商往往提供本国厂商后,有余裕才会卖给上银科技,这也迫使上银科技必须拥有开发相关设备的能力。卓永财笑说,这都是被日人逼出来的!

研发创新的结果,上银科技也扮演了整个产业链中“推与拉”(PUSH和PULL)的力量,推动下游客户的研发能力、拉开产业的延伸面。

在台湾产业一片西进中国的潮流中,上银科技却是根留台湾、放眼国际的企业典范之一,高附加价值、具研发能力的产业在台湾发展。主要的原因在走精密线性传动路线的上银科技,资金成本相当高,也必须投注相当的研发经费,整个管理制程更是影响品质和效率的重要因素。

卓永财举例说,滚珠螺杆或线性滑轨制作过程不容许一丁点出错,不是零分就是一百分,只要中间有一个程序出错,就必须重新再来,不能够透过任何技术修饰。正因如此,上银科技除了强调资本、技术密集外,也是管理密集的产业,整个制作的流程必须严格控管,如果员工因为情绪不佳犯错,除了会被约谈关心外,也必须负责。

这种资本、技术和管理密集的高附加价值产业,正是台湾亟需发展的领域之一。

创立于公元1989年的上银科技,因为坚持研发创新,让台湾从过去生产消费品的形象,进行蜕变,除了拥有高科技电子产品品牌形象之外,世界也慢慢把台湾的国家形象和精密科技相连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