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人物系列】——隱士篇

【風雲人物】「但使願無違」的陶淵明

作者:宇生
身處亂世,舉世皆濁,陶淵明能不同流合污,不賣靈魂,尊重己志,選擇掛冠求去以無愧我心。而我們又該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圖為頤和園長廊彩繪:淵明愛菊。(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904
【字號】    
   標籤: tags: , , , , ,

「隱逸詩人之宗」陶淵明是陶侃的曾孫,祖父外祖父雖是東晉的名士,但是到陶淵明時,家世已經衰落。然而自幼就貧困的他,並不以貧為苦,他一生雖沒有顯赫的功業,但他高尚的人格和詩文的成就,卻受後人崇仰傳誦不已。

少年時期的陶淵明,對國家社會胸懷大志,曾自許「猛志逸四海」(出自陶淵明《雜詩十二首‧其五》)。但他身處亂世卻有志不得伸,只做過幾個小官,在作官時期,他常勉勵自己守「真」守「道」,期望自己的言行合乎一個聖人的標準。就在他擔任彭澤令的期間,因不願戴冠束帶迎接官品不佳的督郵,「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里小人」(《晉書》)的陶淵明,選擇掛冠解印而歸回田園。

當時他寫了《歸去來辭》一文以見其志,序文中說:「質性自然,非矯厲所得,飢凍雖切,違己交病……」在「飢凍」和「違己」的矛盾下,他做了不容易的抉擇。這意味著妻兒將和他一起挨餓,意味著沒錢買他最愛的酒……他甚至在飢餓的驅使下向人乞食!一代文豪蘇東坡讀到他的《乞食》詩也不禁為他感到悲痛!

但是在這種令人難以想像的磨難中,他卻始終無怨無悔、安貧守道,他以「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三》)自我期許,不為自己的艱難處境擔憂。可見淵明對自己是了解透徹的;與其在渾濁的溪流中隨之浮沉,心中無法寧靜,不如跳出這渾水,給自己的靈魂自由。對他而言,「違己」甚於「飢凍」。於是,為了做一個尊貴的「人」,他捨棄世俗的虛名,選擇隱居務農,回到山林的懷抱,回歸生命中真實的自己。

可見,現實生活的苦難並不會挫折一個有智慧與決心的人。陶淵明的勇氣令人佩服,若非真正了解自己,若非熱切地想尋求生命的價值與自由,一般人很難在利益當前做出抉擇。身處亂世,舉世皆濁,陶淵明能不同流合污,不賣靈魂,尊重己志,選擇掛冠求去以無愧我心。而我們又該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

附錄:

1. 陶淵明《歸去來辭》
【序】余家貧,耕植不足以自給。幼穉盈室,缾無儲粟。生生所資,未見其術。親故多勸余為長吏,脫然有懷,求之靡途。會有四方之事,諸侯以惠愛為德;家叔以余貧苦,遂見用於小邑。於時風波未靜,心憚遠役。彭澤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歸歟之情。何則?質性自然,非矯厲所得;饑凍雖切,違己交病。嘗從人事,皆口腹自役。於是悵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猶望一稔,當斂裳宵逝。尋程氏妹喪於武昌,情在駿奔,自免去職。仲秋至冬,在官八十餘日。因事順心,命篇曰《歸去來兮》。乙巳歲十一月也。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
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
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
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
舟遙遙以輕颺,風飄飄而吹衣。
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載欣載奔。
僮僕歡迎,稚子候門。
三徑就荒,松菊猶存。
攜幼入室,有酒盈罇。
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
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
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
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
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
景翳翳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

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遊。
世與我而相違,復駕言兮焉求?
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
農人告余以春及,將有事於西疇。
或命巾車,或棹孤舟。
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經丘。
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
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內復幾時?
曷不委心任去留?
胡為乎遑遑欲何之?
富貴非吾願,帝鄉不可期。
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
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
聊乘化以歸盡,樂乎天命復奚疑?

2. 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三》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諸葛亮字孔明、是家喻戶曉的歷史人物,琅邪陽都人、身長有八尺、氣宇軒昂、人稱「臥龍」,隱居於龍中,是個有理想有抱負的年青書生。在三國演義裡,他不但能呼風喚雨,又深諳奇門遁甲,劉備三顧茅廬,好不容易的請出這位「臥龍」之稱的奇士高人,也是一連串高潮迭起故事的開端。
  • 白米飯是很好的養胃食物,可作為主食適當的吃。(Shutterstock)
    現代人說,幽默一種溝通表達的藝術,而對蘇軾而言,應該也是心態樂觀的一種生活態度吧!
  • 很多人都讀過賈島的詩歌《尋隱者不遇》:「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唐朝的尋隱詩自成一派,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唐朝詩人,一次次走進山水佳境,踏上尋仙問道之旅。大唐詩壇最耀眼的明星——詩仙李白,他的尋隱之旅有怎樣的玄妙意境呢?(《古韻流芳》提供)
  • 當大唐進入鼎盛階段,樂舞藝術也達到了中華歷史的最高峰。其中有一位舞姬、一支舞蹈,留給大詩人杜甫最深的印象。哪怕經過五十年之久,他永遠銘記著觀者如山、一舞動四方的盛況。
  • 煉丹 中國畫
    劉商感嘆光陰實在太急促短暫,在世勞累辛苦,求得虛浮的榮耀和世間的官位,又有什麼好處呢?劉商心想,古代的賢人都棄官去尋求道術,大多都能超脫塵世而仙去。而自己的兒女都已經完成婚姻嫁娶,他告訴自己實在不應再被世俗所累了。
  • 劉庭式堅持娶了盲女做妻子,兩人一直白頭到老,後來盲妻去世,劉庭式十分的悲傷,一直都不肯再娶。
  • 隱士陶淵明的真實生活,平淡自然,既有煙火氣息,也蘊含超然境界。歸隱田園是他的人生歸宿,他固守之,吟詠之,將其打造成充滿詩意的精神樂園,並開創了自成一派的隱逸田園詩歌。
  • 他是庭院中詠梅吟霜的寒門書生,也是江水畔登高撫琴的悲秋文人。他生於動盪亂世,懷抱治世理想,卻長年輾轉宦遊,難以施展才智。故而他筆下的詩文,多慷慨不平之氣,奔湧恣肆之情,唱出了失意文士的心聲。
  • 近二百年歷史的南朝,偏安煙雨江南,卻締造了綺麗詩文,上承魏晉風骨,下啟隋唐氣象。這其中,出身皇族的蕭統,居儲君之尊,納才學之士,唱和詩賦,編纂文集,成就六朝以來最繁榮的文學盛況。
  • 中國人都知道,蘇東坡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文學史上佔有不可磨滅的地位。然而寫文章行雲流水的他,更有一悲天憫人的胸懷,他不畏強權,勇於為民喉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