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二胡演奏家戚曉春。(大紀元)

戚曉春:琴弦上躍動的生命

2006年01月20日 | 12:44 PM

【大紀元1月20日訊】(大紀元記者季媛洛杉磯報導) 戚曉春已經是新唐人全球新年晚會的三朝元老了﹐從第一屆新年晚會開始﹐她的二胡獨奏就嶄露頭角﹐獨樹一幟﹐傾倒無數觀眾。在即將上演的2006年新年晚會上﹐曉春將再次為觀眾獻上一曲她自己創作的二胡獨奏《誓約》。

曉春介紹﹐《誓約》採用的曲牌為《浪淘沙》﹐與前兩屆新年晚會一樣﹐仍然由鋼琴家馬常子伴奏。全曲一氣呵成﹐沒有明確的分段。作品描寫一個生命從宇宙中帶著誓約而來﹐經過迷惘﹑徬徨﹐在磨難中覺醒﹐勇敢地挺身而出﹐在正邪大戰中維護正義﹐最終戰勝邪惡﹐完成了使命。

樂曲以一段剛勁有力的鋼琴曲開始﹐二胡拉出的第一個音符﹐便以強有力的感染力﹐直接打入人的心靈﹐在靈魂深處引起悸動。經過一段舒緩流暢﹑時而猶豫﹑時而堅定的散板﹐樂曲漸趨強烈﹐二胡和鋼琴相繼奏出跳躍、有力的旋律﹐沸騰的音樂令人思緒如潮。接下來的一段樂曲﹐悠長平和﹑高亢激越的旋律交替出現﹐跌宕起伏,大氣磅礡,一浪推向一浪。最後﹐鋼琴輕輕托著二胡﹐樂曲漸漸遠去﹐消失在遙遠的天際﹐一切又回歸平靜。……

戚曉春畢業於上海音樂學院﹐曾在1991年第十四屆「上海之春」國際二胡比賽中獲表演獎。近年來常應邀在洛杉磯﹑紐約、華盛頓、休斯頓、佛州、多倫多等城市表演。2003年9月曾和好萊塢交響樂團合作﹐演奏電影《The Joy Luck Club》的插曲,是一位深受歡迎的青年二胡演奏家。

說到自己的琴藝﹐曉春由衷感謝父母和老師的栽培﹐尤其是父親自幼對她的嚴格訓練﹐才使她現在可以用琴聲來表達自己對生活的體悟﹐用琴聲來說出自己想說的話。

曉春六歲開始學琴﹐為了不吵擾鄰居﹐每天爸爸下了班﹐就帶著她到外面的馬路邊或附近的小公園裡練琴﹐酷暑嚴寒﹐風霜雨雪﹐從不間斷。每天﹐父女二人在公園裡﹑馬路邊拉琴﹐周圍總是圍著裡三層外三層的人群﹐饒有興趣地欣賞父女二人的絲竹唱和。從那時起﹐曉春就成了當地小有名氣的小小二胡手。

二胡是一種表現力豐富﹐演奏手法複雜多變的古琴。自幼被爸爸逼練出來的「童子功」﹐使曉春日後受益匪淺。無論長弓、短弓、顫弓、連弓、分弓、頓弓、跳弓、提弓、碎弓﹑飛弓和擊弓等各種弓法﹐還是按音、揉音、打音、滑音、顫音、撥弦、泛音和輪指等各種指法﹐她都演奏得得心應手﹐隨心所欲地利用各種演奏技法表達樂曲的內涵。

不過﹐曉春說﹐要想表現作品深遠的意境﹐不能光靠技巧﹐那樣只是演奏樂曲﹐而不是音樂。因為音樂每一個音符都有生命﹐表達的是一種心靈深處的感受﹐演奏者要用心去體悟﹐樂曲才有韻味有深度﹐才有感染力。所以﹐中國古代對學琴人的品行要求很高﹐只有道德情操高尚的人﹐才能演奏出完美的音樂。

曉春認為﹐音樂既抽象又形象。說它抽象﹐因為你不知道它在說甚麼﹐沒有具體的東西。但音樂又是很形象的﹑有生命的﹐藝術家在不同時期的生活經歷和人生感悟﹐都會在作品中體現出來。你聽音樂時﹐可以感受到作者的心情﹑性格﹐甚至可以判斷出作者是男還是女。

為什麼近代沒有那種真正能感動人﹑ 能滋潤生命的傳世作品出現呢?曉春說﹐音樂是神傳給人的﹐是上蒼給人的禮物。現代人不信神﹐道德越來越敗壞﹐神當然不會再給人。當一個社會人心向善﹑道德回歸的時候﹐美好的音樂才會再次降臨人間。

舞台上的曉春閑靜美麗﹑端莊典雅﹐台下的她﹐是父母的乖乖女﹑丈夫的好妻子﹑女兒的好媽媽。曉春的先生錢海利是她最挑剔的觀眾。曉春的每次演出﹐海利從服裝﹑頭飾﹑坐姿﹐甚至如何向觀眾謝幕﹐都要「雞蛋裡挑骨頭」。有這麼一位嚴格的觀眾﹐難怪曉春的二胡越拉越動人了。

先生海利是曉春最挑剔的觀眾﹐女兒則給曉春帶來對生命的全新體悟。(大紀元)

(http://www.dajiyuan.com)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