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时上海一桩生死劫 拒不屈从的遭遇

font print 人气: 330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2月9日讯】(大纪元记者岳芸综合报导)她曾经留学英国政治经济学院,又为英国壳牌(Shell)石油公司在上海办事处工作过。文革初起,她被诬指为“帝国主义间谍”,因为坚决不承认而待了六年半的牢房。出狱后,她一身是病,女儿没来接她,始知相依为命的独生女不肯指控母亲,已在五年多前被活活打死,彼时24岁。

她把这段经历撰写成Life and Death in Shanghai(《上海生与死》或译成《上海生死劫》)一书,轰动全美。1987年6月在美国出版,不到三个月就销售精装本20多万册。《时代》周刊推出以该书为封面故事的书摘特辑,标题是“当中共发狂的时候”(When China Went Mad)。据作者了解,那一期的《时代》杂志多销了一百多万本。

西方媒体争相报导

针对该书当年洛阳纸贵的盛况,文革期间当过红卫兵,尔后获有美国密苏里大学哲学博士的文船山(1945~1991),曾经撰写〈震撼西方的中国作家──记郑念(姚念瑗)〉一文,提及郑念告诉他,平均每周接到三十封信与几十通电话。

《上海生与死》一书以郑念照片为封面,《时代》周刊推出以该书为封面故事的书摘特辑,读者来信堆满郑念的书桌。本照片收录在台北新陆书局出版的中译本,大纪元记者岳芸翻摄。

当时的记者与摄影记者竞相效尤,忙着写郑念的报导、书评,拍她的特写,整页整版占据了西方各国大报与杂志的篇幅,电视、电台也纷纷推出郑念的专访,如美国收视率高的老牌节目《六十分钟》播出“郑念专辑”。大学邀约演讲不断,《读者文摘》中文版连续两期翻译该书书摘。

提起平反仍然激动不已

1988年郑念在中美文化协会演讲,她说文革对中国大陆的影响是全面性的,使得中国大陆的老百姓对中共不再有信心。并且对中共不信任不只是一般老百姓,也包括党内的干部在内。

“其实在老毛时代,中共内部就有斗争,但老百姓很少知道,保密功夫很高。而现在中共党内有什么动静马上就有消息传出来,这自然是其干部透露的。”

演讲中她提到十余年前的平反,仍很激动的说:“关了人家六年半,把人家的孩子也打死了,说句平反就算了事了吗?共产党就是这样没人性,不讲道理。”

郑念在宾州滑石大学(Slippery Rock University)设立了纪念她爱女的奖学金,支助中国留学生就读。她并立好遗嘱,把财产的一半捐给“郑梅平奖学金”。

本照片收录在台北新陆书局出版的《上海生与死》修订全译本,郑念摄于1987年,72岁。大纪元记者岳芸翻摄。

许多人与她同样命运

郑念在《光华》月刊受访时表示,她在牢里看过太多女子受到更多酷刑的折磨而不屈至死,“我这点小伤算得了什么?我只是气他们不讲理,非跟他们吵清楚。”1973年获释时,她拒绝出狱,为的是坚持讨回公道。

《时代》杂志有读者写信说:“理解像郑念这样富有的女人,在中国这样贫穷的共产国家作为打击对象是容易的。但是‘文革’最恐怖的事实是,那些非常爱国的知识份子、农民、军人、党员所受的迫害。”

《华盛顿时报》的书评由罗得士学院的约翰‧古柏(John Copper)执笔,他在长篇书评的结尾写道:“为什么说郑念的书很重要呢?因为许许多多的人与她同样命运。毛泽东不仅侵犯了人权──它监禁、迫害、杀害的人,比人类有史任何一个独裁者为多。人类应该永远记住这个,郑念的书对此大有帮助。”

“理想主义者”做了些什么

许多读者给郑念写信,都说受该书很大启发。有的说:“从此知道生活在一个有自由民主的国度是多么的弥足珍贵。”有的说:“对中国大陆的乌托邦幻想从此破灭了。”文船山说:“正可见以‘理想主义者’自居的知识份子的幼稚无知。”文船山除了在文章里大量罗列各大媒体对郑念的报导,也借此批判了当时的“理想主义者”。

“1985年得诺贝尔和平奖的犹太人伊利‧魏瑟(Elie Wiesal)是纳粹屠杀的生还者,在几篇文章中多次严词责问:当数百万犹太人受苦受难被屠杀的时候,西方盟邦的知识份子做了些什么?身在自由中的犹太人,你们做了些什么?他的责问引起西方知识界和美国犹太人的良心不安。”

“如果‘文革’灾劫生还者挺身出来问同样的问题:‘当数亿中国人受苦受难被逼自相残杀的时候,当数千万中国人被监禁毒打被枪杀的时候,西方的知识界做了些什么?海外的中国人做了些什么?’我不知道会不会有人良心不安,我不知道他们如何作答。”

不拿下毛泽东像不回国

本书至今仍风行不已,大纪元记者打电话到美国华府给郑念,但她今年已届91高龄,重听,电话采访不易。据自由亚洲电台在2001年到她寓所的采访,郑念提到绝不回中国,除非天安门上毛泽东的像拿下来,这就意味着毛泽东要受到批判,她才要回国。

“文化大革命这件事,是一定要批判毛泽东的。毛不只文化大革命,还有反右,它冤枉了多少人?三年自然灾害,死了多少人?毛泽东的政策压根就是不对的,它还有很多错误,对知识份子的迫害、不信任,还有讲阶级成分。”郑念道。

文革学者宋永毅接受VOA访谈时说:“文革的遗产不停地在被人用。你比方说,批判法轮功的运动,你说这个和‘批林批孔’有什么不一样?完全一样嘛。那你说这个‘89镇压’和‘4/5’有什么不一样?只不过毛泽东聪明一点,它动用的是民兵、水龙头、木棒;邓小平耀武扬威一点,非得动用野战军。”

◎郑念小档案

1915年出生于中国北京,本名姚念媛,燕京大学毕业,留英获有硕士学位。
1941~1948随夫郑康琪博士出使澳洲。
1957郑康琪死于癌症,时任Shell上海办事处总经理。女儿郑梅平死于文革迫害。
1957~1966任职Shell 石油公司。
1966~1973关押在上海看守所。
1980离华,加拿大住三年,后定居华府。

大纪元记者岳芸制表整理(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纪元10月16日讯】共产恶党极权统治五十七年来一贯的在搞假恶斗,策划人事档案秘密制度控制人,长期箝制人们的精神,心灵被蹂躏,更可悲的是人人自危,朝不保夕,带给全中国人史无前例最大的苦难。从最早的1950年3月“镇反”运动,至少六十万人头落地;紧接着消灭“反革命份子”、土改、三反、五反、镇反、肃反,大鸣大放反右斗争、大跃进、文革等惨绝人寰的残暴到八九年天安门六四惨案;九九年七月二十日共产恶党开始对法轮功学员进行七年多以来的群体灭绝式的迫害,搞“天安门自焚”愚弄人民、钻活摘法轮功学员的器官牟利,种种铺天盖地草菅人命的罪行,惨不忍睹,罄竹难书。中共在历史上造下无数的罪孽,8,000万人死于非命,超过人类两次世界大战死亡的人数的总和,被株连的中国人至少在三分之二以上,实在是旷古今中外之罪大恶极。二战时期纳粹党的大屠杀犹太人也不过600万人。
  • 中国领导人纷纷前往北京解放军305医院对前国家主席刘少奇的遗孀王光美的逝世表示哀悼。刘少奇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受迫害致死,王光美受牵连遭监禁12年。而王光美的传奇人生最令人难忘的正是她在文革中所经受的屈辱与磨难。 (w2006-10-16-voa50.cfm)
  • 我的第一篇政治评论文

    大字报《院党委抛出“死老虎”,是为了转移斗争大方向》,大约可以算是我的第一篇政治评论文。一九六六年六月一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了北京大学聂元梓等七人的大字报后,各大学都停课“闹革命”了。当时是东北工学院三年级学生的我,本来是抱着“工业救国”的理想才投考工科专业的,所以非常喜欢读书;想到四年级就开始学习专业课了,心情十分激动。可是,当年想把书读好也不容易,因为有“只专不红”的危险。我虽然是共青团员、系学生会的干部,但因为读书成绩比较好一点,加上父亲有所谓“历史问题”,便成了“问题学生”。常受到“政治辅导员”的旁敲侧击:要注意“又红又专”。他经常炫耀他在反右派斗争中“火线入党”并提前毕业而成为党的政治工作者的光荣历史,以及一年一席在毕业生中抓“反动学生”的战绩。我隐约觉得,我就是他心目中的反动学生的“候选人”。后来文革中有人抄了他的办公室,果然发现他收集了很多我的“反动言论”:例如上政治课时奉命模拟反派的发言;例如《海瑞罢官》是政治问题还是学术问题;对资产阶级法权的看法等等。

  • 一场文革浩劫,一场六四屠杀,毁掉了中共多年经营的意识形态控制,轰塌了党人心目中长久培植的共产主义信念;毛泽东思想被奉上神龛,但是没有新的支撑体系代替。邓是实用主义者,他的猫论、摸论无法在神圣的理论殿堂亮相。“共同富裕”成了他鼓吹的理想,劳苦大众的回应是嗤之以鼻。江泽民的智囊凑了三句话(“三个代表”)算是江的“重要思想”,但很难起到振奋党心的作用。共产主义理想破灭造成党员心灵的失落不是用这么三句话能够弥补的。
  • 在十年文革期间,流亡印度和世界各地的西藏诗人,并不是无动于衷的“隔岸观火”的人。他们密切关注中国的命运,关注西藏的前途,他们是文革的海外观察家,思考者,乃至行动者。他们以艺术形式记述了自己在文革期间的听闻和思考。这类诗人主要有创巴仁波切和土登达瓦、K. 顿珠 ( K. Dhondup )、和嘉波才让( Gyalpo Tsering )等人。
  • 美国加州硅谷地区一家IT公司的高级主管巫一毛最近出版了一本英文回忆录《Feather in the Storm, A Childhood Lost in Chaos》,中文译为《暴风雨中的羽毛,失落在混乱中的童年》,讲述了她在中国度过的幼年和青少年时代。有读者赞扬巫一毛的童年回忆录令人惊心动魄,又令人心碎。与此同时,巫一毛承认,让华人青少年,尤其是在美国出生的华人了解、理解她以及她父母一代人经历的苦难,是非常艰难的挑战。 (w2006-10-30-voa40.cfm)
  • 大纪元记者石山温哥华报导)新西兰著名中国文化研究者、国学家刘宏毅博士11月25日在温哥华“文革四十周年温哥华华人恳谈会”上,作了题为“精神重建与国学危机”的演讲,他认为,一百多年来,中国文化遭到灭顶之灾,直至四十年前的文化大革命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最彻底的否定。中国人的传统被作为“四旧”(旧思想、旧观念、旧风俗、旧习惯)遭到彻底铲除,如今七十岁以下的中国人鲜见读过《三字经》的,刘博士认为,中国文化的“失忆症”现状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警示。
  • (自由亚洲电台记者申铧采访报导)中国的《三联生活周刊》10月30号一期刊登了一组有关文革的文章,结果受到中共中央宣传部的批评,要求编辑部进行自我批评。分析人士告诉记者申铧说,中共政权视文革为禁忌,其根本原因就是担心对文革的回忆与研究会动摇中共执政的合法性。
  • 香港“明报”今天报导,北京畅销杂志“三联生活周刊”最近以文革结束三十周年为封面故事,被中共中宣部指责违反“重大选题”申报规定,要求三联“自我批评及检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