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晚會承啟古風 德音傳神韻

2006年09月18日 | 23:40 PM

【大紀元9月18日訊】(大紀元記者辛菲撰文) 2007新唐人全球華人新年晚會幃幕漸啟,引人翹首。紐約主場的觀眾,從第一屆2000人,第二屆5000人,第三屆15000人,到今年預計7萬人次,規模愈來愈大,氣勢越來越恢宏,境愈演愈深,路也越走越寬。

追尋五千年中華民族文化的源頭,再現東土神傳文化之精華,讚美人性和生命,歌唱信仰與道德,傳播對生命的敬畏和對神的感恩,使「敬天知命、重德行善」等精髓源遠流長。

或古樸典雅、清逸柔美,或莊嚴神聖、雄奇悲壯,或和諧雅正、悠遠輝煌……在滾滾紅塵中震撼人心,令人發出久違的感歎和持久的共鳴,愚者為之開明,怒者為之舒瀉,悲傷者為之撫平,憂思者為之解脫。觀者或深思人生真諦,找到自己遠古的記憶;或超然塵世,回歸清淨明澈與平和喜悅;或心定神凝,感悟到真誠細膩、善良純正、光明美好的啟迪……

也許這些藝壇奇葩還不為人所盡知,但其強大的生命力已在預示著人類未來文化的走向。當歷史在新的一頁回首中華文化歷史長河時,我們不會再為久已失傳的大唐古風而遺憾,也不會再為被異端破壞的當代藝術而汗顏,新唐人必將以其獨特的精神內蘊,承繼與開啟正統文化藝術之風。

德音雅樂 正大光明

中國古代社會注重修身養性,音樂以德音雅樂為尚;音樂被視為敬仰神明、教人向善、節制人欲、規範人心的,形式上尤以簡單安靜、圓融和諧、清靜淡泊為上品。《史記·樂書》中說,君子聽賞音樂,並不只是聽它的鏗鏗鏘鏘而已,而是在那些音樂之中去發現與自己心志相應的法則道理。

由於人類道德的下滑,致使現在的很多音樂過於激情,盲目追求感官刺激,放縱、渲染人的情慾,有的甚至有低劣下流的因素,這樣的音樂使人心迷神狂,陷溺其中而不能自制,過後則是心靈的空虛,越發的感到悲哀、失落、迷惘、沉重甚至絕望。

新唐人晚會的節目,有一種正大光明之氣,其古典的氣息與優美的旋律,其純正美好的意境,使人心靈得到寧靜,人性得到提升。純正高尚的音樂能抑制人不正的思想,使人全心聆聽音樂的意境而無雜念。

為何能震憾人心?是因為來源於人性的美好,來源於人的善念、正念對美的認識,人性的美是通過心靈的修煉、去掉私心雜念而得到的,很多新唐人晚會的藝術家們都提到創作的過程就是修煉心靈的過程。

古代西方的著名音樂大多數都是為宗教頌神而創作,當時的人能感受到神的偉大,個人私心私慾少,能直接或間接地收到天國之音,故寫出的作品能使人有莊嚴神聖、淨化人心、脫離世間而入天國之感。這種感染力同時也能起到規範人的行為的作用。

清除變異 歸正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具有豐富的內涵和底蘊,講究「天人合一」,教化人修心向善,要「敬天畏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儒、釋、道的信仰構成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和基本道德體系。中國文學、藝術、建築、繪畫、音樂、雕塑、園林等都是具體體現。

中共執政後,竭力割裂傳統的神傳文化,破壞國人幾千年來的信仰,斬斷人和上天的淵源關係,摧毀了社會賴以存在、安定、和諧的道德體系。自中共1942年發表《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之後,「為政治服務」更成為其音樂文化既定的方向,把人性和藝術引向陰暗、狂躁、怪異、邪惡,它的審美標準與正統的藝術完全背道而馳。

中共通過對中國民歌和傳統戲曲的「改編」等手段,給全民灌輸「革命樣板戲」,使民族音樂的主體意識被「無產階級革命」的「黨文化」意識形態代替。從90年代初期開始風行一時的「紅色歌曲翻唱」就成為這種強制性的灌輸在「改革開放」之後的延續。

1949年後成長起來的幾代人對中華文化精髓已感到陌生,信神、信佛、修煉被認為是迷信,人們在物慾中沉淪,在精神荒漠中掙扎,不知何處是未來,有心人也在苦苦探索。

在新唐人晚會中,很多觀眾感到頭腦中黨文化的毒素在不斷剝落,心靈得到脫胎換骨般的清洗。晚會的創作者們也多次表示,其藝術使命和藝術真諦是揚善棄惡,清除中共黨文化,回歸正統藝術、回歸人的天性,回歸「敬仰神明、崇尚道德」的中華傳統文化之路。

淨化心靈 回歸人性

蘇東坡論藝所云:「藝乃心聲心不孤起仗境方生耳」。蘇公多才多藝,為後人稱頌。其實他是一個很虔誠的修道者,他悟出做人與從藝的關係。

大凡歷史上的大藝術家,人品、文學修養、藝術技法都是統一的。尤其「畫品」、「書品」、「詩品」根於「人品」。藝乃心聲,境由心成,人無品格行之不遠。

現代很多盛名之下的文人墨客,心思用在手法、工具、材料上,或用在追逐功利上,已經不知道什麼是真正的藝術了。這樣的作品害己害人。

新唐人晚會的藝術作品,不僅體現在表面的逼真,而且在神韻和內涵上下功夫。藝術家們除了高超的技藝外,還具有高尚的人格,因此能把萬物的表面與內在的神韻表現得更美好。崇高的心靈,讓神韻更真實,是意境美的根本。善惡的狀態,萬物的狀態,只有寧靜的心靈才能感受得到,而只有高尚的人格才能得到心靈的寧靜。

心靈的作用下在思想中產生的物質,也會體現到作品當中,形成一個物質場。如果藝術家的心靈美好,作品中帶有其本人的信息,這個物質場也會是純淨美好的。因此正統的藝術,給予人美的感受的同時,也起著昇華著人的心靈與道德的作用,使人回歸純真美好的本性。

正音慈善 有益身心

新唐人晚會的節目,悠揚舒緩、端莊沉穩,莊嚴神聖,其音樂雄壯深沉,境界寬廣,充滿慈善的力量,繼承了古代「正音」的風格。

新唐人的藝術家曾提及,古人早就發現了音樂對人健康的影響,認為音樂可以動盪弦脈,通暢精神,正人的身心,用音樂美的意境讓人得到一個好的心態,而心又是控制五臟六腑的變化的,是經脈運轉的根本,是生命循環的根本。

中國音樂的五音和五行、五臟是相對應的。古老的五行學說認為,五行構成了宇宙中的萬事萬物,包括人體,人體出現病態,是因為五行失衡;其實聲音也是一種物質場存在,也是五行所成,不同的正音也是不同的物質所成,因而用不同的正音為主的音樂對相對應的臟腑有良效。

現代科學也發現,音樂對人的精神狀態和心境的影響十分顯著,直接影響人的身心健康,不良的音樂能引發疾病,而優美的樂曲可以起到治療疾病的作用。

曾有一位西方心理學家對不同交響樂隊進行對照研究發現,以演奏古典樂曲為主的樂隊成員心情大多平穩、愉快、健康,很少患病,而以演奏現代樂曲為主的隊員70%以上患有神經過敏症,60%以上的人容易煩躁、動怒,22%以上的人情緒消沉,還有一些人經常失眠、頭痛甚至容易患某些疾病。還有調查發現,在經常欣賞古典音樂的家庭裡,人與人的關係融洽和睦。而熱衷於嘈雜的現代派音樂的家庭裡,成員之間經常爭吵不斷。

敬天知命 順天而行

日出日落,自有定時。潮漲潮退,井然有序。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小到生物的生老病死,大到人類文明發展的規律,無一不在天意的掌控之中。

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是神傳文化,上古時期就有許多關於神的傳說。有文字記載以來對神的認識表述更是浩如煙海。儒、釋、道文化對神的認識也有異曲同工之妙。他們都是從人的有限性看到了另一種生命存在的超然性以及人在自己的有限性之中對超然生命的追求。

人類數千年來上下求索,尋找自己久違的家園。敬仰神明、順天而行、懲惡揚善、追求光明成為人類永恆的主題。

中共藐視神佛,逆天而行,奪取政權之後對三教齊滅不僅徹底毀滅了中國的傳統文化,也在摧殘信仰中對上蒼犯下了彌天大罪。天滅中共,天理昭昭,順之則昌,逆之則亡。在善與惡、正與邪之間,今天的每個人都面臨著嚴峻的選擇。何去何從?失之毫釐,差之千里。

真誠而又敬畏的徜徉在真理和藝術的新唐人殿堂,那裡綻放著燦爛的光芒,那裡是智慧的土壤,那裡有真誠的笑臉,那裡指引著探尋的方向,那裡舒展著美好的人性,那裡承載著未來的希望。有一天,也許你會突然發現:原來我也可以不在迷中,原來我也是一個偉大的生命……(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