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墙名媛”章含之的悲剧人生

文华
font print 人气: 658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3月2日讯】(编者按:本文是《新纪元周刊》一个月前的一篇焦点新闻。)

一月二十六日,被称为“末代名媛”的章含之在北京辞世,终年七十三岁。正如其回忆录《跨过厚厚的大红门》的封皮上所写:“总督孙女,总长女儿,主席老师,外长夫人”,这十六个字的确概括了她不寻常的一生。章含之的亲生父亲的父亲是安徽总督,她养父是北洋政府的教育总长章士钊,她是毛泽东的英文老师,她还是前外交部长乔冠华的第二任夫人。然而,正如章含之自己所说:“我这一生,永远是别人的什么人,惟独没有我自己。”

私生女的早恋

曾梦想做一名话剧演员的章含之,没想到自己的一生比话剧还富于悲欢起伏、跌宕坎坷。一九三五年一名女婴诞生在上海,她的父亲是安徽总督的儿子,而母亲却是上海某商店的交际花,双方因地位悬殊无法结婚,于是将私生女送给时为著名律师的章士钊,更名章含之。

章士钊曾任国民党的教育总长,后来跟随了共产党。章含之在北京贝满女中读初中三年级时就开始谈恋爱。十四岁的她当时已出落得像名漂亮、优雅的大家闺秀,而对方则是浙江商业储蓄银行董事长的儿子、北京大学十七岁的才子洪君彦。两人相恋十年后结婚,后来章含之在北京外国语学院当英文老师,而洪君彦则事业有成,年纪轻轻就升任北京大学世界经济教研室的主任。

一九六三年章含之因养父的缘故而有机会再次进入中南海,于是二十八岁的她成了七十岁的毛泽东的英文老师。章含之也明白自己这个老师“很特别”。毛不是真的要学英语,而是由于他不懂经济,正处于权力旁落期。闲得无聊,想找个人陪他“吃饭、散步、聊天”,而出自名门的章含之毕竟气质优雅、聪明年轻,找这样的女人聊天自然有趣得多。

就这样,章含之成了中南海的常客。一九七一年经毛泽东直接点名,三十六岁的章含之从北外调入外交部,从普通科员起步,经科长、副处长、处长拾阶而上,一直升至亚洲司副司长,还差点成为中国首位女大使。

红杏出墙与解放妇女

然而洪君彦就没妻子那么走运了。一九六六年洪君彦被红卫兵打成了“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经常被批斗,终日接受劳动改造。一天,洪君彦被剃了阴阳头。即头被剃得一块黑一块白,像狗啃似的。好不容易盼到周末回家,章含之却用鄙夷的口气说:“你看你这个死样子,你还有脸回来啊!现在人不像人,鬼不像鬼,我要是你跳到北海死了算了。”

洪君彦在沉默了三十多年后,写了篇文章披露他与章含之离婚的真相。大串联时,章和有妇之夫张某竟在洪君彦的姐姐家干下丢人的丑事,而且洪一次偶然翻章的手提包时,赫然发现张某的照片,手提包里还有安全套。

愤怒至极的洪找到章理论。她开始一味否认,在物证面前最后下跪认错,并喃喃自语地说了一句:“我愈来愈像我的妈了(指她生母)”。洪君彦为了女儿一直维持着这个婚姻,但两人吵架就成了常事。

而这事到了章含之的各种回忆录中,却变成了下面的版本。一九七二年九月里的一天,毛泽东在听取中日首脑会谈情况汇报时,话锋一转,当着众人的面问章含之:“我的老师啊,我说你没出息是你好面子,自己不解放自己!你的男人已经同别人好了,你为什么不离婚?你为什么怕别人知道?那婚姻已经吹掉了,你为什么不解放自己?”(引自章含之的《风雨情》)

于是章响应主席号召“解放”自己而办了离婚,三十八岁的她放弃了去任加拿大大使的机会,嫁给了比她大二十二岁的外交部部长的乔冠华,成为了外长夫人。

卑劣的政治牺牲品

在回忆录中,章含之把“乔章之恋”描写成一场轰轰烈烈的风花雪月之爱,章称“我的一生无论是正确的或错误的决定永远是受自己情感的支配。”然而细心的读者会发现,她和“乔老爷”结婚后最初几年里都是在政治漩涡中兴风作浪的。

章称自己一生犯了两个错误。第一次错误指七三年乔冠华反戈一击批判周恩来,而乔是周一手栽培起来的。第二次是七六年乔、章主动巴结“四人帮”,由于政治斗争陡然转向,乔章双双被外交部除名,政治生命戛然而止。外交部的很多人都看不上乔章二人的人品。

而第二次的风波还是章含之自己写“告密信”给毛泽东而引火烧身的。当时二人上书告发两名“敌人”——当时外交部的“通天人物”唐闻生、王海容,结果意外地被毛批为“借刀杀人”,“借中央之刀杀王、唐”。“四人帮”倒台后,专案组在王洪文家中抄出了一份组阁名单,乔冠华出现在“政治局委员”与“副总理”之列。

红墙内无名媛

一九八零年乔冠华在失意和癌症中病死,之后章含之一直独身。她曾两次换肾,临死前还准备换肺。据说章含之从来不买衣服,她在北京、上海、青岛各有一位专职裁缝,每套衣服都精心搭好配饰。无论是出席宴会,还是在家待客,甚或在病榻上,她始终把自己收拾得精致而体面。这也许是人们称她为“名媛”的原因吧。

然而章含之的女儿洪晃外表却似迥然不同,她甚至给自己取名叫“名门痞女”,做了很多判经逆道的事。章含之死前留下遗嘱,不愿与丈夫乔冠华合葬,而是葬在其养父章士钊的墓旁。因为“我到另外一个世界就不想再要有这个世界的是是非非了。”

洪晃在给母亲的挽联中写道:“胸含海岳,满腔深情,历经风雨终不悔;国之瑰宝,一代名媛,笑谈春秋犹未尽”。有评论说,章含之生前历经的最大风雨、也是她一生最辉煌的时期,就是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无论是身不由己,还是积极投入,她的所作所为大都有案可查。对于全民族都该反省的文革浩劫,章含之难道真的觉得“终不悔”吗?

也有评论说,章含之除了外表修饰像个“名媛”之外,她的言行离“名门之淑女”差别太大。这可能是由于她“跨过了厚厚的中南海大红门”的缘故吧。毛泽东称她“政治觉悟高”,其实红墙里哪会找到名媛呢?(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看到离婚率的迅猛窜升,不禁让人对婚姻的真谛与爱情的脆弱感到不解和疑惧。常言道情人眼里出西施,从纯真的童心到略懂世事,当我们懂得寻寻觅觅,每个人心底那蓦然回首站立在灯火阑珊处的人,到底是如何被塑造出来的?有的人相信缘分,有的人相信一见钟情,而更有人则是要等到爱已闯入心扉才会猛然惊觉。
  • 一月二十六日,被称为“末代名媛”的章含之在北京去世,终年七十三岁。其回忆录《跨过厚厚的大红门》概括她的一生为16个字:“总督孙女,总长女儿,主席老师,外长夫人”。章含之的亲生父亲的父亲是安徽总督,她养父是北洋政府的教育总长章士钊,她是毛泽东的英文老师,她还是前外交部长乔冠华的第二任夫人。
  • 美国第一名嘴塔克·卡尔森因敢言遭封杀;前美国之音总监之子成保守派媒体斗士;联手川普马斯克坚守媒体真相阵地。
  • 陈云裳福慧双全、进退自如的一生,既有云霞蒸蔚的绚丽多姿,又有光风霁月的明净清爽……是远比娱乐圈的绯闻婚变更适宜年轻姑娘眺望的风景。
  • 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花木兰,迪士尼改编成颇具女权色彩、实现自我价值的超级英雄。而神州千古传颂的木兰则是忠孝节义、智勇双全、贤淑高洁的化身。虽然战功赫赫、封为尚书郎,木兰还是辞官隐退,回归传统的女性生涯。
  • 倪匡,原籍浙江镇海,1935年5月30日出生于上海一知识分子家庭,倪匡是家中老四,本名倪聪。他小时候跑去看过枪毙“反革命”,给他留下深刻印象,那种场面,“回来吃不下饭。”
  • 家常、感情、文学、电影、时政,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界的两大巨擘──夏济安、夏志清夏氏兄弟,18年的鱼雁往返,是一代知识分子珍贵的时代缩影。
  • 李欧梵:夏氏兄弟的生活、学术、感情,都在书中完整呈现,五六十年代美国汉学界的各路人马,也纷纷登场。
  • 王德威:夏氏兄弟志同道合,也是难得的平生知己。他们的六百六十三封通信起自一九四七年秋夏志清赴美留学,终于夏济安一九六五年二月二十三日脑溢血过世,横跨十八年,从未间断。不论就内容或数量而言,这批信件的出版都是现代中国学术史料的重要事件。在历史惘惘的威胁下,夏氏兄弟以书信记录生命的吉光片羽,兼论文艺,饶有魏晋风雅,尤见手足真情。
  • 白先勇:文学导师夏济安夏志清,二人的书信集比美苏轼苏辙的诗歌往来:“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手足情深,真挚动人。《夏志清夏济安书信集》不仅表露二人的兄弟感情,亦记载了当时的文艺思潮,二人的文学评语,启人深思,弥足珍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