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甲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馬彥彬博士。(攝影:李家翔/大紀元)

研究所所長:展現二百多年來首見大氣

2008年03月09日 | 23:47 PM

【大紀元3月9日訊】(大紀元記者張羽良台中報導)聽到學校老師對神韻的極力推薦,逢甲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馬彥彬博士,趕在紐約神韻藝術團於台中的第一晚登場就立刻前來欣賞演出。看完表演後他有感而發的說,中國這個幾千年的民族,已經有2百多年沒有展現這樣的大氣了,神韻的演出讓他重新看到了這樣的大氣,他真的很感動。

馬彥彬表示,他比較喜歡的是《大唐鼓吏》,唐鼓的那段給他的感觸比較深,他覺得不只是舞蹈聲音,整個的氣勢,真的宛若大唐盛世的重現。

「中國古代的那個盛世,那樣的氣慨,那樣的大氣,我覺得,大概這兩百多年來,中國這樣的大氣,可能因為列強、很多國際的問題,這個幾千年民族,已經有一陣子沒有展現這樣的大氣了。看了這樣的大氣,我覺得很感動,雖然,這支鼓舞很短,但我從中感受到這樣的大氣,這是我印象比較深刻的。」

談完令他感動與印象深刻的唐鼓,馬彥彬接著分享欣賞神韻的另一重喜悅。

他說:「我今天上課的時候,正好在談全球化。有人認為全球化會使全世界各個地方的文化表現越來越接近,但實際上不然,我們看到在這個過程當中,很多原來固有的民族文化特色用不同的文化展現出來了,我今天早上才對學生談這樣的問題,沒想到晚上就看到了實際的表演,找到了具題的例子,我覺得很高興。」

對於如何將這個例子與學生分享,他表示,他會分享給他們一個非常非常傳統的,很可能要花很大的精神才能從古老傳統文化找回來的一些質素。然後,他用全球化的最新科技跟手段,把它表現出來。「我覺得今晚從神韻中我看到一個示範,我可以跟他們分享。」

馬彥彬也談到了神韻藝術表現的部份,他認為神韻把過去很可能只是出現在書本上或傳說中的一些中國特有的美學,比如像水袖用比較陰柔的方式,唐鼓用比較陽剛的方式,都很恰當的表現出來了。他指出,很少看到能這麼恰如其分的把文化的質素表現出來的演出,看神韻讓他既感動也很開心。(http://www.dajiyuan.com)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