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學教授舞蹈歷史、理論的佛里曼先生(Dr. Jeff Friedman)在神韻晚會現場(攝影:馬有志/大紀元)

舞蹈史學者:神韻舞蹈 沒有停頓的飄逸

2009年01月10日 | 20:41 PM

【大紀元1月10日訊】(大紀元記者馬有志舊金山市報導)2009年1月9日,神韻國際藝術團在美國西海岸舊金山市中心著名的舊金山歌劇院(San Francisco War Memorial Opera House)舉行的第四場演出,吸引了不少藝術界人士前來觀賞。佛里曼先生(Dr. Jeff Friedman)曾經是舞蹈演員,也做過舞編,擁有博士學位,現從事舞蹈歷史和舞蹈理論教學和研究,他在美國東部一所大學里教授舞蹈歷史和舞蹈理論。佛里曼在觀看神韻演出後表示,神韻呈現的舞蹈代表著一種新的審美模式業已出現。

神韻呈現舞蹈美學上一種新的轉型

佛里曼說:「在舞蹈歷史上,神韻表演很有意思,有點像20世紀走向21世紀的一種轉變。那種使用西方技術,在宏大的鏡框式(Proscenium Stage)舞臺的演出;其中大型投影天幕的啟用,產生了一種奇特的視覺效果。」

他說:「神韻呈現的舞蹈形式在美學上代表一種新的轉型的出現。這種轉型對於學者來說,是很有吸引力的。」

「一台東方的表演在西方式的劇院、使用西方樂器,是很有意思的;這裡有全球化的效果。我熱衷於看到不同的藝術形式、演出規模的擴展、通過媒體接觸觀眾,我看到的就是全球化的效果,通過全球的通訊,慢慢的擴展的非西方的藝術表演。」

神韻強調沒有停頓的飄逸

佛里曼說,「神韻表演,特殊之點在於我以前一直在想像的,一種西方學家叫做『流動(Flow)』的表現。對於流動,要叫我講,有點與中國人說的『氣』有關;在舞蹈形式上說,有點像氣的內在流動的一種外部表現。最後的一個舞蹈中飄帶,流動中把舞蹈飄升到了更廣的空域。」

「流動不是單單強調靜態的亮相姿勢,那種人可以擺出來的造型,而是強調流形、一種沒有停頓的飄逸。還有,流動的表現男女有別,男子陽剛健拔、女子陰柔纖軟;男女動作都不同,表情各異;這些都太有意思了。」

他說:「對於我來說,這種感受不同尋常,富有新意。」

表演精準到位、盡善盡美

佛里曼說:「我看到了神韻藝術團的排練嚴謹認真、一絲不苟(impeccably),神韻的表演精準到位,達到了盡善盡美的境界。」

「神韻表演,實際上同樣在造型上下了功夫。我是說,流動與造型相互媲美,像一種『道』的平衡,這很重要;一種『道』在舞蹈形式中的體現:流動與造型。」

「每個節目在結尾時都有一個亮相造型,像一幅畫;這個亮相造型是順著節目的流動,最後給整個舞蹈劃上一個完美句號。這在編舞上是很標準的做法。」

在文化價值層面打開自我

佛里曼說,「我將要向學生們介紹神韻,特別是這種表演藝術的整體觀、能夠體現哲學價值和精神價值的藝術。在教學中,我也一直要求學生們,編出的舞蹈要具有意義、能夠與世界溝通起來。」

「現代青年很自我中心,只關心自己,而對於周圍世界和社會漠不關心;他們編的舞也往往只著重他們的內心感受。我常常鼓勵他們試試自我以外的事物;神韻就是一個在文化價值層面,可以讓他們打開自我的一個例子。」
(http://www.dajiyuan.com)

標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