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蘭第二大劇院羅茲大劇院(Teatr Wielki w Łodzi),神韻紐約藝術團於2009年3月27日、28日在這裡進行兩場演出(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組圖:跟隨神韻暢遊波蘭羅茲

2009年03月28日 | 05:47 AM

【大紀元3月28日訊】(大紀元記者岳劍明報導)滿載五千多柏林觀眾的由衷讚譽,神韻紐約藝術團結束了自3月23日至25日在柏林的成功演出,轉道波蘭第二大城市羅茲(波蘭語:Łodź),於27日、28日在波蘭第二大劇院、羅茲大劇院(Teatr Wielki w Łodzi)共演出三場。

羅茲位於波蘭中部,是羅茲省首府。人口約80萬。在波蘭語中,「羅茲」這個詞語是指「小船」,並出現在市旗和市徽之上。14世紀始見記載,1798年建市。1820年後紡織工業迅速發展,成為全國紡織工業中心。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文化和科學事業發展很快,有綜合性大學、工業學院、醫學院等6所高等院校和歌劇院、圖書館、綜合體育館等文體設施。它是波蘭電影製片業中心和美術中心。

羅茲市的藝術氛圍很濃厚,這方水土也養育了許多各界名人,如1924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弗拉迪斯拉夫‧萊蒙特、1995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約瑟夫‧羅特布拉特、著名鋼琴家阿圖爾‧魯賓斯坦,還有著名電影導演羅曼‧波蘭斯基,他所導演的影片《鋼琴戰曲》在2003年奪得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改編劇本三項奧斯卡大獎。


生於羅玆的波蘭著名鋼琴家阿圖爾‧魯賓斯坦(Arthur Rubinstein)雕塑(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也許正是因為長期受正統藝術的熏陶,凡是來過波蘭的人都會感到波蘭是一個和平寬容的民族。可在波蘭的歷史上,波蘭人民承受了太多的民族災難,是個飽受法西斯和共產黨折磨的民族。二戰中,按人口比例計算,波蘭是死傷最慘重的國家。冷戰期間,波蘭民眾飽受共產主義紅色鐵蹄的踐踏,波蘭民眾也一直在爭取擺脫蘇聯的控制。1989年,成立於1980年的團結工會在民眾支持下,終結了共產黨在波蘭的45年統治。


羅玆歷史博物館(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除了堅定的反共色彩外,波蘭的另一特色是對宗教的虔誠。波蘭民眾以平和寬容為基礎的價值觀所形成的固有傳統,永遠不受人間貪婪、掠奪、殘暴所造成的災難而改變一脈傳承的文化與信仰,也絕不因為屈辱的命運而使純真的心靈受到扭曲而變質。


亞歷山大‧涅夫斯基東正教教堂(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刻有羅玆電影學院優秀畢業生名字的羅玆星光大道,位於羅玆最繁華的街道Piotrkowska(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羅茲大劇院(Teatr Wielki w Łodzi)始建於1967年1月,是波蘭第二大劇院,劇場內可容納1300名觀眾。這裡曾上演過柴科伕斯基、莫扎特、瓦格納等古典音樂大師的金曲名劇。波蘭電影節也於2000年之後轉由羅茲大劇院承辦。

當地民眾在得知神韻藝術團蒞臨羅茲時,他們表示出了極大的熱情。演出票在短時間內銷出大部份。早在幾天前,週六的演出票已全部告罄,前兩場門票也售出百分之八十。按正常情況來說,劇院售票率在百分之八十已算大獲成功,對於普通商演來說是非同尋常,尤其是在當下世界經濟危機之際,而在神韻的世界巡演歷程上,這不再神奇,因為這種輝煌的演出記錄已在多個國家出現了。

(http://www.dajiyuan.com)

標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