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炳先生是一名竹笛演奏員

竹笛演奏員:神韻發揚光大傳統文化

2009年04月25日 | 01:39 AM

【大紀元4月25日訊】(大紀元記者德明悉尼報導) 4月24日晚,神韻國際藝術團結束了在悉尼的第四場演出,來觀看演出的觀眾,各族裔,來自不同的背景,政界、商界、文藝界各界人士都對神韻晚會的演出給予了頌讚,其中很多文藝界人士都從他們的專業角度給予了神韻高度的評價。

盧炳先生是一名竹笛演奏員,他對神韻藝術團節目的音樂很讚賞,他說:「每年神韻藝術團來到悉尼他都有看,今年更全面了、更多樣化了。」

民族器樂起到領奏作用

他接著說:「我教竹笛,所以我很關心中國的文化。」盧先生是搞音樂的所以他對於音樂有他的獨特的見解。他說:「神韻晚會的演出中,音樂的運用以西洋樂器為基礎,但加入了很多中國樂器,如笛子、二胡、古箏等。中國民族樂器在裡面起了領奏的作用,非常恰到好處。(在欣賞演出的過程中)我聽的注意力比看得還多。」

我很喜歡神韻藝術團的演出

「我以前經常演出,看到舞台很有親切感。到國外已經20多年了,很少有機會看這樣傳統中國文化的節目。現在從中國來的節目,不像以前那樣純的藝術,讓我失去興趣去看。但我很喜歡神韻藝術團的演出。」

喜歡西藏和蒙古的舞蹈

盧先生不但對音樂有造詣也很喜歡民族舞蹈,他說:「我出國前有一段很長的時間,我們樂隊常為民族舞蹈伴奏。我特別喜歡西藏的《雪山歡歌》和蒙古的《筷子舞》,那音樂一起我就感到很熟悉,因為都是充滿那種民族的氣息。」

原來西洋音樂和民族音樂能這樣融合起來

盧先生接著說:「我在國外還教民族音樂,就是希望中華民族的音樂,中華民族的文化能發揚光大。今天看了神韻的演出,非常開眼界,原來西洋音樂和中國音樂能這樣融合起來,而且中國音樂非常出色,使我很受啟發。神韻藝術團完全能發揚光大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

3個小時好像走過五千年

「今天看了不到3小時的節目,好像走過了五千年,從小學習的文化歷史都在頭腦裡回憶起來,特別是《木蘭從軍》,我感動得落淚。」

盧先生出生在一個熱愛音樂的家庭,父親對他音樂的影響很深。他說:「我父親對民族音樂尤其是竹笛演奏有很高的水平,我在他竹笛聲的熏陶中長大,為我學習民族音樂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http://www.dajiyuan.com)

標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