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虎添翼」來自諸葛亮  福虎感應善能量
黃曆壬寅虎年就在眼前!來看看虎虎生風的成語,可知道「如虎添翼」這成語出自諸葛亮!古人怎能讓老虎猛獸絕跡呢?看好故事為壬寅虎年增添正能量。
「七尺男兒」究竟有多高  「七尺」另有何意?
換算今制,「七尺男兒」到底有多高?在中國歷代,度量衡不是不變的,然而不管尺寸長度的標準幾度改變,堂堂「七尺男兒」的用法為何鮮明不變呢?身高不到六尺的晏子立德立言受人敬仰,而他八尺軀的車夫卻受妻子看輕。那麼「七尺男兒」不僅指「七尺軀」的男兒,實際指稱什麼真義、什麼內涵呢?
為何桑梓成了故鄉的代名詞呢?
一棵樹寄託故人意;一片心長懷鄉梓情。鄉之梓,凝結家鄉的情感、文化的記憶,「造福鄉梓」指回饋故鄉,文化源流就在「梓」的「史地」上展開。
漢宣帝為何下這道「故劍情深」浪漫詔書?
故劍深情為誰起?漢宣帝「詔求微時故劍」的聖旨有著最浪漫聖旨、最深情的詔書之暱稱。皇上的故劍情深為她傳情話,漢宣帝為何下了這道與眾大不同的昭書呢?
「五雷轟頂」是天譴嗎  雷神有眼擊惡人
古來中國俗話常說作惡多端會遭天打雷劈、遭「五雷轟頂」。作惡多端的人會遭天打雷劈的報應嗎?有實際的事件見證嗎?
「一刀兩斷」兩種迥然的結局
「一刀兩斷」原作「一刀兩段」,簡單的成語有廣汎的應用,內涵又兩相成反義。如何取其精髓成就好事?來看周處的故事。
「近水樓臺先得月」以詩借問結好果
「近水樓臺先得月」也簡略成「「近水樓臺」一詞,這句話的典故來處充滿蘊藉含蓄的敦厚,恰恰與尖銳諷刺相反,展現了中國傳統知識分子的儒雅品格。
「墨守成規」內藏墨子和諸葛亮的偉績
「墨守成規」成語典故所對應的人與事很有來頭,說的是墨子和諸葛亮的智慧、發明與制度哪。在時代演遞的過程中,「墨守成規」反而被賦予了比較多的負面意義。
孟嘗君「狡兔三窟」為何仍絕子絕孫?
「狡兔三窟」是說狡猾的兔子有三個洞穴,用來藏身躲避災難,比喻一個人有多種避禍的準備。戰國時代的齊國宰相孟嘗君有「狡兔三窟」,為何絕子絕孫呢?
為什麼「柳營」成了軍營的代稱?
《詩經.采薇》詩篇中的楊柳與行軍戍役有關。往後的世代,以「柳營」代稱軍營,另有一則讓人打心底讚賞的典故。
什麼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道?
「放之四海而皆準」這耳熟能詳的詞兒其實不是句俗語,而是出於經典之作。你知道是誰說的嗎?本文來搜一搜這詞兒背後被遺忘的經典義涵。
「一了百了」 如何「得」了?
「一了百了 」在語源上有兩種說法,另外明代大思想家、哲學家、修行覺者王守仁在講學中,用了「一了百了」一詞,他們各自的說法展開怎樣的內涵與境界呢?
韓非「老馬識途」老故事 對現代人有何啟示?
《韓非子》中有篇〈老馬識途〉,講管仲有一次隨齊桓公出征而迷途,結果靠老馬找到回國的路。韓非子意不在誇獎老馬,那麼他意指的真「老馬」又是誰呢?
孔子一生的祈禱體現什麼境界?
《論語》中有二處孔子與弟子的對話中是圍繞「祈禱」這個主題的,從其中可以看到孔子個人的信念。
「跛鱉千里」鼓舞所有世間人
荀子以跛鱉千里,勸喻人持恆「積土成山,積水成淵,積善成德」,持恆累積學識,持恆修出高德大善的聖人之心,而這一切都要從蹞步做起。
「一鼓作氣」 一場戰爭一生醒悟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的概念,在戰國時代曾經歷經一場實戰的考驗。戰爭發生在魯莊公十年(公元前684年)的春天,魯國面臨齊國大軍揮動大旗進攻的緊急保衛戰,結果如何呢?
「朝三暮四」與「朝四暮三」 講了什麼道?
一般說人沒有定見,容易改變心意,對事或物的愛好或決定反覆無常,改變可能就在朝夕之間叫「朝三暮四」。你可知「朝三暮四」還有深奧的道理?這成語來自《莊子.齊物》。
向神祈禱為何不靈 自求多福怎麼求?
向神祈禱為何不靈? 唐憲宗曾問宰相李藩道:「祭祀神明穰災祈福的做法,真實可信嗎?」「自求多福」怎麼求?《詩經》怎麼說?
一石才中的八斗才給了曹子建,那麼另外兩斗才在誰那裡呀?可能和最早讚美他有八斗之才的人有關係嗎?
「學富五車」 竟是半瓶水叮噹響?
「學富五車」的成語來自莊子說「惠施多方,其書五車」,然而,這話不是真讚美惠施好學問,到底要表達什麼真意?
「五十步笑百步」兩個都是輸家
回到公元前四世紀,孟子回答梁惠王問題時,反問他:「你說,百步真的不如五十步嗎?」 孟子這樣反問梁惠王的用心何在呢?其實五十步笑百步,兩個都是輸家。
五十歲四十九年非  他是何方聖賢? 
「四十九年非」同於「蘧瑗知非」這個典故,主角叫蘧伯玉,衛國人。衛靈公和夫人一天夜裡聽到一陣車聲轔轔,從遠趨近,到了宮闕前,車聲停了一會兒才又響起,這時車已經是進了宮闕了。衛靈公就問夫人:「知道是誰嗎?」夫人答說:「此人一定是蘧伯玉。」何以知道是他?
「三人成虎」  真有其事?
「三人成虎」典出何時?「三人成虎」是怎麼造出來的呢?相信嗎?不管是古代還是今天,人人的智力和定力都面臨「三人成虎」的考驗。眾口鑠金,人言可畏!教訓真的太多了。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史上明鑑
「福無雙至」、「福無雙至,禍不單行」, 比喻福祐不會接連而來,禍害卻會接踵而至,道出了對人間禍福的觀察,最早來自於漢朝大學問家劉向的說法:「福不重至,禍必重來」,劉向為什麼這麼說呢?
九五之尊比喻君位由何來 常保哪三鏡防己過?
飛龍在天、九五之尊都是象徵君位,這說法從何而來,中華文化史上的聖君唐太宗身為九五之尊,你知道太宗為君自我戒慎如臨深淵嗎?他為盛世之君有什麼訣竅嗎?他常保「三鏡」有何作用?
被曲解的 「一毛不拔」原來是什麼涵義?
「一毛不拔」的語源,可以回溯到戰國時代。楊朱此學說的真意不在為私,而在為天下治,道理怎麼說得通的呢?
他為何「不遠千里」而來?給亂世什麼啟示?
孟子不遠千里而來,就為王者、為天下進一言。他一言給亂世留下什麼啟示?
「萬劫不復」不是罵人是救人的警語
「萬劫不復」一詞從何來?啟悟人什麼?「萬劫」是多久?「劫」這是佛教中的時間單位,今天的歷史也寫不完「一劫」。《西遊記》中說道:「人身難得,中土難生,正法難遇:全此三者,幸莫大焉。」一語點醒神州中國人,脫離「萬劫不復」的契機。
問王羲之「入木三分」 筆力如何造就?
「入木三分」成語來自哪個名家真實故事?後人借此成語來比喻評論深刻中肯,或是描寫精到生動。「入木三分」本是形容什麼呢?「入木三分」其來有自,是扎扎實實的突破表層深入內裡的功夫!
人生兩大事「一成不變」  讓人戒慎
世上有什麼重要大事是「一成不變」的?面對它必須要特別用心思慮、謹慎執行,以免造下不可改正的大錯!
    共有約 101 條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