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日食俗
黃曆元月十五夜稱「元宵」是從什麼朝代開始的呢?中原大陸幅員廣,南北兩地的風俗也常有差異,以「元宵」稱圓子(湯圓)是起於何時呢?元宵吃圓子從何時成為流行的食尚呢...
粽子的文化傳統已經傳承了二千多年,粽子的外表和內餡也是形形色色:甜粽、鹹粽、果粽、雜粽、果仁粽、涼糕粽、養生粽,繽紛多彩。從先秦到明清各朝代的特色粽子,一文說分明。
元宵節浮圓子、供圓子、吃圓子,團團圓圓。看著沸水中的圓子浮水面了,變得更大更飽滿(發福)的圓子,食指大動,心中喜樂,人們對圓子寄情:「元宵」並百福!那麼元宵節的圓子為何叫「元宵」?是巧合嗎?元宵節慶食俗的傳承歷史從何而來呢?
黃曆新年收假了,元宵節還未來到,這期間還有什麼慶祝日嗎?有「人日」。古人在這一天,祝賀人人生日快樂,青春喜樂像過年。我們現代人可以從中吸取哪些養分呢? 
天地四時迢遞,冬去春來——立春這一節氣,無論如何,都是令人身神振奮歡暢的一刻。這時也有一盤應時的養生餐,從古來就在中華文化中享有盛名,也被中醫推薦。到底這一盤是什麼菜呢?
自古相傳的冬至民俗中含有開運的寓意,帶著開運好彩頭的還不少呢。一起覽一覽冬至開運的民俗有哪些?
「穎鼠繡春美珍羞,炰鳳烹龍開新象;靈鼠迎客福宴饗,山珍海味列彩盤。」新年的盛宴美饌,匯集山珍海味更包含「福祿壽喜財瑞」等等吉祥幸福的象徵義涵。
中秋節,圍繞著月亮,圍繞著團圓,有多少習俗古今相傳?你知道起源嗎?連繫著中秋節傳說故事,有一些神奇事兒你可能還不知道!中華兒女共沐中秋月光,代代相繫相屬!
大暑到了,炎炎夏日能「進補」嗎?食補勝於藥療,本文12道簡便的食補方,把民俗和中醫的智慧結合在一起。炎熱三伏天也能進補。
夏至是最早成立的四個節氣之一,也稱「夏至節」或「夏節」,古早民俗中流傳夏至吃麵,這種食俗除了反映四時節氣的變化,還表現了什麼文化內涵呢?夏至吃麵真有保衛身體健康的好處嗎?
一年容易又見元宵節,來個趣味問答,到底先有元宵還是先有湯圓?元宵和湯圓(又叫圓子)像極了,好像二個分身,在傳統節日的元宵節和冬至節的食俗中更是主角兒。湯圓、元宵的歷史可能有多久了?
春天伊始古人為何在元旦,在立春時節食用「五辛菜」?其中闡發「天人合一」的保健之道。「五辛菜」中有韭,東漢賢士郭林宗留下「雨剪春韭」的醇厚典故。俗話說「哪根蔥哪根蒜 」,也是「五辛菜」的趣味話題。
「年」看得到,也聽得到!穀物成熟了,掛在禾桿子上迎風搖擺,傳來的「千千」之聲,你可聽見了?千諧音「謙」,千千稻浪,謙謙人生,真是妙會!
現在冬至時也吃元宵。如果說分不清湯圓和元宵,那也不能說是傻,因為它們原來一家親,吃起來口感一樣呀!那麼湯圓和元宵怎麼分辨?關鍵不光是在食材的問題,還有作法和其他的食俗典故。這裡來告訴你。
初冬小雪時節到了。初冬養生怎麼養、怎麼補?從中華文化中醫學五行養生看冬天養腎,告訴你九招……
重陽糕的起源為何呢?西漢宮中傳重陽食蓬餌,古代詩詞中也留下不少「蓬餌」繫重陽的詩詞,都映現重陽節食蓬餌的典故。但是「蓬餌」是否為「重陽糕」的註解卻讓人尋它千百度。其實已知周代就有食餌的飲食文化,漢代以後也有類似蓬餌的食俗……
「清明節」與「寒食節」有著怎樣的密切關聯?「清明節」與「寒食節」都是紀念死者的,中國人的清明節俗從「死」中展現了「新生」,激活了來者的生命力!看中華文化的節俗智慧……
從周代開始中國人就很重視「冬至」這個節日。2017年冬至是在12月22日。天地冬至日、人間冬至節,賞冬至節景,看冬至食俗吃湯圓、水餃、餛飩的文化內涵。冬至安耳朵吃水餃,傳說來自醫聖張仲景的「祛寒嬌耳湯」。吃過冬至圓就長一歲承載「冬至大如年」的典故。清朝時過冬至就開始玩九九消寒圖,等待明媚春光……
從漢代到近代明清,都很重視冬至節,進入了現代,冬至還是一個鮮明的節氣標誌。家人團聚過節、祭祖、進補儲備能量,這些節慶習俗伴隨著生活的腳步,印象深烙。就來說一說冬至食俗的典故吧。
「大雪」,是黃曆十一月節。 寒壓重衾好像覆氷 ,然而在冰天雪地裡,古人卻從動植物身上看到「春天已經不遠了」的跡象,怎麼說呢?從「大雪」有關天氣的俗諺,我們也看到了人生的道理。大雪典故之一「 程門立雪」 ,留下敬師篤學的風範。節氣民俗「大雪醃肉」,ㄧ掛一掛醃肉備冬,冬雪中的溫暖風物詩,展現各地的臘肉特色。
小雪天,氣序轉寒。中國地域廣,看小雪節氣,南北兩樣情。唐代陸龜蒙《小雪後書事》:「時候頻過小雪天,江南寒色未全偏」。寒氣日日切骨,小雪到醃泡菜、吃泡菜火鍋好時節,暖起低盪的心緒……
在小雪節氣,中國每個地區的習俗都有所不同,南方會曬魚乾、釀酒等,北方醃製臘肉,這樣的迎冬準備慢慢的形成了一種習俗。
「立冬」是二十四節氣中「四立」的一個,表示冬天的開始。立冬到小雪節氣之間所下的雨稱「藥雨」,李時珍說:藥雨殺百蟲。冬天一來,民間冬令進補的爐子也燒紅了。宋代的京城到了立冬有一幕特別的風物詩,留下鮮明的歷史民俗剪影。詩人們怎樣面對萬木葉落蕭蕭下的冬臨景象?俗諺怎樣表現「立冬」的物候風情?
霜降,黃曆九月中氣,2017年在陽曆10月23日交節。霜降節氣裡萬物有哪些特別的反應?冉冉歲將晚,萬物待冬藏。霜降有什麼意含?霜降向人寒,一道寒意、開啟一道記憶?霜降最是人間想念的季節。霜螯、霜栗正美。秋葉落時燃焰彩,豔於春花;菊花殘時傲志節,凜於霜空。
黃曆七月中氣處暑,詩經說「七月流火」有重要含意?二十四節氣,立秋後、處暑來,2017年的處暑在8月23交節,前一天是七月初一,民間說「鬼門開」的日子。處暑中有七夕和中元節兩重大民俗節日。處暑,暑止,「出伏迎處暑」當心「秋老虎」,天乾物燥,秋颱多災變,要小心處變。秋燥傷人,養陰潤燥,處暑鴨、處暑梨養生好食補。
今天(8月7日)立秋,意味著秋天的開始。但是因其還在三伏天內,所以暑氣未消。俗話說:「秋老虎」會「咬」人,此時養生要注意什麼呢?
2017大暑值中伏,溽暑至,也是掌握「冬病夏治」的時機。知道冬病夏治的養生保健妙法嗎?大暑跳、仙草飲、伏薑、薑棗茶、各式各樣的保健粥品……「大暑船」送走瘟疫也是大暑節氣的特殊風俗。「大暑至,萬物榮華」;大暑大雨時行、土潤溽暑。炎熱、大雨讓人難當,不熱、缺水又讓人犯難,世事難兩全,怎樣悠遊自在……
現存最早的元宵節的詩歌是隋煬帝所作的《元夕於通衢建燈夜升南樓》:法輪天上轉,梵聲天上來;燈樹千光照,花焰七枝開。月影疑流水,春風含夜梅;燔動黃金地,鍾發琉璃台。
元宵節,中國民間有「觀燈猜燈謎」的傳統習俗。燈謎,是由謎語發展而來,「謎語」古稱「廋(sōu)辭」、「隱語」,據載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劉勰《文心雕龍‧諧隱》中說:「自魏代以來,頗非俳優,而君子嘲隱,化為謎語。謎也者,回互其辭,使昏迷也。或體目文字,或圖像品物,纖巧以弄思,淺察以炫辭。義欲婉而正,辭欲隱而顯。」概括了謎語的特點。
元宵節是人與燈之會,正月十五新年的第一個滿月夜,賞月共賞燈,有情又有趣。古來稱「上元節」,天神的日子,是天上共人間的盛會。說說元宵節的來源歷代和賞燈會勝景……今2017年是丁酉年,天火剋地金。預言書《推背圖》指出「乾坤再造在角亢」的天象就在今年。丁酉過元宵節的意味就更深長!中國人能否再造新天地?怎樣禳災得福?
共有約 33 條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