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1日晚间,神韵纽约艺术团在台南市文化中心展开第一场演出,将最正统的中华文化精粹展演在台南观众眼前,吸引满场观众热烈支持。(摄影:李愿/大纪元)

神韵台南首演 传统中华文化府城再现

2010年04月01日 | 22:44 PM

【大纪元4月1日讯】(大纪元台南记者站报导)台湾最古老的文化古都台南市,在历史上具有承传中华正统文化的重要地位,而此刻正上演着“文化复兴”的历史大戏。2010年4月1日晚间,神韵纽约艺术团在台南市文化中心展开第一场演出,将最正统的中华文化精粹展演在台南观众眼前,吸引满场观众热烈支持。

台南市是台湾最早开发的政治与文化重镇,也是台湾承传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源头。公元1661年(明朝末年)郑成功率军登陆台南、击退荷兰人后,在此建立政权,也从此开启台湾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延续保存,台湾第一座孔庙便兴建于此,台南市也因此享有“文化古都”之美名。

或许正由于如此的文化薰染,台南观众对于神韵再现中华传统文化的节目内容格外专注、投入。《武松打虎》的生动情节,让全场观众看得聚精会神,跟着武松搏斗猛虎的紧张过程而脉搏加速;《劈山救母》中,小沉香为了救回母亲,不怕吃苦地跟着师父习武修炼,让观众敬佩鼓掌;《手绢舞》中演员们出神入化的转手绢奇技,不少观众不由得跟着双手转动了起来。

演出结束后,观众个个脸上笑意满盈,并兴致盎然地回味刚才的节目内容。“刚刚舞蹈真是美!”“音乐真棒!”“节目真的很棒!”散场后的神韵会场外,类似赞叹不绝于耳。


台南县长苏焕智(摄影:宋碧龙/大纪元)


“神韵在台湾各界的知名度越来越高,知道的人越来越多,喜欢来看的人也越来越多!”台南县长苏焕智表示,“神韵融合整个中华传统的文化艺术,对于整个中华文化精髓的发扬,对于自由、民主、人权、艺术的发扬有很强的力量,在另一个层面上也给台湾多一点的学习机会,我相信这个力量感染很强。”第三次来看神韵表演的苏焕智强调,“我相信神韵的力量应该可以在全世界,特别是关于对人权自由,对尊重艺术、尊重自由人权的思想,让更多的国家来认识。”

苏焕智并高兴地说,他相信如果能邀请教师来观赏神韵将对教育界与国家社会下一代非常有正面助益,所以“今年我们特别邀请57位曾经荣获‘师铎奖’的教师,也就是最优秀的这群老师,邀请他们来看神韵的表演,我相信这对他们有很大的帮助。”


立法委员赖清德(摄影:宋碧龙/大纪元)


立法委员赖清德被神韵演出感动到眼眶泛红,他表示,节目触及到他的内在心灵,“(神韵节目)涵盖传统道德,让我们感受到真、善、忍的境界,看了精神豁然开朗,在心灵方面有很多的收获。”身为“法轮功受迫害真相调查团”(CIPFG)团长的他也表示,“台湾民众可能已经习惯台湾民主自由的环境了,但在中国仍然没有信仰自由。”他也呼吁台湾民众对中国人权问题投入更多关注。

“神韵将中国古典文化的内容精彩地表现出来,”知名书法家、台南大学国语文学系教授兼语文中心主任黄宗义观赏神韵后表示。他并以自己相当喜爱的《劈山救母》节目为例强调,“而且艺术与科技的融合相当杰出。”

第一次来观赏神韵的台南县教育处长王建龙神情愉悦地说,“我觉得相当的精彩,比我想像中还要精彩!”他并指出,台南县政府这次邀请许多优秀教师前来观赏神韵,目的是希望“让神韵的效果可以拓展在我们每一所学校,每一位老师的身上,甚至感染到每一位小朋友、让他们有艺术的气息。”


台南县永康市市长李坤煌(摄影:苏玉芬/大纪元)


“我感到非常震撼!”台南县永康市市长李坤煌表示。过去曾经入场观赏神韵却因故只看完上半场,当时对此感到相当扼腕。“这次下半场我一定要继续看完!”看完整场神韵晚会的李坤煌表示,他感受到舞台上的艺术家非常用心,“有一种震撼的感觉,每个节目都很好,感觉真的很不凡!”

“非常感动!我整个人都被神韵洗礼了!”来自中国大陆的郑先生表示,他实在无法形容神韵带给他心中的美好冲击,“我很激动,我真的说不出话来了!”郑先生表示,“在神韵里,我看到了真正的中华传统文化。在中共统治底下,中国传统文化都没了,神韵却把她找回来了。”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神韵台南场的演出场地台南市文化中心,才于近期斥资新台币一亿六千万元重新整修、更换顶级座椅与音响设施等硬体设备,仿佛正为“世界第一秀”来到台南市预作准备,让台南观众可以更细腻地体验神韵演出的精彩神妙。

台南市文化中心主任陈修程表示,他非常欣赏神韵的顶级演出内容:“我非常喜欢神韵的高科技动态天幕,透过跨领域的媒介,营造出的情境,再搭配艺术家的舞蹈,两者合而为一,呈现给观众最美的画面。”


立委赖清德(前排左二)被神韵的演出深深地感动。(摄影:李愿/大纪元)


台南观众对于神韵再现中华传统文化的节目内容格外专注、投入。(摄影:李愿/大纪元)


神韵纽约艺术团在台南市文化中心展开第一场演出,将最正统的中华文化精粹展演在台南观众眼前,吸引满场观众热烈支持。(摄影:李愿/大纪元)

(http://www.dajiyuan.com)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