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政亲民的腓特烈大帝

霞光
font print 人气: 977
【字号】    
   标签: tags:

世上的统治者无论多么显赫,在岁月的长河里大都会黯然失色,真正能为后人敬仰的是那些善待百姓的人,可惜这类统治者为数不多。18世纪的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大帝(又名: 弗里德里希二世,1712-1786)就是一位开明睿智的君主,至今依然深受德国人爱戴。

腓特烈大帝1740年登基,年仅28岁,时为欧洲最年轻的君王。他自称“国家的第一公仆”,信奉“人人平等”,而且言行一致,在位46年,除了战争之外,致力于内政改革,许多举措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最终使落后的普鲁士进入欧洲五强之列,给整个欧洲都带来巨大的影响,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 富。

腓特烈崇尚开明专制,厌恶玩弄权术,著有《反马基雅维利》,批判马氏的国家政治观。登基伊始,他就要求大臣:“今后,奴役臣仆而让我们富裕,并非我们的意图。你们当为国家的强盛而效力,…当国家利益与我们的利益不相容时,以国家利益为重。” 即位第二天,腓特烈即下令开仓低价卖粮,以解决漫长的冬天带来的价格上涨问题,还让林务官员低价出售猎物,取消了许多赋税,并救济贫困。

他在司法领域的改革贡献尤着,登基后首先就废除了刑讯逼供,这个史无前例的举措让整个欧洲王室为之震惊。他还首次在普鲁士公布了 统一的宪法草案,表达了法治精神和国王完全放弃干预司法的司法独立精神,并且秉承罗马法的“众人之事,应由众人决定”的理念,下令让臣民对法律条文进行深入讨论,广 泛征集意见,从而使宪法体现了18世纪启蒙思想家的开明主张,如宗教宽容、促进科学文化、放宽书报检查等。

他不喜欢等级制度,对养尊处优的官僚也不信任,因此建立了廉洁高效的公务员制度。当时的普鲁士人甚至可以通过上书或求见的方式直接向国王求助。在一封给司法部长的信中,腓特烈明确的写道:“我很不高兴,那些在柏林吃上官司的穷人,处境是如此的艰难。此外,他们动辄就会被拘捕,比如来自东普鲁士的雅各‧特雷赫,他因为一单诉讼而要在柏林逗留,员警就将他逮捕了。后来我让员警释放了他。我想清楚的告诉你们,在我的眼中,一个穷困的农民和一个最显赫的公爵或一个最有钱的贵族没有丝毫的高低之别。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他还开启新闻自由的先河,解除了报禁,允许报纸的非政治内容不受新闻检查,使普鲁士成为欧洲第一个开放有限新闻自由的国家。

腓特烈大帝的宽容还体现在他对异端教派的态度上。即位之初,他就写道:“我希望让普鲁士从尘土中重新站起来……让新教在欧洲、在帝国内昌盛,让普鲁士成为受到压制者的避难所……成为不义者的梦 魇“。普鲁士接纳了大量的外来移民,也成了在法国被迫害的胡格特人和天主教徒们的新家园。他甚至主张彻底废除农奴制,可惜这个努力遭到贵族势力的强烈抵制而流产。

腓特烈尤其关心农民的疾苦,当普鲁士陷入饥荒时,他下达“土豆诏书”(1756年)引进土豆,责成各级官员教会老百姓种植土豆,从而安然度过荒年。从此,土豆也成了德国人的主食。腓特烈重视科学和教育,创办科学院,从其他国家引进科学家。他还广建学校,将其父开创的义务教育制度发展完善,颁布了《乡村学校规程》(1763年)规定5至13岁儿童必须接受义务教育,使普鲁士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建立较为规范的强制性义务教育制度的国家。

作为一国之君,腓特烈最难能可贵的是终生保持勤奋俭朴的生活方式。他严于律己,勤政为民,总是晚睡早起,饮食简单。每天上午他都要指导军队训练,午餐后开始下午的工作,黄昏时短暂的散步,一般到晚上10点才吃晚餐,然后才是他的业余时间,用来吹笛、作曲,或者举办音乐会,几乎每日如此,鲜有中断。精力旺盛的腓特烈勤于学习,除了德语母语,他能说法语、英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和意大利语,能听懂拉丁语,古希希腊语和希腊语及希伯来语,即使到了晚年还去学习斯拉夫语和巴斯克语。

无论是何场合,腓特烈从起床开始每天都会穿戴整齐。而他的全套制服不过是一件退色的蓝外套、一条磨得发亮的长裤和一双旧皮靴,虽然很旧,但非常整洁。这种平民作风远非其他欧洲君主所能比拟,也使整个普鲁士盛行简朴之风。质朴的国王深得百姓拥戴,被亲切的称为“老弗里茨”。有一次,腓特烈骑马外出时发现人们在欣赏一张讽刺漫画,画面上是腓特烈在磨咖啡,连一颗咖啡豆都舍不得漏掉。围观的人看到国王来了茫然不知所措,等着看国王的反应。腓 特烈非但没有让人将漫画撕下来,反而要求将它贴得更低一点,好让人们能够看得更清楚。国王之心胸可见一斑。

如今,寻觅腓特烈大帝的踪迹,最好的去处是波茨坦的王家公园,这里也是各国政要和游客们访问德国柏林时的必去之地。国王住过的宫殿是他自己设计草图的杰作,虽不如巴黎的凡尔赛宫或伦敦的白金汉宫那样雄伟,却也避免了堆积,更显得简洁、朴素、美观。腓特烈将它命名为“无忧宫”,自称“无忧宫的哲学家”,喜欢在此探讨人生、演奏长笛、谱曲作诗。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在本国不受国王看重,却被腓特烈作为上宾请来款待过两年之久。音乐家巴赫也曾是这里的著名客人。音乐是腓特烈的一生最爱,让他在最艰难的岁月里仍有精神上的慰藉和寄托。他谱写的一些音乐作品至今仍被演奏。从无忧宫的视窗可以看到远处山坡上的古堡废墟,那是国王故意建造的。他希望用废墟来提醒自己记取古代帝国盛衰兴亡的教训。

腓特烈在世时就允许百姓游览花园,他说:“我只有一个要求,见到我时给我让个道儿就行了”。所以,参观波茨坦的王家公园至今不收门票。无忧宫的旁边有一个荷兰风车,关于这个风车有两个传说。一说国王在建造宫殿时觉得风车碍事,让磨坊主搬家,磨坊主不同意,将国王告上柏林初级法院,结果国王自己认输,放弃了要求。另一说是磨坊主因亏损经营不下去了,国王自己掏钱接济,让磨坊主得以继续维持,因此风车才留存至今。据说后一个传说是真实的。

葡萄山上的葡萄还被用来酿酒,由于日照少,葡萄酸涩,酒也难喝。仆人若是犯了过错,国王会罚其喝酒,得由两人拿住其臂膀,第三人强行灌酒,因而得名“三人酒”。酒虽苦涩,却比别的惩罚好受的多,由此可见腓特烈的仁厚。

腓特烈大帝之勤政亲民,在某些方面堪与唐太宗相比。他曾说过:“活着就要履行义务、为祖国而奋斗,否则不如死掉。” 但愿来自中国的政要们在拍照留影之余,能够通过腓特烈的事迹有所感悟,不再打着“人民公仆”的旗号玩弄权术、在争名夺利中错过上天赐予自己的机会。@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据《古春风楼琐记》记载,琉球国位于福建以东的海上,《隋书》中称为“流求”,《元史》中写作“求”。据说该岛被波涛汹涌的大海包围着,最初有一对夫妇住在岛上。
  • 罗斯民间传说,伊凡雷帝去世前,请高僧施法封存了王室书库(Liberia),并加了一个期限为八百年。自从1584年伊凡雷帝去世后,他的书库宝藏在后世的几个世纪中多次掀起了探宝狂澜。
  • 1472年11月12日,拜占庭末代君主君士坦丁十一世的侄女索菲亚‧帕莱奥洛格(Sophia Paleolog)抵达莫斯科。几天后,在圣母升天大教堂,这位流亡的公主嫁给了鳏居的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
  • 19世纪初,英格兰、苏格兰、爱尔兰正式统一,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联合王国。虽然英国失去了在北美的殖民地,但是这没有阻挡英国成为霸主的脚步。
  • 16世纪后期,伊丽莎白一世时代,英格兰在海战中战胜了西班牙无敌舰队,为英格兰的迅速扩张奠定了基础。到了19世纪,英国迎来了另外两场至关重要的战役,这次的敌人是拿破仑领导的法国。这两场战役的胜利,为英国成为全球霸主铺平了道路。
  • 在爱琴海诸岛当中,景色最为知名的,莫过于圣多里尼岛了。但是Patmos岛的娟秀、青翠、与较少人为的色泽,却绽放出另外一种妩媚。尤其是从高处远眺静谧的港湾与海岬,简直像是天上人间。
  • Ephesus被考古挖掘出土的部分,面积很大,内容也相当丰富,比庞贝古城还要来得精彩。有一座据称可容三万人的田径场,一座据称可容两万人的剧场,一座原有顶盖的大音乐厅……
  • 卡尔四世在1378年因为中风而去世,他遗留给捷克子孙许多有形与无形的文化资产,至今仍然获得捷克人的景仰与尊崇,因此被尊奉为捷克的“国家之父”!
  • 卡尔大桥是布拉格的地标与捷克的首要映象表征,更博得“欧洲最美丽桥梁”的美誉!桥面两侧合计有30尊精美的圣徒雕像,是一条长达516公尺、宽10公尺的巴洛克艺术大道。
  • 卡尔国王创立的“布拉格卡尔大学”,在创校的章程中强调:“我们这个国度的忠贞国民们,对于知识十分地渴求,因此我们不应该再向外人乞讨知识的果实!”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