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重金属污染与螯合疗法(12)

螯合疗法完全释疑(4-5)

刘大元

人气: 205
【字号】    
   标签: tags: , , ,

螯合疗法需要多久时间?它会让我有痛感或其他感觉吗?

忙里偷闲体验身体变化

进行螯合疗法之前,你最好将手边的事情暂且告一段落,因为我们希望每一位接受螯合治疗的人,能在安心且舒适的状态下去感觉和体会身体的变化。依据每个患者的不同,我们先用傅尔电针筛选出适合且足量的维他命、矿物质、氨基酸、抗氧化剂、微量元素等,加入EDTA的注射液中,尔后按照一般的静脉注射程序进行。

因为所给予的营养素是足够的,所以对有些患者而言,偶尔会有头胀、头晕的感觉,注射部位有时会有刺痛感,有些人偶尔会有恶心的感觉,但这些不适都可以很快的运用医学芳疗、磁疗……等方法消除。

正常情况下,单次约二百至三百西西的注射液,以三至四秒一滴的速度,约需三至四小时的时间来完成。这段时间,只要不影响点滴进行的情况下,你可以随意的躺着休息,和朋友聊天,斜倚着看电视、看书、打毛衣,甚至轻松地喝下午茶;如果事务繁忙、不得闲的话,你还是可以进行打电话或处理公务等静态的活动。

用主流医学检查,客观印证

多数人在注射完EDTA之后,会立即感觉到精神变好,那是因为EDTA里加入了身体所需的足量维他命与矿物质、氨基酸、抗氧化剂、微量元素等,体内细胞汲取充足的养分后,自然显得“活力旺盛”。少数人在头几次的螯合治疗后会有一些疲倦感,这时最好顺着身体所发出的讯息补足睡眠,通常第二天就会恢复正常,不必太过于担心。

全世界有关螯合疗法的规范,是由International Board of ChelationTherapy(IBCT)以及American Board of Chealtion Therapy(ABCT)这两个国际组织所订定的,但我们依照东方人与西方人不同的体质,做了一些必要的修正。对于已有症状的患者,建议每周进行一至两次的螯合疗法,我们将二十次设定为一个疗程;需要几次或几个疗程,端视疾病严重的程度而定。

大部分的人在几次的治疗后,就会明显感到自己的身体有显着的进步;而我们鼓励病患透过主流医学的各项检测,更客观地证实这些进步。若为预防性治疗,也需要依照个别身心状况,来决定治疗的次数。

如果螯合疗法安全又有效,为什么没有被放在主流医学中?而且我很少听到关于它的介绍?

达成主流医学不可能的任务

如同美国阐述螯合疗法相当著名的艾默尔医师(Elmer Cranton)在其著作《再见吧!心脏绕道手术》(Bypassing Bypass)一书中所提到:“由于政治以及庞大的经济利益,导致螯合疗法无法被广泛的接受。”

在美国,一种新的药品要获得FDA(美国食品药物检验局)承认对某项疾病具有疗效,需要一笔近乎天文数字的经费。FDA并没有制止EDTA在医疗行为上的使用,遗憾的是,EDTA的专利权因过期而丧失,因而没有厂商愿意挹注经费在EDTA的学术及临床研究上。

加上每年因施行心脏绕道手术与相关药物的金额高达数亿万美金,若EDTA螯合疗法被纳入主流医学体系中,势必严重影响某些单位的利益;因此,台面下的政治运作,介入了螯合疗法的普及与发展。

不过,所有力量都无法制止从螯合疗法中受惠病患的口耳相传。患者在螯合疗法中获得很好的改善,而其中只要在合格医师使用正确剂量的情况下,几乎没有副作用,也没有因为螯合疗法受到伤害或致死的病例。

主流医学中,冠状动脉绕道手术对于状况良好的患者,尚有3~4%的死亡率,更别说合并其他危险因子,如高龄、多条血管阻塞,以及急诊手术等等的死亡率,更是高达5%以上;而手术副作用,如中风、血块阻塞、感染、术后疼痛等,更高达35%。

再者,当人体的血管有局部阻塞时,表示全身动脉均有不同程度的阻塞与硬化。对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施行冠状动脉血管支架,只是对其中大约1.5公分的狭窄有所帮助,而心脏绕道手术也只是对其中最严重的一小段冠状动脉做血管的置换,难道冠状动脉其他的部分完全没有硬化与部分的阻塞吗?身体其他的动静脉循环系统也都没有硬化与阻塞的现象吗?所以,只有螯合疗法足以改善全身血管的硬化与阻塞,且安全性大于手术治疗。

二○○七年取得卫生署核准许可证

卫生署已于公元2007年核准EDTA在国内制造上市,已取得卫生署核准之药品许可证。可惜的是,仍有许多医师由国外私下带入不知名以及无法确认药物种类与有效期限的药品,而自行宣称为“螯合疗法”,这种情况颇令人忧心。所以我们特别成立“中华民国螯合疗法医学会”,正式在医学界教育与推广正确的使用方式,更希望医界当与药界合作教育民众,在民间推广正确的观念,共同防范不合法的药物,确实保障民众医疗权益与用药安全。

当然,任何一种医疗行为都需要有法律、医师良知与伦理的保护,才能确保患者的医疗服务品质与疗效,并建立医病双方的互信,以减少医疗纠纷的产生。@ (待续)

摘编自《你不可不知的另类健康法》 书泉出版社 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