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净而坚定的人生信念——持之以恒

作者:静慧
font print 人气: 1211
【字号】    
   标签: tags: , , , ,

古人云:“勤学似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荀子《劝学》篇:“不积蹞(音kuǐ)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是以学问之道,贵以专,贵在恒,“学不可以已”。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语出管仲《管子.权修》。原文为:“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宋.楼钥《攻愧集.雷雨应诏封事》:“凡应天下之事;一切行之以诚;持之以久。”

康熙十年(除鳌拜后)二月正式举行“经筵礼”,所谓“经筵”,即于“儒学”之士中,择老成渊博者,授为讲官,置之左右,讲论经史。此后遂成定制。

历代经筵日讲分春秋两季。清圣祖康熙曰:“学问之道,必无间断,方有裨益。以后寒暑不必辍讲”(《圣祖仁皇帝圣训》);初期隔日进讲,圣祖称:“朕听政之暇,即于宫中披阅典籍,殊觉义理无穷,乐此不疲。”命实行每日进讲。(《康熙朝实录》)

按旧例,讲官进讲,皇帝听而已。圣祖认为此方法“于学问之道无益,亦非所以为法于后世也”,故命“嗣后进讲时,讲官讲毕,朕仍覆讲,如此互相讨论,几有裨实学。”(《词林典故》)经筵日讲坚持了十六年,圣祖成为一代精通经书易理的大学问家,培育了一批治国之能臣。

据《史记.孔子世家》中记载,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

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孔子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也。”

是说:孔子向师襄子学琴,一首曲子学了十天,师襄子说:“可以继续了。”孔子说:“曲子虽然已经能习练,但还没能把握其中的精要。”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又说:“韵致已经把握,可以增加新曲了。”孔子说:“可是我还没能得其心志。”

又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志趣已得,现在可以增加了。”孔子说:“此曲志趣虽然已得,但我还没能完全进入他的心智境界,得其为人。”又过了一段时间,孔子神情俨然,仿佛进到新的境界:时而神情庄重穆然,若有所思,时而怡然高望,志意深远。

终于,他说:“我知道他的为人了,默然黝黑,颀然高大,目光深邃,心系苍生,王者气度,胸怀天下,除了文王,还能是谁呢?”师襄子听到后,赶紧起身再拜,答道:“我的老师也认为这正是《文王操》啊。”

司马迁用十五年写成了《史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求学、治学之道如此,修行之道亦如此。

玄奘西行,不惮艰危,行程五万,终成大乘。十七年后,满载而归,潜心译经,佛法弘扬。法门领袖,民族脊梁。鉴真东渡,九死不悔,十年颠沛,矢志不渝。双目失明,佛志弥坚,为传佛法,何惜身命。广播文明,持道以恒。

清末武训,千古奇丐,兴办义学,终其一生。开化民众,广结善缘,忍辱负重,慈悲众生。难忍能忍,身体力行。可见,持之以恒是一种纯净而坚定的人生信念,也是达到成功彼岸必然之心境。

——转自正见网(原标题:持之以恒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一个又一个进士中第前的奇梦,都显示了一个道理,就是命中功名有定数。然而,命中功名可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自己的德行而转移的,明朝进士项梦原的两个梦和功名去而复来的结果就验证了这个天理。
  • 作为一个美籍的华裔,当我把香喷喷的火鸡端上感恩节的餐桌时,我既不敢忽视身边的世界里神所留下的安排,也不敢忘记五千年传承在我血脉中留下的那一份真。
  • “荧惑守心”是指火星在心宿内发生“留守”的现象。李淳风《乙巳占‧卷第五》指出“火(星)所行之处留守之,皆为大祸,君死国亡。古代有二个君王,遇到此天象采取了不同的应对作法,最终有怎样不同的后果?
  • 谁是乔治‧华盛顿?一位蓄黑奴的农场主?一个在战争中常常打败仗、不高明的指挥官,凭借偶然的机缘而登上历史舞台的幸运儿?一个在今天的“黑命贵”运动中,被推倒雕像的开国先父,美国总统,同时也是一名蓄奴的奴隶主?
  • 药能治病救人,药能长生不老。人们对无病无灾的福份向往,沉淀了一种持久的文化理念。古人对药的崇信,引发出许多神话故事,让我们来看看中国古代文化之中的“药”的神话寓意吧。
  • 商汤对人、对万物都能作到“网开三面”。夏桀失政在鸣条这地方被商汤打败了。当时,商汤并没有马上取代他的王位。他对夏桀说:“我将为君王恢复道德,复明人心。”夏桀对商汤说:“君有人,这是君的国。”就是说夏桀看到商汤拥有民心,也就拥有了这片国土。于是夏桀带着五百个追随者离开。他从中野迁徙到不齐又迁徙到鲁地,结果如何呢?
  • 万物有灵,动物比一般人更早地感知危险的来临。唐传奇小说集《宣室志》中这么个故事,说李甲这家人好几代都坚持不杀生,甚至为了不伤害老鼠,家里从来不养猫。一天,李家邀请全族亲友在大堂下聚会饮酒,门前忽然来了几百只老鼠,像人一样站立,用两个前爪鼓掌。真是奇了怪了,大家都跑出来观看。就在这个时候,大堂轰然坍塌,李家没有一个受伤的。“鼠固微物也,尚能识恩而知报,况人乎?”
  • 道人化身变鹤,能够飞翔,能够快速自我疗伤,还具有预知未来的宿命通功能,显然修炼能让人修到不同次元的生命层次的说法的确不虚。
  • 唐宣宗崇尚文雅的小故事。他为何自比乡贡进士呢? 他怎样选博士?为何他“大中之政”被史学家给与“有贞观之风”的评价?
  • 有些皇帝的小故事,在正史和轶闻都有记载,只是热度不是很高,非众人皆知,但往往又能让我们耳目一新。以下所掇拾的就是这样的发生于五代时期的后唐明宗皇帝小故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