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纽约专家学者谈“虎妈”教育

人气: 46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011年04月02日讯】(大纪元记者蔡溶纽约报导)东西方文化差异下如何教育孩子﹖围绕“虎妈”的严格教育,纽约教育界的学者专家如何看待 ﹖3月31日晚,大纽约地区台湾留学生校友会(ATANY)在驻纽约台北经济文化办事处举办的文化沙龙上,纽约双文学校校长周玲玲、纽约州教育厅督学罗汉中,和“纽约时报”年度最佳英文教师杨筱薇,畅谈中西两种教育方式的优劣。座谈会由资深媒体人暨ATANY理事刘馨蔓女士主持。
  
中国虎妈真的比较优吗?
  
周玲玲校长认为中西方教育各有千秋。“中国父母都很重视教育,每月花2,000美元给孩子补习,是很普遍的现象。一周做7天的工辛苦挣钱,就把孩子交给学校了 ,很重视成绩和奖状。孩子或可尽力发挥自己的潜能到最高境界,但很多时候,父母只是想满足儿时未能完成的梦,对子女怀抱不实的期望。”
  
“美式教育则以指点、表扬的方式和子女沟通。但是表扬过多、欠缺对孩子的严格管教也会造成问题,孩子没有规矩,学校教的很辛苦”周玲玲说,教师也有对犯了错误的孩子“管”与“不管”的两难问题,有个别家长对儿童没有理由的娇宠,动不动就打311投诉,招致教育局派员调查,就属于对管教孩子认知不一的问题,“被调查的是一名很尽责教育的好老师,两次三番被一名儿童家长投诉,令她很烦扰。”
  
综合来看,周校长认为还是要“因材施教,没有一个固定的教材、固定的方法可以教遍全天下人,每一年的孩子都不一样,在教学研究和进展上,老师永远在进修,而对于家长来说,亲子教育是责任也是义务,不能把教育都推给学校。”
  
棒下出龙子还是孽子?爱的教育与铁的纪律如何平衡?
  
杨篠薇老师回忆她在台湾的成长过程,父亲常年在外,母亲持家,“爸爸是有距离的关心,像远距离教学。妈妈对我的要求是不做倒数第一就好,并不意味着她不想要求第一,而是说,如果这样要求的话,我会连学习的兴趣都没有了。”
  
杨老师认为,“Tough Love”严厉与宽容的爱要共同协调,孩子才会健康发展。“纽约的孩子很多是新移民,是给他们开列一个做虎子的清单,还是花时间去了解他,帮他找出一个逻辑,让他活出他自己的、找出自己生命的旅程,过程中分享这个关心。”杨老师觉得自己看待新移民学生的方式,有时兼顾了“虎妈”和“鹅妈妈”的角色。例如她会在学生纪律上扮演“虎妈”,而对于学生的梦想上则扮演“鹅妈”予以尊重和指导。
  
“虎妈战歌和谁战﹖和女儿与周围去战,这篇回忆录反映了作者(菲律宾华裔移民在美国)的生活,中国的新移民在整个移民族裔里优出来的结果是什么﹖优的同时有无牺牲什么﹖”学生多为新移民的杨老师指出,不切实际盲目要求孩子第一,就是给孩子超负荷的压力,也是造成一些孩子受挫自杀的原因。
  
讨论会吸引了不少青年学子,有听众表示,学习中需要压力,但压力大小取决于个人,“棒子下出什么,是可以预测的。如果标尺设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外一点,他可以提高,否则就会官逼民反,出人命。”
  
周校长也不赞成高压手段的教育方式,她说:“儿女的性格,智力大部分是天生的,父母无法控制,要学习了解与宽容,培养人才最理想的情况是﹕先天优势,后天栽培,自我努力,因材施教,就像我们与人相处,巧妙之间去运用,没有模式。”
  
学业成绩与人格养成,孰轻孰重?
  
州教育厅督学罗汉中老师认为,念书并不代表一切。“一个人念书的时间、在学校受教育的时间很短,有些人的学习成绩确实不一定好,可是一个人的成功是看他进入社会后,能不能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能不能持续的去钻研进步,能不能在这漫长的几十年当中,仍然能够出类拔萃。”
  
罗汉中老师说,因为她年幼时父母很穷,爸爸常年在病床上,妈妈操劳维持全家的生计,她自小就体验到家里的艰辛,她感谢父母没有给她高压的期望,反而让她在课外学到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成绩并不是最重要的,人格成熟才重要。”
  
罗老师强调个人综合素质的培养,也就是人格的完善才是个人的财富,“金银财宝瞬间可以消逝,但所受的教育没有任何人能拿去。”
  
东方父母如何教育在西方成长受教育的孩子?
  
周玲玲校长说,这就像园艺种植,“气候不一样,植物不一样,不同的环境土壤也不一样”因此她主张因材施教,但是贯穿其中的是品德标准的一致,最终的目的都是“希望孩子明天有希望和快乐。”
 
 “我教的学生,不是每个孩子都爱念书,但只要行有余力,能帮助社会,做有意义的事情就很好。我看到唐人街的南洋父母,他们对中国传统的不遗余力的保留和尊重,令我敬佩。从小我的父亲教育我说助人快乐,这句话影响我一生。”
  
杨篠薇老师比喻说,这就像在英美吃中国菜,和在中国吃中国菜是不一样的,具体做法上需要调整,中西合璧、截长补短。
  
罗汉中老师以她亲身的体验主张,作父母的应从孩子的兴趣上多加观察,察看其性向而加以引导,“孩子的潜能和兴趣很重要,他有兴趣的事情会加倍去钻研”,同时也要调整父母对成功的定义“孩子在美国长大,就应该适度接受美国人对运动或在运动成就上所下的定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