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选读:【乐府】陌上桑

邱宜文
font print 人气: 51822
【字号】    
   标签: tags:

陌上桑 (1)

日出东南隅, 照我秦氏楼(2)。 秦氏有好女(3), 自名为罗敷(4)。
罗敷善蚕桑(5), 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6), 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7), 耳中明月珠(8)。 缃绮为下裙(9), 紫绮为上襦(10)。
行者(11)见罗敷, 下担捋(12)髭须(13)。 少年见罗敷, 脱帽着帩头(14)。
耕者忘其犁, 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 但坐观罗敷(15)。 (一解)

使君(16)从南来, 五马立踟蹰(17)。 使君遣吏往, 问是谁家姝(18)。
秦氏有好女, 自名为罗敷。 罗敷年几何, 二十尚不足。
十五颇有余, 使君谢(19)罗敷。 宁可共载不(20), 罗敷前置辞(21)。
使君一何(22)愚, 使君自有妇, 罗敷自有夫。(二解)

东方千余骑(23), 夫婿居上头(24)。 何用识夫婿, 白马从(25)骊驹(26)。
青丝系马尾, 黄金络马头(27)。 腰中鹿卢剑(28), 可值千万余。
十五府小史(29), 二十朝大夫(30)。 三十侍中郎(31), 四十专城居(32)。
为人洁白皙, 鬑鬑颇有须(33)。 盈盈公府步(34), 冉冉府中趋(35)。
坐中数千人, 皆言夫婿殊(36)。(三解)

注释

1. 陌上桑:汉乐府名篇,最早着录于《宋书‧乐志》,题名为〈艳歌罗敷行〉,《乐府诗集》则题为〈陌上桑〉,属于《相和歌辞》。相和歌本是民间的无伴奏“徒歌”,往往一人唱,几人和,再加以丝竹乐器伴奏。陌,田间的道路。南北为阡,东西为陌。
2. “日出”二句:隅,方位。东南隅,或以为是偏义复词,南字无义,即为东方。“照我秦氏楼”,我即我们,是用第一人称开场的故事口吻,表示亲切,也显见诗人对于罗敷的强烈喜爱,所以把罗敷视为与己同一立场,如亲人一般。
3. 好女:美女。
4. 自名为罗敷:自名,本名。《乐府诗笺》:“罗敷,汉女子习用之名。”汉代女子常以罗敷为名,是美女的泛称。
5. 善:擅长。一作“喜”,“罗敷喜蚕桑”。
6. 青丝:绿色的丝线。笼,竹篮子。系,系绳。
7. 倭堕髻: 音窝堕记,即堕马髻,为当时流行发式。其款式是将发髻梳起而刻意偏向一边。《后汉书‧梁冀传》:“(冀妻孙寿)色美而善为妖态,作愁眉、啼妆、堕马髻、折腰步,龋齿笑。”
8. 明月珠:传为西域大秦国宝珠,这里指以明珠为耳饰。
9. 缃:杏黄色。绮,有斜纹的丝织品。
10. 襦:音如,短夹袄。
11. 行者:经过的路人。
12. 捋: 音乐,用手抚摸。
13. 髭:音资,长在唇上的胡子。须,长在腮下的胡子。
14. 帩头:用来束发的纱巾。古时男子先以纱巾包起头发,然后戴冠。帩,读作”窍”。
15.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坐”,因。此二句指耕田锄地者因见罗敷之美,归家后厌憎自己妻子丑陋;又或因观罗敷之美而耽误返家时间,导致妻子恼怒。
16. 使君:汉朝对于太守、刺史的尊称。
17. 五马:汉朝时太守得允许以五匹马驾车,此指太守因为垂涎罗敷的美色而停下车来。踟躇, 读作“持除”,徘徊不进,这里指停车。
18. 姝:音书,美色,这里指美丽的女子。
19. 谢:问,以言词相告。
20. 不:同“否”。
21. 置辞:即致辞,答话。
22. 一何:何其,何等。
23. 骑:音计 ,骑马的人。
24. 上头:即前列,表示是这千余骑兵的领队。
25. 从:音纵,)跟随。
26. 骊:音离,深黑色的马。驹, 读作“居”,两岁的小马。
27. 黄金络马头:用黄金装饰的笼头兜着马首。络,即络头,马笼头,这里作动词用。
28. 鹿卢剑:鹿卢,即辘轳,井上汲水用的滑轮。鹿卢剑,又名﹝櫑具剑﹞,古剑名。指剑首形如辘轳的宝剑。《汉书.隽不疑传》颜师古注:“古长剑,首以玉作井鹿卢形,上刻木作山形,如莲花初生未敷时。今大剑木首,其状似此。”
29. 小史:太守府中的小官吏。
30. 朝大夫:在朝为大夫。大夫,汉官职名。
31. 侍中郎:汉官名,是能出入宫禁,与皇帝亲近的职位。
32. 专城居:专城而居,指独掌一城之事,为一城之主,如太守、州牧、刺史一类官职。专,独擅。
33. 鬑鬑:音连。须发修长稀薄貌。颇有须,即略有须。全句意指丈夫留有修长漂亮的美髯,相貌儒雅。
34. 盈盈:步伐翩然貌。公府步,如同说迈着官步。
35. 冉冉:徐缓貌。趋,碎步、小步。冉冉府中趋,徐缓步趋于府中貌;意指其夫进退周旋皆从容有节度。
36. 殊:异也,此谓与众不同

赏析

〈陌上桑〉是汉乐府中著名的叙事诗,内容描写一位美丽的采桑女子,机智巧妙地拒觉太守追求的故事。全篇充满真挚情感及优美词句。本诗共分“三解”(“解”是乐府中配乐演奏的音乐段落),即“三章”:首章描写秦罗敷的美貌;二章言使君因心醉其色而欲诱夺之;末章写罗敷盛赞其夫以自明心意。首尾情节分明,对白生动,并见罗敷之机智与贞亮性情。

〈陌上桑〉以高度技巧表现出主人公之“美”(容貌美及人格美)。在描写罗敷的容貌时,明是实相之美,偏无一语提及其容貌,而从周缘来烘托:先就主角明亮的出场(日照居处的光辉)、精巧的器物(提篮)、华丽的装饰(倭堕髻、明月珠)、鲜艳的衣着衬托出其纤细与容光;再从观者之忘我,点出罗敷之出众。虽未言其身形五官,反而让读者各能以己美之标准来构造心目中罗敷的形像。清‧陈祚明云:“写罗敷全须写容貌,今只言服饰之盛耳,偏无一言及其容貌,特于看罗敷者尽情描写,所谓虚处着笔,诚妙手也。”二三段描写罗敷的人格与贞亮,明是抽象之美,却能从实处写之:先由罗敷对使君的直言拒绝,表现出其勇气;进而以罗敷的自夸其夫令使君知难而退,表现出她的机智聪慧。盖罗敷之美不仅在其容貌,更在于其贞亮及智慧。故能为后人所传诵也。〈陌上桑〉表现出了一名女子不畏权势而忠于所爱的行为;其笔法戏剧而生动,内涵则真纯而美好。“使君有妇”、“罗敷有夫”之语,提出了夫妻之间当有的恩与道义;而机智与聪慧的问答,又为他人留下了缓颊后退的余地,故乃成为汉乐府之名篇。

参考语译

太阳从东南方升起了,照耀在我们秦家的楼上。秦家有个美丽的女子,名字就叫罗敷姑娘。罗敷擅长养蚕种桑,时常采桑在城南边上。她提的竹篮有青丝做绳子,还有桂枝穿成精巧挂勾。她的头上梳了斜斜的堕马髻,耳上挂着闪亮的明月珠。她穿着浅黄色的丝绸下裙,和紫色的短袄上衣。每个路人经过看见,都会不自禁地放下担子,手抚胡须忘神凝视。少年男人看到罗敷,都要脱下帽子,重新绑上头巾,想吸引她的注意。耕田的人看见罗敷,突然忘记手上的犁耙;锄地的人一见到罗敷,就把锄头忘在地。他们和妻子生气地相互抱怨,都为了贪看罗敷而耽误回家。

太守的车驾从南边来了,一见到罗敷,拉车的五匹马徘徊不前。太守派小吏前去询问,“那是谁家的漂亮姑娘?”小吏回来报告:“这是秦家的女子,她的名字叫做罗敷。”太守追问:“罗敷今年多大年岁?”回说:“二十不到,但已然超过十五年华。”太守邀请罗敷:“是否愿乘车与我一同游赏?”罗敷走上前来亲自回答:“太守怎会说出这般傻话?您已经有了妻子,我也早嫁了夫郎。”

东方来了上千匹马,我的夫君就领队走在最前方。要怎么认出我的夫君?便是那位骑着白马,后头又有骑着小黑马侍从跟随的好儿郎。他的座骑尾上系着青丝线,马笼头还镶着黄
金饰样。他的腰中挂着鹿卢宝剑,价值可有千万余钱。他才十五岁时已是官府小史, 二十岁便已入朝做了大夫。三十岁成为皇帝身旁的侍中,四十岁已是掌管一城的首长。他的皮肤白皙,下巴还留着漂亮修长的胡须。走起路来踏着威仪的方步,在官衙里进退周旋不疾不徐。官员聚会时在座有好几千个人,个个都说我的夫君出众不俗。

摘自《古诗选读》文津出版社 提供
【古诗选读(附吟唱光碟)】邱宜文主编 文津出版社

“诵诗三百、歌诗三百”,诗歌本 为最精炼且富音乐性之文学,古以弦歌雅乐,匡正民心。本书选录唐以前最富代表性之诗篇,加以注释赏析;并集合两岸杰出音乐工作者,重译古谱及吟唱,还原古 代笙歌吟咏之风。全书内容含古歌谣、《诗经》、《乐府》、《古诗十九首》、魏晋南北朝诗作等约90首经典篇章。附录光碟曲目选自唐《风雅十二诗谱》、明 《魏氏乐谱》、清《诗经乐谱》,及今人创作曲等,优美纯净,重现古庙堂大雅之声。希望提供国人一份可资潜移默化,达成温柔敦厚诗教目的之精神食粮。@

更多:古诗选读:【乐府】白头吟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古歌谣为散见于典籍中的上古逸诗,其辞简短隽永,自然和韵,而未收于《诗经》。今所见者多录于郭茂倩《乐府诗集》与清‧沈德潜《古诗源》中
  • 古歌谣仍占有着重要的一席之地,沈德潜在其〈古诗源序〉中便提到:“使览者穷本知变,以渐窥风雅之遗意。犹观海者由(辵+羊)河上之以溯昆仑之源,于诗教未必无少助也。”
  • 凤凰与麒麟都是上古传说中的仁兽,只有太平盛世时才能见着,而今却在乱世出现,还沦落猎人之手;一如仁者之不遇明君,竟遭逢轻视戏弄。
  • 子产是春秋时代郑国的大夫,于昭公时为相,从政期间使得郑国富强,百姓有礼。由于他不以利益为尚,而以礼义和全民的福址做为施政的考量,认为“为善者不改其度”、“礼义不愆,何恤于人言”(《左传•昭公四年》),重新分配田地,拟定军赋制,触犯到了许多人维护自己的私心…
  • 楚狂接舆作歌之事见《庄子‧人间世》及《论语‧微子》篇。《论语》所载较简:“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 延陵季子将聘晋,带宝剑以过徐君。徐君观剑,不言而色欲之。季子未献也,然其心许之矣。使反而徐君已死,季子于是以剑带徐君墓树而去。徐人乃为之歌。
  • 〈越人歌〉是中国历史上记载的最早的一首翻译歌。它出现在先秦时的楚国;当时的令尹鄂君子晳有一天“泛舟于新波之中”,听到划船的越人唱起了这首歌,由于歌词是越语,鄂君子晳听不懂,还找了当地人来翻译成楚语,就是今所载之〈越人歌〉。
  • 这首来自古越的歌谣,文字浅白活泼,细思量则备觉情深义重,含蓄中互道决不为贫富而相忘:“乘车”、“跨马”代表富贵,而“带笠”、“担簦”则言贫贱。
  • 首章以盛开娇艳的桃花,比拟新嫁娘容姿艳丽,于归之得时。二章以实起兴;由桃树圆硕的果实,象征婚后能多子多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