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之间不得不说的事儿

历史原来这样之两汉之间(三)

作者﹕刘翰青
font print 人气: 75
【字号】    
   标签: tags: , , ,

(二)改年换国篡平床

“王莽工作室”

事事亲自上阵,绝不是王莽的风格,他需要有人作他的传声筒,于是,他盯上了孔光。孔光是孔子的十四世孙,名门之后,而且,他自汉成帝时就身居要职,此刻已是三朝元老,太皇太后王政君很尊敬他,普通民众对他印象也不错,因此,他很不幸的成了王莽下手的物件。

王莽是个玩迂回战术的高手,他先是表现出一副尊老敬贤的样子——“盛尊事光”(《汉书‧王莽传》),然后再给孔家一点甜头——引荐孔光的女婿甄邯作了奉车都尉(元首车队队长)。这一番功夫做足了,王莽开始忙他自己的事儿了。

平时他不喜欢的那些朝中大臣,他都能给找出问题,前将军何武、后将军公孙禄两个人,曾经相互推荐作大司马,这不是抢王莽的饭碗嘛,于是,这二位成了首当其冲的“问题大臣”,还有,汉哀帝的亲戚丁家、傅家那些人,在哀帝时期,和王莽闹了不少矛盾,这些人在,王莽没法为所欲为啊,所以都得上“黑名单”。有问题要找,没有问题“创造”问题也要找。“找”到之后,他自己不能出面,否则,假公济私的迹象太明显,太皇太后虽然是他姑姑,但是这老太太对国家社稷还是蛮忠诚的。他把这些大臣和“问题”写成奏章,由甄邯转交给他老丈人孔光,让孔光出面弹劾这些人。

孔光这个人,说好听点是谨慎,说难听点就是胆小,他不敢得罪王莽这个新贵,就到王政君那,给王莽当了一回“枪”使,由此可见,有“名”的人未必“明”白。孔光是“太后所敬”(《汉书‧王莽传》)的人物,奏章经他递交,太皇太后马上就同意了。

王莽坐在书房里,听着朝中传来的消息,嘴角微微一翘立即恢复原状,脸上依旧保持着平时那副谦恭的表情,此刻,他心里正在盘算,下一步该做些什么,他想到了红阳侯王立。

王立是太皇太后的亲弟弟,虽然有爵位没有官职,但毕竟是王莽的六叔,王莽心里对他几分忌惮,而且,又怕他有事没事的,去找他那个太皇太后姐姐聊天,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搅了自己的好事儿。于是,孔光又被当了一回枪使,他按照王莽的授意,到太皇太后那,以一些陈年旧事为理由,参奏王立,什么七年谷子八年糠的,都翻出来了,结论是,王立不能留在长安,必须回自己的封地玩儿去。

不过,这次太皇太后没有答应孔光的要求,这个亲弟弟爵位虽然高,但没有实际的官职,充其量,不过就是家里有俩糟钱儿而已,人在哪里其实没什么分别,那为什么不留在自己身边,还能常来串个门、聊个天儿什么的。如此一来,王莽只好亲自上阵了,他到自己的姑姑那“义正辞严”了一番:“如今,汉皇室衰落,接连几代都没继承人,还得到外边去找,现在,您代替小皇帝临朝听政,公正严明还怕天下不服呢,如果因为私人关系而不听大臣的谏议,祸患就要开始了,赶紧把您弟弟我六叔送走完事儿。”这一番话说的冠冕堂皇,王政君没法反驳,只好同意让王立回自己的封地去了。

就这样,和王莽不同路的,都被以各种名义,或者罢免,或者调动到远方去。剩下的,甄丰、甄邯掌纠察、审断诸事,平晏掌机密军政大事,刘歆主管典章制度,其他还有王舜、王邑、孙建等人,都成了“王莽工作室”的成员。

可怜的白雉

这个大司马的职位远远满足不了王莽,可是,要“升职”得有理由啊,于是,由“工作室”策划,经王莽“室长”批准,一个方案出台了,——由益州(今四川、重庆、贵州、云南等省市大部)官员出面,买通毗邻的 “外国人”给汉朝廷送来白色的雉鸡——“风益州令塞处蛮夷献白雉”(《汉书‧王莽传》)。

这演的是哪一出呢?大家也许知道,有个成语叫“海不扬波”,说的是周成王姬诵(周武王之子)即位时,因为年纪太小,所以由叔叔周公旦摄政,天下太平,百姓安乐,周边的邻国都很敬仰,纷纷来朝贡。当时,交趾国(今广西、越南一带)派使臣给周公送来一只白雉,这是一种很珍稀的东西,周公不敢轻易接受,他说:“我国对贵国并没有什么恩德,怎么敢随便接受这么珍贵的贡品,把贵国当属下看呢?”使臣答道:“我来的时候,我们国王对我说:‘如今,天下已经很久没有猛烈的暴风雨了,海上风平浪静的也有三年了,我想中原一定出了圣人,所以我们应该去朝贡’。”这件事在后来的明朝儿童启蒙读物中,被描述为“海不扬波,知中国有圣人”(《幼学琼林》)。

王莽此举,无非是希望大家认为,他是像周公一样贤德的圣人。问题在于,周公那只白雉是人家交趾国诚心诚意送来的,那是真正的以德服人。而王莽这只可怜的白雉是“被”进献的,这分明是勾结“流氓小兄弟”伪造盛世假像,欺骗国内民众嘛。

接下来的情节一点悬念都没有,果然有大臣拿这只“被”进献的白雉和太皇太后说事儿了,有人说,王莽有拥立汉平帝即位的功劳,应该比照宣帝时大将军霍光的待遇。王政君有几分狐疑,她问众大臣:“到底王莽是真的有功啊,还是因为他是我侄子,你们给他特殊照顾啊?”

王莽的“谦恭”

这位太皇太后倒确实不是个十分护犊儿的人,但是她没明白“王莽工作室”的整个计划,于是,马上有人把王莽捧的更高了:“王莽的功德高啊,当年辅佐成王的周公有得到白雉的祥瑞,王莽也有啊,虽然相隔千年,征兆却是一样啊。”所以,应该怎么样呢?这位接着说了:“王莽有辅佐社稷、安定汉室的大功,应该封他为安汉公,给他的待遇,应该远效周公,近比霍光。”王政君当然高兴啊,王莽毕竟是自己的侄儿,能得到别人这么高的评价,她这个姑姑脸上也有光啊,老太太吩咐“秘书”,那就按照大臣们说的办吧。

按一般人的想法,王莽还不得高兴的马上蹦起来,可他要真这么表现,还怎么博得好名声啊。王莽写了个奏章假意推辞:“新皇帝是我和孔光、王舜、甄丰、甄邯他们一起拥立的,奖赏他们几个的功劳就行了,我就算了”。王政君问大家,现在怎么办?按照他说的办理?

王莽这番推辞是表演给大家看的,他哪里是真的不想作安汉公。甄邯出面了,话说的也很动听:“朝廷的赏赐应该公正嘛,王莽有安邦定国之功,不能因为他是皇亲就不给褒奖。”太皇太后只好又给王莽发了一次“通知”,王莽再次推辞给自己的封赏,坚持要求赏赐其他四个人,如此反复三次,最后王莽“请病假”,不来“上班”了。于是,大臣们劝太皇太后,就按照王莽说的,褒奖那四位吧。

王莽这个算盘打的够精细,拥立汉平帝这个“项目”,是由“王莽工作室”完成的,王莽是“主要负责人”,其他几位都是副手,其他人如果“授奖”了,他的那份儿怎么能少呢?果然,孔光等四人领了奖励后,王莽还是不上殿。王政君还没转过弯儿来,这是“肿么回事儿呢”?有的大臣又说了,王莽虽然总是推辞,但是朝廷还是应该奖励他嘛。王老太太没办法,只得同意了,于是,下诏封王莽为太傅、安汉公。王莽假模假式的推辞了一下,就接受了。这一场“双簧”演下来,王莽不仅没错过安汉公的封号,而且得到了大众的好感。下一步,他计划得到更多的了。

为平帝立后

王莽知道,他那个太皇太后姑姑——王政君老太太对权力不感兴趣,对政务也很厌烦,只不过因为汉平帝年纪太小,凭着对汉皇室的一点责任感,不得已才临朝听政的。他暗示“王莽工作室”那几个“打工”的,让他们上奏章,说以前很多凭功劳升职的和各地方举荐的官员,大多不称职,应该让安汉公王莽考核一下他们,以后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太后就不必费心了。王政君的精力和体力确实远远不如以前了,乐得过点清闲日子,立即宣布,以后除了封爵位的事需要上报,其他事王莽和几个高级官员自己就可以决定了。于是,王莽利用“考核干部”的机会,收买人心,各地不合他心意的官员,都被王莽利用这个机会免了职。

见完最后一位官员,王莽不动声色的坐在椅子上,心里盘算 ,这是真正的权倾天下了,自己身居中枢之位,各地方官全体审核了一遍,不听话的统统“炒了鱿鱼”。不过,怎么还是觉的不那么踏实呢?有了,小皇帝还没立皇后,这是个机会。王莽马上写了份奏章,“申请”为汉平帝立后。

这事交到相关部门手里,很快就报上了一份候选名单,皇后是国母啊,这可马虎不得,结果,名门闺秀列了一长串,王氏家族的很多女孩儿也在这份名单里。王莽看了名单一惊,心里暗骂,这些办事的官员怎么这么“二”啊。王莽是想让自己的女儿当皇后,如今有这么多“优秀选手”,女儿要和她们PK,出线的机会可不大。要为小皇帝立后这事儿是自己“申请”的,撤是撤不回来了,这“肿么办”呢?

王莽连忙写了一份奏章,说自己德行不够,女儿相貌平庸,就不要和其她姑娘一起参加“超女”选拔了。王政君看了这份“申请”,以为自己这个侄子是因为王家的地位,为避嫌真心谦让的,于是干脆下发诏书宣布:王氏家族的姑娘们都是我的娘家人,选皇后就别选她们了。其实,这是王莽的一招以退为进,此时,他之前的种种“演技”发挥作用了,王莽拢络的各路“水军”纷纷出动了,其中有平民、孺生、中级官员,也有卿大夫和王宫贵族,他们到宫门前“请愿”,要求立王莽的女儿为皇后。面对如此汹汹民意,太皇太后王政君老太太只好听凭王公大臣们选了王莽的女儿。

(未完待续)@*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天定的事,无论人觉的如何难以实现,最终都会戏剧性的呈现在历史舞台上。
  •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天子与百官各有其许可权范围,也各有其责,自然的形成了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这是我们很多现代人,因为教科书和影视作品的影响,常常模糊的地方。
  • 汉武盛世后,自汉元帝以下,历代皇帝或优柔仁若,或耽于癖好,或短祚夭寿,出现宦官、外戚先后专擅朝政,导致纲纪紊乱、吏治腐败的乱象。西汉从辉煌强大走向衰落,加上王莽篡汉,迅速走向败亡。
  • 据《后汉书‧羊续传》载:羊续,后汉泰山平阳(今山东泰安)人,为官清廉奉法。灵帝中平三年(公元186年),羊续被任命为南阳郡太守。在此之前,江夏兵赵慈反叛,杀死了原任南阳太守,并攻陷元县,一时间人心惶惶。羊续毫不畏惧,身边只带一个小书僮微服前往,他“观历县邑,采问风谣,然后乃进。”到任后,快刀斩乱麻,迅速平定叛乱,人民欢欣鼓舞,得以安居乐业。
  • 韩信打下汉室天下,享受战果却诡计多端厚颜无耻的刘邦,将叱咤风云功高盖世的一代战神蒙上“谋反”的罪名冤死在长乐宫中,留下一段千古遗恨。
  • 她本是一位侍女,却能不费一兵一卒,平息了边境战乱。图为清 康涛《持节仕女图》(局部),纸本设色,浙江省博物馆藏。(公有领域)
    一个身着汉服的女子,手持汉节,乘坐驷马锦车,代表朝廷到属国宣诏,这是几千年来绝无仅有的一幅景象。她本是一位侍女,却能不费一兵一卒,平息了边境战乱。后来她被朝廷任命为正式使节,远足西域异国,功比苏武。
  • 他五岁为王,十九岁称帝,在位27天就被臣子给废黜了,期间干了一千多件坏事,荒淫无度。33岁的一生,经历了王、帝、民、侯四个身份。他就是西汉的第九位皇帝,史称汉废帝的海昏侯刘贺。
  • 牛耕和铁农具的使用,对农业增产关系至大。从两汉史料记载可知,凡引进牛耕和犁耕的地区都是田畴垦辟,百姓丰足。
  • 西汉初年铁犁和牛耕的使用面仍很狭窄,局限于黄河中下游的部分地区。淮河以南,尤其是江南地区仍未使用铁犁和牛耕。《汉书‧地理志下》记载:“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褥。”这里的耕作方式不用牛耕,而是用铲、攫、锸等。北方此时也并未普遍使用牛耕。从考古发掘来看,至今可以确认出有西汉前期铁犁的遗址只有一处,即山东滕县古薛城遗址。接近于这一时期的铁犁,发现也不多。这说明此后的铁犁和牛耕技术得到推广。
  • 古代文明建基在农业之上,牛耕则是古代农业文明的主要内容。在以牛耕为主的文明时期,牛可以称作国之根基。汉宣帝时期丞相“丙吉问牛”的故事受到后人称赞,原因在于丙吉作为丞相深知牛对于以农为本的王朝意味着什么。 牛耕技术的出现是古代文明史上的重要事件。早在两汉时期,中国的牛耕技术已经普及并达到成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