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特招考试趋势 从记叙走向议论

人气: 2
【字号】    
   标签: tags: , ,

【大纪元6月22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陈至中台北22日电)103年十二年国教上路,升学考试内涵有所变革。过去基测作文重记叙、抒情体材,未来的会考和特招,则会加上更多的议论文色彩。

今年是末代基测,103年开始,将被国中教育会考及特色招生考试取代,尤其是特招考试,被认为难度胜过会考、基测;语文表达测验(国文作文)的题型,也备受各界关注。

台湾师范大学心测中心日前公布103年特招“参考题本”,让各界一窥端倪。语文表达测验部分,一共举了四题试例,都是引导式写作,题目叙述明显比基测还长一些,其中一题甚至达2/3张A4纸篇幅。

例题一为“我所知道的(地名)”,要求考生模仿徐志摩的“我所知道的康桥”一文,写出自己对一个地点的经历和感受;例题二要求考生为过去3年的表现打成绩,评价自己的国中生活。

例题三要求考生写一封信给国中校长,提出让学校更好的建言;例题四则是阐述手机在校园中使用的规范和管制,表达自己的立场。

上述例题内不乏浓厚的“策论”风格。心测中心主任宋曜廷表示,和基测写作不同,特招更重视独立思考、辩证、论述的能力。基测多半是记叙和抒情题材,写出来的文章要能“感动人”,特招则更进一步,要求能“说服人”。

宋曜廷以例题四为例,国中生适不适合带手机上学,一直都有争议,有些人担心学生上课传简讯、影响学习,长时间暴露在电磁波中,对人体也可能有危害。有人则认为手机是亲子联系的桥梁、对于层出不穷的校园霸凌,甚至有防身作用。

宋曜廷解释,这样的特招题目,引导考生整理正反两造意见,进而提出自己的看法,是过去基测比较少见的题材。特招是针对前20%“学术倾向”的学生设计,因此会测验更深层的能力。

担任多年基测作文阅卷召集人的淡江大学中文系荣誉教授曾昭旭表示,基测偏好记叙、抒情是学界共识,例如96年的“夏天最棒的享受”、98年一次基测“常常,我想起那双手”、98年二次基测“我曾那样追寻”。

不过,曾昭旭观察发现,近年基测题目,已慢慢走向融合议论题材的趋势,例如101年“影响生活的一项发明”,以及今年末代基测的“来不及”,都是可以写成记叙文,也可以写成论说文的题目。

曾昭旭说,近年基测作文四级分以上(总共六级分)的人数比例逐渐增加,可见国中生的作文能力越来越好,出题者希望慢慢引导学生进行更高层次的思考和写作,因此考题逐渐走向议论,是未来的趋势。

然而,不必担心回到联考时代的硬梆梆“八股”题目。曾昭旭推测短期内,会考和特招作文,仍会以兼采记叙、抒情、议论等多种题材的题目为主,让学生可以自行选择。

末代基测的“来不及”,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不过参与阅卷的曾昭旭说,今年考生写成纯粹议论文的较少,也没有特别精彩的佳作,希望未来的会考、特招,能看到学生的成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