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保母陈玮莹 教母语千遍不厌倦

人气: 3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4月8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黄旭昇新北市8日电)说妈妈的话,从小开始。保母陈玮莹有感于语言对文化的重要,不但向长辈请教自学,也教孩子阿美族语,母语童谣回荡家中。

新北市府原住民族行政局长林倩绮,感谢族语保母重视族语深根及承传族群文化,今天带着婴儿用品前往中和探访陈玮莹,一进门就以阿美族语“Nga’ay ho(你好吗)?”打招呼,孩童回应“Mamaan aca(我很好)”。

致赠婴儿用品时,3岁的林芊妤也礼貌地说“Aray(谢谢)”,对数字或人体五官,朗朗上口。一时兴起,她还牵着林倩绮的手,唱起改编自“两只老虎”的阿美族童谣,变成两只田鼠,赢得众人掌声。

林倩绮表示,母语断、文化灭,专家学者研究指出,3岁以前是婴幼儿语言发展最重要的黄金期,家庭为婴幼儿在学龄前的第一所学校。她还高兴地要邀请林芊妤当小小族语代言人。

陈玮莹是“7年级生”,她说,父母来自花莲瑞穗与玉里,但从小学就随父亲到新北市定居、读书,爸妈在家也都使用汉语与子女沟通,鲜少有机会接触阿美族语。

丈夫是台东马兰人,族语说得很好,陈玮莹笑笑说,每次回到台东听见老公朗朗上口,就觉得自己不会讲母语“很悲哀、很可惜”。

她说,平常只有在原民舞蹈团才有机会接触母语,上大学时,就好后悔,当时怎么没好好学母语。后来,决定在家自学,向姑姑、外婆等长辈请教,“一字一字的学发音”。有时候,为了一个“CiDal吉腊(太阳)”的发音,就是讲不出来。

有时候,长辈还会拿小孩做比较,让陈玮莹更感觉挫折。但她永不放弃,相当重视族语的传承,还到行政院原住民委员会下载图片,自制图卡,不但当自己的教材,也是教孩子母语很好的工具书。

书架上,陈列着20年前,前台北县长尤清时代编纂的“阿美语图解实用字典”,当时,陈玮莹还在就读附近的中和国中,现在,已经教导孩子简单的族语、导读原民绘本。

陈玮莹说,文化承传很重要,“我们这一代已经流失很多”,所以,更希望自己的孩子小时候,奠定族语基础,勇敢地说族语。

林倩绮说,自然的族语环境,须从家庭出发,激发孩子学习族语的兴趣,摆脱学校族语课的刻板及枯燥的学习模式。

族语保母每照顾1名原住民婴幼儿,每月可申领新台币3000元,另原住民家庭每送托1名原住民婴幼儿,每月可申领2000元。今年申请受理报名至4月10日止。

原民局统计,102年度申请族语保母共19名,但经原住民族委员会核定通过的仅有5名,目前,申请奖助金的有3名。希望婴幼儿早期拥有优良的族语学习环境,让家庭成为族语振兴的重要基石。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