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陈礼龙:乐观台湾农业未来的发展

人气: 2112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2015年01月18日讯】(大纪元记者赖月贵台湾新竹报导)一般人对农村的既有印象是人口老化、年轻人出走、田地荒废等悲情景象?其实不然,在新竹县竹东镇的软桥社区就是一个人文生态皆美的地方,占地12公顷的农地,农民大多采有机或自然农法耕种,而作为教学示范农场,和国际接轨的颐禾园有机农场,主人陈礼龙更是乐观,他看好台湾农业未来的发展。

颐禾园生产有机米、蔬菜、草莓等,也与国立交通大学合作引进国际志工,目前已经有三十四个国家、一百多位学生到过农场实习,大部分来自东南亚,也有英、美、德、法等国。陈礼龙说,年轻人愿意来到农村认识这块土地,透过亲自体验是很好的事情。

作为教学示范农场的颐禾园,各国旗帜飘扬。(赖月贵/大纪元)

来自巴西的大学生Vinicius家里就是经营农场,种植柳橙、米和咖啡等,他表示,在农场学习到很多不一样的知识,也很喜欢台湾的人情文化;教育大学的四名学生也开心的表示,到农场学种菜收获很多,也体会到农夫一大清早起床的辛苦,过了一个很有意义、不一样的寒假。

随着食安、环保、失业等问题的浮现,人们开始反思、重视农业,鼓励青年返乡种田也许很多问题都可以一并解决,台湾动物科技研究所前副所长李文权到农场参观,交流如何运用科技管理协助开拓行销,他深吸一口草莓飘散在空气中的香味,说:“当你弯下腰来做,亲近土地会上瘾。”

李文权乐观的表示看到了台湾农业未来发展的远景,他也提出“3加3”的看法:一个年轻人从军中退伍后到农村学习3年,工资100万元,扣掉生活费50万元,第2个三年就用存下的50万元来创农业,相信到第7年就能拥有1百万元了,这是可以实现的梦想,农村是年轻人可以安身立命的地方。

颐禾园除了作为示范农场和国际接轨外,陈礼龙也热心公益,举办“手心翻转”计划,辅导培训“拙茁家园”的老师及身心障碍青年,种出健康好吃的有机蔬菜,透过与土地、植物的接触,年轻人得到来自大自然的疗愈力量,当他们亲自将蔬菜送到订户家里,更有一种自食其力的快乐成就感;颐禾园也连续5年举办“吃好米送好鞋”活动,让新竹县的偏乡孩童过年有新鞋可穿,诸如此类的活动,可以说是办得乐此不疲。

责任编辑:王愉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