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篇(6)

【故国神游】云门碧洞仙人卧 大梦觉来去归真

作者:宋紫凤

华山奇松(维基百科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1639
【字号】    
   标签: tags: ,

(接上篇【故国神游】扶摇直上希夷境,太华顶上白云深)

《逍遥游》写大鹏“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又将“背负青天”“而后乃今将图南”。想来扶摇子以抟为名,图南为字,亦怀大鹏之志,将做逍遥之游。譬如此刻,扶摇子下山而去,如白云之出太华,倏忽之间竟至潞州。

潞州麻衣和尚院中有麻衣神僧者,乃当世异人,与扶摇子亦师亦友。扶摇子学《易》于麻衣神僧,得《正易心法》之章,《河图》《洛书》之诀。二人对坐,所言多为易学之理,又由易理推演天下大事。而麻衣神僧则说起了广顺年间的一段故事,彼时李守正起兵叛乱,周太祖亲征。麻衣神僧曾见李守正城下有三天子气,遂知李守正必败。果然,不久城破。扶摇子离了麻衣神僧,一路思量:所谓三天子气,第一自然是广顺年间的天子周太祖,第二,自然是当时随驾从征,而此时已继天子位的周世宗,至于第三人必在从征军中,却未知何人。不过重要的是,既然还有第三位天子将出,看来所谓周室仍不过是五季之乱的一个过场,而终结乱世者,当有后来之人。

扶摇子返回太华,才至云台观,周世宗宣扶摇子入朝的诏书也随踵而至。扶摇子亦欲一观究竟,于是应诏而往。及见世宗,乃知其为短命天子。周世宗曾问扶摇子黄白之术,扶摇子劝他把心思用于治国。周世宗虽然求术不得,还是为扶摇子赐号白云先生。

扶摇子离了天子阙下,而此时,新天子正大隐于朝堂之中。

一日扶摇子跨驴游于市廛,远远望见天子之气形如龙虎,再看,竟是当朝重臣赵匡胤、赵光义与赵普三人迎面而来。扶摇子邀三人同入酒肆。赵普因在三人中年纪最长,随意捡了右席一落而坐。扶摇子却半开玩笑地说道:“君不过紫微帝垣一小星尔,安敢据于上位?” 说者看似无心,听者字字留意,赵匡胤素有大志,其先曾因周世宗毁佛之事一访麻衣神僧,得到点化说“将有真主出兴。佛法亦大兴矣”。及闻扶摇子之言,心中一惊。自此愈发韬光晦迹,以俟天时。公元959年,扶摇子高卧华山数月,觉来已是次年正月。其时太华满山大雪,扶摇子登云台峰极目四望,见天地一白,恍若太古,心有所感,于是跨一白骡匆匆出观东去,才至半途,道闻赵匡胤已受周禅,继天子位,扶摇子掀髯大笑说:“天下自此定矣。”

宋太祖登基后,累征扶摇子入朝,扶摇子却没有出山。此后太祖扫定宇内,而扶摇子则居于华山云台观中,高卧之余,即是埋首著述,他日夜精研《无极图》、《先天图》之精奥,又作《易龙图》以释《河图》之要义,又做《指玄篇》、《三峰寓言》,此外又有《高阳》《钓潭》二集,所集诗歌尽是平日游踪雅兴,或写西峰前落照如金如碧,或写青崖上岩花如火如烧,或记危巅上采撷灵草,或记春月里仙人雅集。如此十五年后,宋太宗继位,紫诏再致云台观,天书屡诏扶摇子。而这一次,扶摇子决定奉诏出山。

扶摇子至京师后,先于建隆观安歇。是夜,窗外星斗排空,人间万户阒寂,扶摇子听着禁钟与更鼓,声响凄清,竟也如人间之野客思乡,离人起恨,突然地眷念起了太华故山。他也还记着出山前,麻衣神僧对他说“逢人不话人间事,便是人间无事人”,此间想来,心甚会之。

第二日,扶摇子草履羽衣,戴华阳巾,入延英殿朝见太宗。此时扶摇子已是百岁之人,却须发皆黑,太宗见之大喜,叹为云门仙人,碧洞高真,于是赐座长谈。太宗问起养生之法,扶摇子则以一“闲”字答之,太宗问起致治之道,扶摇子则以清静对之,太宗说起京师之胜,扶摇子对以烟霞之乐,太宗欲行赏厚赐,扶摇子却说:“惟乞三峰睡千年。”一问一答,如声之随响,使人一清俗耳。其后,太宗又将扶摇子送至中书省,当朝宰执请扶摇子有所教授,扶摇子答曰:“此君臣协心同德、兴化致治之秋,勤行修炼,无出于此。”

其后,太宗欲拜扶摇子为谏议大夫,而扶摇子却坚辞不受。此时他心中挂念的,是太华三峰的野花啼鸟,云台观前的一溪白云,此来只为结缘了愿,而对人间荣禄却唯恐避之不及。一日宋太宗引扶摇子登束角楼,一望京师繁盛之处,歌呼喧闹,万民富庶。太宗指着玉门前人烟辏集之处,问扶摇子见到什么。扶摇子知太宗此问,是想挽留自己在朝为官,于是从容答道:“见富者贪生,贫者竞命”。太宗默然,遂知扶摇子必不肯留。不久,放其还山。

扶摇子虽然心游寥廓,却名播朝野。他此次还山时,欲拜他为师杖履相从的人不可胜数,而此后朝中公卿、世外隐士,不远千里一致云台观慕名问道者亦是比肩接踵。这其中就有陈尧咨、陈尧佐、钱若水、张咏诸多日后大有作为的北宋名臣。

张咏访扶摇子时尚为布衣,欲从其同隐华山。扶摇子一见其面,知其另有天命在身,于是回答道:“愿分华山一半,与公同隐,然而公有官职,不可议此。”之后又为之成诗数首,言其日后平叛入蜀,勋业功名之事。多年后,张咏果然名动天下,将奉诏入蜀,当他策马行过剑门关时,却想到自己欲抱道山中的奇志越发渺茫,不禁伤感起来,遂寄诗一首与扶摇子,言其“今日星驰剑南去,回头惭愧华山云。”

最是幸运的大概要属陈尧佐、陈尧咨兄弟。此二人皆是状元及第,一文一武,而当年他们造访扶摇子时尚未大贵。尧佐在扶摇子处曾遇仙人吕洞宾,尧咨在扶摇子处曾遇仙人钟离子。不过,此一世,陈氏兄弟注定要出将入相,并无仙缘,与钟吕二仙虽有一面之缘,却无修道之份。日后,尧佐于仁宗朝时官至宰相,尧咨于真宗朝时官至武信军节度使。

此外,扶摇子还在等待一个人,此人正是隐于终南山豹林谷的种放。一日,扶摇子命弟子贾德升洒扫庭除,说有佳客将至。不久,种放来访,拜于庭下。彼时种放一身樵夫装扮,扶摇子见之则说:“君岂樵夫,日后必为高官,名动天下。”种放回答:“此来是为求道,世禄非所问也。”扶摇子大笑说:“人之贵贱,莫不有命,君日后自知。”日后,种放果然于真宗朝应诏入仕,官位显赫。不过,扶摇子所以要等待种放,并不只是为了告诉他日后的仕途,而是要将毕生所学传之后世。

扶摇子以《河图》、《洛书》、《易》学、《先天图》、《无极图》传之种放。后来《先天图》经种放三传而至邵雍,《无极图》经种放两传而至周敦颐。邵雍由《先天图》发明易理,成象数理学之一派,周敦颐由无极而悟太极,以《太极图》立说,成为理学之开山。

扶摇子将毕生所学传于种放后,又于太平兴国九年最后一次朝宋。这一次宋太宗为扶摇子赐号希夷先生。此时距扶摇子初次朝宋,已近十年。十年间,扶摇子往来山上人间,颇感红尘纷扰,所以他辞朝归山时,感慨写下“十年踪迹走红尘,回首青山入梦频”之句。而此时,扶摇子感到大事已毕,终于可以回到于云门碧洞高卧千春的逍遥岁月,于是在诗的结尾,又写道:“携取旧书归旧隐,野花啼乌一般春。”

华山西峰莲花峰(维基百科公有领域)
华山西峰莲花峰(维基百科公有领域)

此后,扶摇子稀到人间,他将《无极图》刻于太华石壁之上,此外再无他事,惟隐于太华山中,且睡且醒。睡时,盖如《道德经》所云:“众人昭昭,我独若昏。众人察察,我独闷闷。”醒时,则身坐太华,神游天外。山光水色是为画屏,松涛泉韵是为素琴。一日,扶摇子忽然对弟子贾德升说:“汝可于张超谷凿石为室,吾将憩焉。”次年七月,石室成。扶摇子径入室中,于十月二十二日化形于莲华峰下张超谷中。

那一天,有人望见太华峰上万顷白云之外,有仙人抟风鹤背,向着那希夷之境逍遥远去⋯⋯#

责任编辑:李婧铖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孔夫子曾被匡人所困,性命攸关之际,夫子却说“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于是使子路弹剑而歌,夫子亦歌而和之,直至匡人解围而去。
  • 萧何是大汉开国第一相,他的生平被记载于《史记》,流传于《汉书》,两千二百多年后的今天,萧何的名字依然家喻户晓。而每当人们提到他时,不暇思索开口即来的却总是那一句“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 公元前300年的一天,被秦人称为“智囊”的秦相樗里子在卧榻之上将不久于人世。弥留之际他说出了一生中最后一个预言——“百年以后,将有天子的宫殿夹立我的墓旁”。樗里子去世了,被葬于渭水南岸的章台之东,秦人以为大概后世的某位秦王将在此地大兴宫室吧,谁又能想到,一百多年后,秦时的明月之下,迷离着梦色的已是汉家的宫阙。樗里子的墓右,是大汉天子的长乐宫,墓左是大汉天子的未央宫,而樗里子墓的位置正应对着夹于两宫间的武库。
  • 人的命天注定。信也不信,由你,是也不是,交由历史评说。
  • 是一个动荡的年代,虽说大汉一统,中原初定,而大汉王庭却是树欲静而风不止,经历了刘邦对异姓王的诛杀、吕雉对刘姓王的清除,直至公元前180年秋八月,吕氏灭门,一场持续了近二十年的动荡嘎然而止。而此时远在代地的皇子刘恒已经平平静静地做了十七年的代王,这在命运中沉浮的诸皇子中,实为异数。
  • 公元907年,唐哀帝禅位,中原大地陷入了五代十国的乱局。短短五十年间,中原朝廷已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代更迭矣。此外,周边又有大小藩镇拥兵自重,是为十国。而契丹趁乱,取燕云十六州,建大辽,自此北方藩篱尽撤,辽朝始为中原之大患。
  • 元960年,三佛齐国使臣来朝,及至东京汴梁,才知道今日中原已是大宋天下,驾坐紫宸殿中的新帝王乃是受禅登基的大宋皇帝赵匡胤。使臣将贡物进上,其中最为贵重的是一只通天犀,犀中有纹,形如龙擎一盖。宋太祖托犀在手,审视着犀中的纹路,却发现这龙纹的形迹象极了一个篆体的宋字,心甚讶之,于是用这只犀角饰于革带之上。
  • 行山下,北伐的大军拔营回师。数日前,他们刚刚收复了瀛州、莫州,又克定了易州,正准备举兵东向进取幽州之际,周世宗却一夜病倒,不省人事,于是进取计划只得放弃,北伐之师功败垂成。此刻,士兵们士气低落,军将们忧心忡忡,这其中也包括了水陆都部署赵匡胤。他不时驻马回望,一顾再顾。在他的身后,是太行山的北麓,向着东北方向蜿蜒而去。以这条山麓为界,其西北至东南分布着燕云十六州。而十六州之北,则是契丹铁骑无法越过半步的长城。自然这些都在赵匡胤的视野之外,而他此刻极尽目力所望见的,是如兵气结成的阵云,弥漫在太行山上,终年不散。
  • 新邦初造,宋太祖刻碑立誓:不杀士大夫与上书言事人。誓碑蔽以黄幔,藏于太庙,立为家法。宋太宗登基,改年号为太平兴国,将修文德以致治作为新政之重,上承太祖未竟之志,下开有宋太平气象。而普天下的读书人,更是生逢其时,得遇了一个属于士大夫的时代。
  • 扶摇子站在太华山云台峰顶,俯仰大千。其下,正值五代乱世,天下板荡;其上则是景云含彩,明星璀璨;其内,尽是五行布阵,太极演像;其外,更有汗漫之宇,希夷之境。所谓希夷者,听之不闻是为希,视之不见是为夷,不过扶摇子却于那希夷之境中,恍惚时见云光鹤影,依稀可辨广乐天音,而这些却不是凡夫所能知晓的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