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四千长巴进出华埠 居民不堪其扰

居民生活质量与长巴积极效应间如何平衡?

人气: 8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2015年12月03日讯】(大纪元记者施萍纽约报导)“我们家旁边街上的巴士从早晨5点轰鸣到晚上12点!”家临华埠百老汇东路的华人苏女士苦恼地说。

“停在我家门口的一辆巴士,引擎开着等人长达2小时!我去问他为什么不熄火,他说他需要空调!这辆刚走了,马上又来了一辆!”58岁的帕波特(Helen Pappert)挥舞着拐杖气愤地嚷嚷。

在12月1日曼哈顿第三社区委员会(CB3)主办的“华埠长巴治理问题”公听会上,5分局和7分局辖区的居民们大吐苦水。他们对每天从早到晚在耳边轰响和排毒的州际长途巴士已经忍无可忍。去社区投诉、打爆311电话多年没有结果之后,终于逼得CB3召集各个相关立法机关、民选官员,第一次坐到一起,认真研究解决办法。

长巴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

长巴早在1997年就出现在华埠。到目前为止,这些合法或者不合法的巴士公司已经开发出了233条路线,通往全美69个城市。有人相信,现在每年在华埠路上跑的巴士数量多达4,000辆。长巴对华埠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也是有目共睹的。

整天有公车停靠在临东百老汇的一条街上。(居民提供。)

据5分局警官瓦罗贝(Erik Worobey)说,到目前为止,他们今年已经对违规巴士开具了近1,000张罚单,其中大部分是因为无站点停车和并排停车,严重影响着交通和行人安全。而且,目前这种“猫抓老鼠”的游戏因为“老鼠”太多了,警力严重不足,已经罚不过来。

坚尼路东居民的组织“SpCE”代表库贝特(Emma Culbet)说,“华埠私人长巴公司的发展已经失去了控制。他们没有自己的停车场等配套设施,不顾行人安全,不考虑周围居民和店铺的生活质量。如果没有有效的政策、法规和执行力度来保护社区的话,我们的孩子和老人被伤、被撞死是个迟早的事情。”

更别说长年的噪音和汽车尾气了。有两个女儿的帕波特说:“我们理解他们要做生意,可是我们也要生活啊。我们迫切希望政府部门有效管理这些巴士。”同是孩子妈妈的苏女士说:“早晨五点是人睡觉最香的时候,巴士就停在那里轰鸣。我们要求政府把它们赶走!”

长巴的“利”与“弊”如何平衡?

业已存在了近20年的问题为什么长期得不到解决呢?

按目前的法律规定,巴士公司需要先到市交通局申请许可,如果交通局认为地点可行的话,他们就把申请转回社区委员会讨论。第三社区委员会主任史黛哲(Susan stetzer)认为,解决华埠长巴问题最困难的是:华埠街区过老,街道狭窄,为这些巴士找到停靠点太困难;另一点就是执法缺乏有效性。马路上需要有足够的警察来执行任务,惩罚那些违法的巴士公司。即便如此,这些公司也把罚款当成了营业之成本,仅此而已。

“SpCE”组织提议,在社区外面建立“巴士车库”。也就是“疏散法”。利用那些偏远的车库来停靠长巴,而在闹市中心就不再允许巴士停靠。

“华埠共同发展机构”行政总监陈作舟说,长巴实际上是属于联邦法律管理的范围,当地政府部门只能发给许可,让这些巴士有落脚之地。如果不给停靠站点,则不符合联邦法。陈主张“主动平衡解决办法”(PBS):“什么都不能走极端。我主张‘平衡’。第一是讲‘安全’。”他说,这些长巴既然由我们华人聪明地开发起来,既方便了在外州打工和上学的乘客,让他们便利地回来庆祝婚礼、庆祝生日,甚至于理发、买月饼等,又给自己创造了生计,繁荣了华埠经济,那么华埠的巴士公司就要从自身做起,守法、上保险、遵守各项规则、职业化。如果真的引起公愤,让政府砍掉“华埠的生命线”——长巴的话,那对哪一方都是损失。

“4,000部巴士,就算一半乘客,每部装30人的话,如果这么多的人都开私车,那怎么得了?所以这个交通方式还是高效的。”陈作舟说。他建议那些守法的业者在售票窗口和车身上做标志,和恶劣公司区分开来。

市议员陈倩雯认为,一方面巴士一定要申请许可;另一方面,居民们投诉的时候,一定要给311或者警局提供更多的信息,比如巴士违法的时间、牌照、公司名字等,这样才可以帮助执法部门惩罚恶劣的业者。“我们花很多时间和州官员合作,争取立法,支持那些好公司,惩罚那些不守法的公司。这需要很多政府部门来合作。”她说。

责任编辑:艾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