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巧医郎中

作者:山行
font print 人气: 536
【字号】    
   标签: tags: ,

张仲景是东汉时期的一位名医。他一生为民医病,深受百姓的爱戴。张仲景不仅医术高明且医德高尚,他虚心地为同行医病,不失时机地向别的郎中学习行医经验。
  
过去许多郎中只把医术传给自己的子孙,一般都不外传。南阳有个名医叫沈槐,已经七十多岁了,他一生没有子女,整天惆怅后继无人,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慢慢忧虑成病了。
  
当地郎中为沈槐看病可谁也看不好,他的病情越来越重。张仲景知道后就奔沈槐家来。张仲景察看了沈槐的病情,确诊是忧虑成疾,马上开了一个药方,用五谷杂粮面各一斤,卵成蛋蛋,外边涂上朱砂,叫病人一顿食用。
  
沈槐看到药方心里不觉好笑,他命家人把那五谷杂粮面做成的药丸,挂在屋檐下,逢人就指着药丸把张仲景奚落一番。

亲戚来看他时,他笑着说:“看!这是张仲景给我开的药方,谁见过五谷杂粮能医病?笑话!笑话!”朋友来看他时,他笑着说:“看!这是张仲景给我开的药方,谁一顿能吃五斤面,真滑稽!滑稽!”
  
同行的郎中来看他时,他笑着说:“看!这是张仲景给我开的药方。我看几十年病,听都没听说过,嘻嘻!嘻嘻!”他一心只想这件事可笑,忧心多虑的事全抛到了脑后,不知不觉地病就好了。
  
这时,张仲景来拜访他说:“恭喜先生的病好了!学生斗胆在鲁班门前耍锛了。”沈槐一听恍然大悟,又佩服又惭愧。

张仲景接着又说:“先生,我们做郎中就是为了给百姓造福、祛病延年,先生无子女,我们这些年轻人不都是你的子女吗?何愁后继无人?”

沈槐听了,觉得很有道理,内心十分感动。从此,就把自己的医术全部传授给张仲景和其他年轻的郎中。

——转载自正见网

责任编辑:吴雨洁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僖宗乾符年间,黄巢攻陷长安、洛阳。长安城中的士大夫有很多都离开京城去北方躲避战乱。当时有个叫王敬傲的前翰林待诏,是长安人氏,能奕棋,尤善弹琴,风骨清峻。
  • 郎顗的父亲郎宗,字仲绥,擅长观察天象以预测世间吉凶。汉安帝时,郎宗被任为吴县令,当时经常突然刮起暴风,郎宗预测到京师将要发生火灾,于是将时间记下来,派人等候着,结果真如他所预测的一样京师如期发生了火灾。
  • 有一次,许叔微在落第回乡的途中,泛舟经过平望小镇,梦见有位神人指点他说:“你想要登科,须要凭借阴德。”许叔微问:“我家贫穷没有钱财可以施与别人,怎么办?”神人说:“何不学医?我能助你智慧。”
  • 王世盈为人治病,绝对不收取别人任何的医疗费,所有的药物都是王世盈自己配好,完全不为自己谋取丝毫的钱财。长期以来,他治好了无数骨折患者,口碑极好。
  • 张仲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称为医圣。相传曾举孝廉、做过长沙太守,所以有“张长沙”之称。张仲景年轻时在医学上就有名望了,但他仍勤奋好学,四处查访名医,登门求教。
  • 一个又一个进士中第前的奇梦,都显示了一个道理,就是命中功名有定数。然而,命中功名可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自己的德行而转移的,明朝进士项梦原的两个梦和功名去而复来的结果就验证了这个天理。
  • 作为一个美籍的华裔,当我把香喷喷的火鸡端上感恩节的餐桌时,我既不敢忽视身边的世界里神所留下的安排,也不敢忘记五千年传承在我血脉中留下的那一份真。
  • “荧惑守心”是指火星在心宿内发生“留守”的现象。李淳风《乙巳占‧卷第五》指出“火(星)所行之处留守之,皆为大祸,君死国亡。古代有二个君王,遇到此天象采取了不同的应对作法,最终有怎样不同的后果?
  • 谁是乔治‧华盛顿?一位蓄黑奴的农场主?一个在战争中常常打败仗、不高明的指挥官,凭借偶然的机缘而登上历史舞台的幸运儿?一个在今天的“黑命贵”运动中,被推倒雕像的开国先父,美国总统,同时也是一名蓄奴的奴隶主?
  • 药能治病救人,药能长生不老。人们对无病无灾的福份向往,沉淀了一种持久的文化理念。古人对药的崇信,引发出许多神话故事,让我们来看看中国古代文化之中的“药”的神话寓意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