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诗境与心境

作者:智真
font print 人气: 1279
【字号】    
   标签: tags: , , , ,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儒、释、道三家思想交相辉映,凭着传统的信仰和正信,中华民族才得以延续至今。

在正统文化的影响下,历史上杰出的诗人们以睿智的思想、哲理的思维感悟人生,以美妙、凝练的语言使人们产生心灵的共鸣,启迪人们追求真理,升华道德,回归人的本性和良知。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例如:东晋时的陶渊明,从小受儒、道思想影响,有着“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立身行己有严正”之志。他曾几次出仕,先后做过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建威参军、彭泽令,为官清正,每次做官的时间都不长,最终因实在看不惯当时政治的黑暗和官场的丑恶,才决心辞官归隐。

最后任彭泽县令仅八十余日,他不愿为“五斗米”而向世俗权贵折腰——向小人贿赂献殷勤,毅然挂冠而去,选择了艰苦但宁静而自由的田园生活,他在诗中写道:“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 其一》),表达了绝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的高洁心志。

陶渊明从此一面读书为文,一面躬耕陇亩,“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归园田居 其三》)。他追求完善道德、返朴归真的境界:“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坚守人格和气节,不趋炎附势,不为世上任何名利浮华所改变。他写的《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充满了对人生真谛的渴望与追求,对美好未来充满了向往。

读陶渊明的诗,使人体悟到做人要始终保持淡泊明志的心境,保持质朴、善良、纯真的本性,“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归去来兮辞序》)。

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唐代王维的山水田园诗,葱茏氤氲,融文学、绘画、音乐的意境于一体,“清逸”、“淡远”、“脱俗”,达到了澄澈之境,形成了盛唐诗风自然的特色,展现出诗人宁静深邃的心灵世界。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描绘出新雨涤去山中尘埃而愈益清明,抛弃物欲纷扰,洗尽心境, 方显澄净广阔。“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体现出诗人以清静之心观照自然,无论一山一石、一花一木、一虫一鸟,都与其心境契合。

王维天性至孝,事奉母亲崔氏,以“孝”闻名当时,其母笃信佛法,王维受其母影响,敬信神佛。他每天退朝回府,便焚香独自静坐,摒除妄念,诵读佛经。

他的善念逐渐使他走上了修佛的道路,修佛使他明白了人世间的一切都是有因缘关系的和善恶有报的道理。他劝勉鼓励亲朋好友要信奉佛法,修持心性,慈悲心志,切不可执著名利,否则自招灾祸。

王维一生“好道”,以修心向善、淡泊名利的超然心境,感受到生命的“真意”和世界的神妙,聆听到天籁之音。

读王维的诗,使人感受到大自然永恒无限的静谧之美和蕴含的无限生机,“静则生慧”,使人明了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在任何环境中,都要坚守心灵的那份纯净。

陆游才气超逸 匡复中原之志溢于诗词间

南宋的陆游是中国历史上所存诗歌最多的诗人,流传下来的诗歌有九千多首。

他从小受儒家思想熏陶,有济世之志,主张抗金,收复失地。29岁参加进士考试,名列前茅,因“喜论恢复”、“语触秦桧”而被秦桧黜免。后来担任过朝议大夫、礼部郎中和几任地方官,“行善政,受百姓爱戴”,因多次为民请命触怒权贵而屡遭罢免。

他平生崇佛敬神、相信因果,几次到名山朝圣,即使随军或在幕府任上的时候,也总要到附近的寺院礼佛,并向周围人劝善,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他的诗作中蕴涵着忧国忧民的思想,贯穿着“气吞残虏”的精神,渴望救民于水火,恢复中原,即使个人身处逆境,仍然“尚思为国戍轮台”。

他欣赏、赞美报春的梅花,“雪虐风号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并以梅花品格自励“闻道梅花圻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梅花绝句》)。

他的名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一直被人们广为传诵,其富有哲理的内涵使人领悟到思想境界升华后的豁然开朗,眼前展现出的是更高更广阔的新天地。

诗人们的千古佳作展现出天人合一、壮阔宏大的境界,是因为他们拥有济世安民之志和仁爱博大的胸怀,是因为他们推崇道德和正信,诗境无不是诗人高尚而祥和的心境的自然流露。

其实,一切正统文化艺术无不使人坚定对真理的追求、坚定为善的意志、坚定尊道贵德的理念。#

——转载自明慧网

责任编辑:吴雨洁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唐至德二年(757),王常进终南山正好遇见大风雨,只好在山中过夜。半夜雨停了,月白风清。王常望天感叹说:“我想治国安邦,手里却没有丝毫权力,也没有任何资助;我想救天下饥寒的人,自己却缺衣少食。看来说什么神灵佑护好心的人,纯属胡说啊!”
  • 王羲之不满十岁时,由于他聪明伶俐,天资活泼,因此很受大将军王敦的疼爱。王敦常常将其带到军营中,玩累了就让他睡在军帐内。
  • 元之因喝酒过度醉死,三天后竟活过来了,告诉人们他去了和神国!
  • 中国园林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而且具有灿烂的艺术成就。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树一帜。
  • 一个又一个进士中第前的奇梦,都显示了一个道理,就是命中功名有定数。然而,命中功名可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自己的德行而转移的,明朝进士项梦原的两个梦和功名去而复来的结果就验证了这个天理。
  • 作为一个美籍的华裔,当我把香喷喷的火鸡端上感恩节的餐桌时,我既不敢忽视身边的世界里神所留下的安排,也不敢忘记五千年传承在我血脉中留下的那一份真。
  • “荧惑守心”是指火星在心宿内发生“留守”的现象。李淳风《乙巳占‧卷第五》指出“火(星)所行之处留守之,皆为大祸,君死国亡。古代有二个君王,遇到此天象采取了不同的应对作法,最终有怎样不同的后果?
  • 谁是乔治‧华盛顿?一位蓄黑奴的农场主?一个在战争中常常打败仗、不高明的指挥官,凭借偶然的机缘而登上历史舞台的幸运儿?一个在今天的“黑命贵”运动中,被推倒雕像的开国先父,美国总统,同时也是一名蓄奴的奴隶主?
  • 药能治病救人,药能长生不老。人们对无病无灾的福份向往,沉淀了一种持久的文化理念。古人对药的崇信,引发出许多神话故事,让我们来看看中国古代文化之中的“药”的神话寓意吧。
  • 商汤对人、对万物都能作到“网开三面”。夏桀失政在鸣条这地方被商汤打败了。当时,商汤并没有马上取代他的王位。他对夏桀说:“我将为君王恢复道德,复明人心。”夏桀对商汤说:“君有人,这是君的国。”就是说夏桀看到商汤拥有民心,也就拥有了这片国土。于是夏桀带着五百个追随者离开。他从中野迁徙到不齐又迁徙到鲁地,结果如何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