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才女”系列十三:寒姿霜晓梅花老 竹篱茅舍自甘心

【红楼才女】身处繁华自甘平淡的李纨

柳笛

清代孙温绘制《红楼梦》图画(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1120
【字号】    
   标签: tags: , , ,

一枝老梅,一句“竹篱茅舍自甘心”;掣的是花卉诗词,看的却是平生际遇。一支梅花签,寥寥画笔与文字,便是李纨最传神的写照了。或许是栊翠庵里的红梅太过幽香馥郁,宝琴寻梅的倩影太过秀色夺人,人们时常会忘记,大观园里还她这位以梅为喻的女子。

未亡人的身份,膝下已有一子;进入富丽奢华的大观园,她独独选择农家小院式的稻香村;她清静寡居,一心侍亲养子,与一众丰姿各异的少女相较,李纨给人的感觉,的确有些老成持重,寡淡无味。世人也都以为她成了死灰槁木,是个无见无闻的贵族妇人。然而,每一位水做的女子都有她独特的风华,若你走近李纨的生活,同样能品出她别样的才情与人生趣味。

清朝改琦所绘李纨(公有领域)

李纨生于金陵书香世家,父亲李守中曾为国子监祭酒,掌管朝廷的最高学府。然而父亲以“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标准培养女儿,只教她读了《女四书》、《列女传》识字明礼,熏养德操;为她取名“纨”,字“宫裁”,更希望她时时以纺绩女工为要。可知李纨家风清白严谨,虽较黛玉等人少了几许诗情画意,却也接受了正统的道德教育,让她能在人生逆境中清操自守,从容无为,身处繁华而自甘平淡,遭遇大风大浪也能平稳度日。

而她的居所稻香村也是一种生活智慧的选择。稻香村的布置简约、清新,甚至是朴素的:一带黄泥筑就、稻草掩盖的矮墙,里面几座茅屋,遍植桑榆农田。它与大观园的其他庭院风格迥异,仿佛是一座世外桃源,人力刻意营造出来的“天然野趣”。贾政观此田舍顿生归农之心,是久居官场后向往自由的天性使然,正是陶渊明“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深意。李纨是仕宦人家培养出的好女儿,也同样能够体会这种情感。加上她孀居教子,也需择一处清静所在,进则与众人共享天伦,退则暂离喧嚣怡然自乐。

而她在稻香村的生活也是过得有声有色。院墙内几百株喷火蒸霞一般的杏花,便是她生命力的写照。她对世间美好的事物有着敏锐的审美力和独特的鉴赏力,能在稻香村素淡的外表下,发掘出它最美的地方。这种能力在大观园最风雅的诗社活动中发挥到极致。

清代孙温绘制《红楼梦》图画(公有领域)

李纨不作诗,却很爱诗,评鉴诗作的水平更是一流。尽管身边汇聚众多才情出众的女儿,但她并不主动将自己的喜好强加于人,唯当探春首倡诗社,众姐妹云集响应时,她这才一改温顺内敛的性子,以极度的热忱态度帮着把诗社操办起来。她大力促成淑女们的雅集盛事,并自荐掌坛,将诗社经营得风生水起。

在商议起社时,李纨方进门,便笑赞雅得很,还道春天刚搬进园子时,她便有此想法,只是不知众人的意思才没有提出。名正而言顺,黛玉命彼此都将称谓改了,才真正有个诗翁的样子。李纨灵光一闪遂有了主意,大家都起个别号,便化俗为雅了,还自拟“稻香老农”为号,做出榜样。这个别号不饰雕琢,质朴贴切,不仅点出居所的风格,更把自己摈弃浮华、心向自然的诗心传达出来。

众人依李纨例,大多以居室为号,缀以“君”、“妃子”等称谓。和顺的她考虑到社中成员有才艺高下之分,为让才高者驰骋才情,亦使平庸者乐享其中,便提出黛、钗、探、宝四人严格按照诗歌标准创作;不善作诗者,则担任社长或副社长,自己负责评判,迎春负责出题限韵,惜春誊录监场。她的提议一张一弛,都在情理之中,照顾到每个人,令众姐妹心悦诚服,兴致更浓。

见探春执意起社,李纨不忍拂她雅兴,怀着长嫂的关爱之情,带着众人开启头一社活动。她来时,偶然瞥见宝玉收下的两盆白海棠,洁净可爱,触发心中诗意,便命四人作《咏白海棠》。梦甜香燃起,众才女寻觅诗思灵感,各具神采,我们并不知李纨在做什么。而依照她的性子,多半是笑吟吟看着才子淑女施展才华的模样。而到了评诗环节,李纨才在众人的期待中款款登场,将四首律诗细细读来。

看过宝钗作品时,她推重其有身份,赏读黛玉诗作,又称赞她比别人更有一样心肠。两首题作,一篇尚德厚重,一篇灵气飞动,她权衡之后,做出评判:“若论风流别致,自是这首;若论含蓄浑厚,终让蘅稿。”她的论断和点评最终让众人心悦诚服。

若论性情喜好,李纨和宝钗更为相似,都是尚德不尚才的名门淑女,因而李纨更有可能偏爱宝钗的诗风。然而她既为社主,最重要的是以公道服人心,在评判诗作时绝不会从个人喜好出发。因而她评诗,自称“公评”,会依照具体作品的特点,精当点评,可知她真正懂诗、懂诗人。在排列次序时,她注重诗篇是否新巧有趣,立意上谨遵孔门诗教,主张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温柔敦厚之风。

头一社,李纨判宝钗为魁,但对黛玉出众的文采同样极力赞赏。公评菊花诗,她又把黛玉的三首诗作皆排在首位,在和众姐妹互评诗句时同样入情入理。转眼入冬,漫天飞雪与盛放的红梅触动她的灵思,她请众人联句吟雪,又让宝玉讨来红梅赏玩,诗社活动出现前所未有的盛况。

她的厚道与认真,教众人无不敬服;而她的雅趣与心思,更给人意外惊喜。她在诗社的活动一如她在贾府的行为,甘居辅助者,把舞台让给真正的有德有才者。然而她又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其默默的主导力成为诗社强有力的后盾。

花有千般色,李纨也有她静默孀居之余多姿多彩的一面。要王熙凤入社做监察御史时,李纨和她驰骋口才,分毫不让,以致于“霸王”式的凤姐都甘拜下风,只得允命上任;群芳夜宴中,李纨放下长嫂的姿态,和姐妹们戏谑欢笑,满座皆欢,同时懂得节制,夜深后力劝众人撤席;受命理家时,她本着菩萨心肠,体恤下情,而当发现探春具有过人的管理才能,便主动退让协助,使探春的才智能够切实地帮助家族。李纨就像她的名字一样,是一卷素白无暇的细绢,成为大观园最纯粹的底色,有她在的地方便能烘托出任何色调与光泽,勾勒出流光溢彩的锦绣。

大观园中的李纨或许太过寂静、低调,却总能在不经意间促成些许浓墨重彩的片段。怀着经年如初的静寂心,回归朴拙天然的天与地,她在古井无波的日常岁月里沉淀着生活的美好,过着淡而有味的优雅人生。@*

责任编辑:谢秀捷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观园里千红万艳,黛玉以灵气与才情最为出众,容貌也是一等一的。黛玉之美,不单单是五官体态的纤柔,更多地来自仙界的纯清、人间的诗心、身世的流离共同滋养而成。在心为志,发言为诗。黛玉题诗,借古人言志,自是要在浩瀚历史中,甄选出与自身遭遇、心声最为契合的几位,嗟人也是自嗟。
  • 黛玉这首诗将海棠的素白纤媚,与自身的袅娜风流展演得淋漓洒脱,似涓涓溪流顺势流淌,不着一丝雕饰痕迹。众人评此诗“风流别致”,实至名归。
  • 如果说海棠咏是一次自然无为的写意小品,那么菊花题应是精雕细琢的锦绣华章。可知宝钗不仅懂菊花,更懂人心。 湘云一句笑言,宝钗从旁暗助,将海棠诗社的活动推向兴盛的高峰。
  • 这场梦黛玉作得雅致,独卧东篱,醒来时微云清辉,又似一个仙境。这疏放的意态倒教人想起湘云醉卧芍药裀的情形。一处是碧影朦朦,一处是红粉夭夭,一个清玄淡远,一个秾丽重彩。更巧的是,黛玉秋酣是诗中虚景,湘云醉眠是众钗亲眼所见,这实与虚的微妙区别正将二人内敛与奔放的性情表现出来。
  • 除了首联直接写月,其余几联不着意写月,意境却句句与月相关,由于她在创造情境时融入身世凄寒之感,借咏月抒发离愁别恨之思,更传达出悲怆高远之感。
  • 还记得金陵十二钗的判词上有句话:“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说的正是诗才不分伯仲的钗黛。“咏絮才”一句虽然喻指黛玉,但柳絮实际...
  • 芍药绽放的季节,觥筹交错,众女儿们欢聚一堂,为大观园唯一的护花使者——宝玉做起了生日宴。就在满厅红飞翠舞、玉动珠摇的时候,众人忽然发现有个人越等越没了影。史湘云,府上最古灵精怪的丫头,要是少了她,这宴会不知将失色多少?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大雪如席,把大观园妆点成一座琉璃世界,也迎来出一位神仙般的人物。她着一袭金翠辉煌的凫靥裘,泠然独立于粉妆银砌的雪坡上,身后的侍女为她抱一瓶胭脂一般的红梅花枝。素净的底色,点翠摇红,因为一个曼妙的身影,化作一幅天然的水墨丹青。
  • 岫烟,或许是红楼女儿中最别致的芳名吧。岫是通幽的岩穴,烟是风送的流云,如此空灵澹宕的意境,可是陶渊明笔下“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的诗意重现?闻其芳名,只觉眼前青山隐隐、岚烟袅袅;再观其人,举手投足皆成清淡玄远的风度。
  • 在饮茶过程中,妙玉更道出“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驴”的茶论。宝玉曾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若说黛玉是泪,湘云是酒,宝钗、宝琴是雪,妙玉则非茶莫属。香茗、好水、名器、妙论,妙玉在茶艺上的修为已臻极致,真真教人叹为观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