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正述】商之十八:太甲悔过

神传文化之中国历史正述(大纪元)
font print 人气: 694
【字号】    
   标签: tags: , , ,

商朝成立后,成汤在位十二年后去世,他的大儿子去世很早,继位的是小儿子外丙,外丙三年后也去世了;更小的儿子仲壬坐上了王位,四年后,仲壬也故去了。商朝的第四位君王是成汤的长孙太甲,伊尹作为师保(帝师)辅政。

太甲在位只有十二年,但是他的名气在历史上还不算小。因为一个空前绝后的戏剧性事件发生在他身上。

他被流放到墓地去了。

可惜上古时代的文字留下太少,如今存世的不多几篇也是寥寥数语,据说还是后人凭记忆补写的,不过也能依稀看到当年发生的事情:

太甲上任,带着文武百官恭敬地祭拜了天地祖先之后,伊尹有一番语重心长的谏言给新王,伊尹说:“啊!我们的商王宣扬德行,用宽仁代替暴虐,所以天下兆民拥戴我们。现在我王遵行成汤的美德,不可以不从头考虑!要爱亲人,奉行敬重尊长,从家和国开始,最终推广到天下。

“啊!先王勉力遵守纲纪,纳谏言而不违反,听从前贤的教导;在高位能够明察,做臣子能够尽忠;对人不求全责备,检点自身像来不及一样,所以才能拥有万国,这是很难的呀!”

奈何太甲没怎么听进去,上任不久,就有点不像话起来。《殷本纪》中说到他的几个问题,分别是:不明、暴虐,不遵汤法,乱德。这些评语落在哪个君王头上,都比较坏事。

老管家伊尹先礼后兵,多次规劝无效之后,太甲就被停职察看了,伊尹让太甲远离都城,到爷爷成汤的安息地桐城挂职思过。

史官记下了这个过程,写了《太甲》三篇。

太甲不听从伊尹的谏言,伊尹先是写下文章给他:“先王成汤谨念上天的明命是正确的,是以对上下神明、宗庙社稷的供奉没有不恭敬严肃的。上天看到了他的德行,因此降大使命给他,让他安抚四方。……要警戒呀!应当遵行你做君主的法则,做君主而不尽君道,将会羞辱自己的祖先。”

太甲不念不闻。伊尹继续劝诫:“先王在天将明未明的时刻,就思考国事……”

软性劝说无效,伊尹决定采取强制手段,他对群臣说:“……习惯将同生性相结合,我不能轻视不听从教导的人,要在桐营造宫室,使他亲近先王……”

就这样,太甲被送到桐宫去“居忧”。伊尹将他迁出都城──住到成汤的安葬之地桐宫去──守墓、悔过、了解先王的遗训。

政务还要处理,诸侯还要接见,国家的大事小情谁来处理?伊尹。

事实证明,每日与宽仁贤明著称的祖父相伴是有益的,太甲悔悟了。三年后,伊尹戴着礼帽穿着礼服,很为隆重地将太甲迎接回了亳都。将国家政务重新交还给他,自己仍继续当太甲的师保。

太甲归来,对伊尹行的是拜手稽首、跪拜而头俯至地的最高敬礼。

他说:“……上天造下灾祸的事,是可避免的;自己造成了灾祸,就不可逃脱了。以前我违背师保的教导,不懂得自我反省;还望依靠您的恩德匡救,指点我把事情做好。”

伊尹回礼,也行最尊敬的拜手稽首礼,仍然不忘训诫:“讲究自身的修养,用诚信的美德与臣子们和谐相处,就是明君。……大王要增进你的德行,效法你的列祖,不可有顷刻的安乐懈怠。”

浪子回头金不换,太甲复位后,有如脱胎换骨一般,勤政爱民、励精图治,各路诸侯看到太甲变身为明君,自然愿意归附,从此国泰民安。成就“太宗中兴”的盛世。

200611195234
伊尹画像(公有领域)

伊尹告老回他的封地之前,又写下了《咸有一德》留给太甲,既有长者的谆谆教导,又有臣下的拳拳规劝。曰:“德惟一,动罔不吉;德二三,动罔不凶。惟吉凶不僭,在人;惟天降灾祥,在德!” 德纯一,行动没有不吉利的;德不纯一,行动起来没有不凶险的。判断吉凶不出差错,在人;上天是降灾还是降福,在于德!

师保流放君王,是历史上的唯一,算得上几千年来特殊教育的典范。

身为臣下能流放君王,不会乱了纲常吗? 孟子的学生公孙丑曾经跟孟子讨论过这个问题,他问:“贤能之人作为臣子,他的君主不好,就可以流放吗?”

孟子说:“如果有伊尹那样的志向,就可以;如果没有伊尹那样的志向,那便是篡位了。”

君臣演绎的这一幕,诠释了德和善的多面,如伊尹所说:“德无常师,主善为师;善无常主,协于克一。” 德没有不变的准则,以善为准则;善没有不变的标准,它们合一为常德。

伊尹还有一句名言流传在民间几千年:“七世之庙,可以观德。”传统的中国大家族常用它来当箴言的。

把商朝治理得繁荣昌盛之后,太甲去世了,他的儿子沃丁继位成为商朝第五代君王。老臣伊尹欣慰于太甲的修德治国,称他“太宗”, “祖有功而宗有德”。他的师保伊尹,还要在人间停留一段,因为辅助下一代商王沃丁继位立政,也是他的使命。

因为伊尹的身教,后世的大臣们将不难理解“为下克忠”的行为之道和恪守心性之道。#

参考文献:
1.《汉书》
2.《尚书正义》
3.《孟子》
4.《尚书》
5.《史记》

神传文化之中国历史研究组

反馈信箱:zglszs@feitiancollege.org

点阅中国历史正述】系列文章。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从灭夏立商开始,到本身也被周灭掉,商朝年历是多少年?历史学家们讨论了几千年,至今没有定论,有认为600年的,有认为500多年的,有认为496年的。史记也没有商朝的年历,略如夏代,有帝王的名字世次,无年数。
  • 商代人的生活是抬头处处有神明的,生老病死、出入征伐、风雨气象、婚姻嫁娶,甚至祀神祭祖,商朝人都征询上神的意见。
  • “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说的是商王尊崇上天,带领商朝的民众敬侍神明,极其重视对先祖的供奉,以此为大。鬼,指的是过世了的祖先。
  • 说商朝人幸福,是相对于后世的人而言。在有文字记载的朝代里,商族人可能是最有安全感的。
  • 成汤武力克夏,好一派王者风范。可是孟子说:“故汤之于伊尹,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王。”成汤对伊尹,是先向他学习而后再任命他做大臣的,所以成汤不费力就成了王。又说:“ 伊尹相汤,以王于天下 。”伊尹做成汤的丞相,成汤才得以称王于天下。
  • 在伊尹之前,有黄帝感盛衰之惑,辨阴阳之别,与歧伯、雷公、伯高等谈医论道,留下传世巨著《皇帝内经》,又有神农氏炎帝,“宣药疗疾”尝百草,“一日遇七十毒”而不出,最后误尝断肠草而死,留下最早的中草药经典《神农本草经》;到伊尹这里,他将各种药物加水煎煮,形成“汤剂”,也留下一本巨著《伊尹汤液经》。
  • 伊尹来得空灵,去得隆重,身后抢手。有一本记述自三皇至汉魏的历代帝王的史学专著《帝王世纪》,是西晋大家皇甫谧所撰,里面记述了商王对伊尹的厚葬:帝沃丁八年,伊尹卒。年百有余岁,大雾三日。沃丁葬以天子之礼,祀以大牢,亲自临丧三年,以报大德焉。
  • 商朝灭亡了,“商”人们继续活下去。商族的贵族姓氏“子”,在三千多年的岁月里,据说繁衍出了一百多个姓氏。
  • 谈中国的古文明,国粹青铜器一定不会被遗忘。夏商周三代至秦汉被视为中国的青铜器时代 ,商朝处于青铜器时代从上升至鼎盛的阶段,商朝的青铜器,很值得一说。
  • 跨过三千多年,如今的册典二字和甲骨文差别在哪?基本是印刷体和手写体的差异。可惜的是几千年下来,有商一族的册、典都佚失烟灭了,甲骨的质地特别,才让上面的文字留了下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