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29日晚上,台南赞美乐器负责人、小提琴老师张美德观赏神韵交响乐团在台南市立文化中心的演出。(孙帼英/大纪元)

小提琴老师:编制齐全大乐团 原音触动心弦

2017年09月30日 | 10:14 AM

【大纪元2017年09月30日讯】(大纪元记者孙帼英台湾台南报导)2017年9月29日晚间,神韵交响乐团在台南市文化中心演出。台南赞美乐器负责人、小提琴老师张美德二度聆赏神韵交响乐团的演出,会后,他娓娓道出内心满满的感动。

编制齐全的大乐团

“有机会听到这么多人的神韵交响乐团的演出,非常的感动!”张美德说:“神韵交响乐团达到八十几人,编制非常齐全,其实是相当不容易的,对于表现张力这个变化来说,可说是游刃有余。”

他接着说:“一般交响乐团比较弱的地方,是中音和低音乐器不足,而神韵交响乐团的中音乐器,像法国号就使用到四支,低音大提琴使用到六、七支,对整个乐团的表现张力来讲,可以说是静如处子,动如脱兔。”因此,对于指挥所要求的音响效果,都会达到最好的。

顶尖指挥家 米兰.纳切夫

张美德推崇指挥家米兰.纳切夫的专业,他说:“他的指挥动作非常精炼,可能是欧洲指挥家的风格,干净俐落。其间虽然有一些看似耍帅的动作,却出于自然,不是故意展现个人的魅力或者是想要讨好观众,反而非常的适当,对于他的指挥风格是有加分的效果。”

学生时期曾经带过乐团,张美德很了解指挥的能耐。他指出,一个人指挥十三个曲目,对精神、体力而言,是一个满大的负荷。不过,他发现米兰.纳切夫不但没有疲倦的感觉,反而增加了三首安可曲。“这位指挥家除了有专业的技巧之外,还有他对于音乐的丰富热情,才有精神与体力支撑全场十六首的付出。”

他继续说:“一般来讲,指挥带个三到四首,大概就已经筋疲力尽了,因为每带一首曲子,几乎要把那一首曲子背下来。不同的曲子,有不同的风格,要融入这些表现风格,的确是需要很大的精神跟体力。所以,一场交响乐很少只由一位指挥家,从头指挥到尾。”他表示,多数交响乐团演出,一场大概是三、四首大型的曲子,加上一些小重奏之类的。

原音共鸣触动心弦

此外,张美德认为,神韵演出的最大特色之一是“没有使用收音效果,直接就是乐器本身所发出来的音色。”他解释:“一般一些乐器的演奏声音太小,会使用收音设备加以辅助,可是透过这些音响所播放出来的音色,其实会有点失真。”

什么是原音?“就像管乐会听到一些金属的声音,弦乐则听到一些木头本身共鸣的声音。这些共鸣的声音在空中交互,传到我们耳朵的时候,就会非常的感动。如果透过麦克风收音,这些共鸣就会消失。”张美德细致地分析:“最大差别就在原音听起来比较润,而喇叭出来的声音比较硬。”

曲目安排丰富多变

很多人听西洋交响乐会觉得冗长,不感兴趣,可是神韵交响乐的现场听众却神采奕奕,安可声不断。张美德说:“除了节目的安排非常完美,也非常洽当外,中国乐器的加入,让交响乐有很多不同的变化,更丰富,而且还有小提琴协奏、二胡协奏、有美声、中国曲风、古典乐曲等不同类型的演出。”

节目《轻骑兵序曲 》让张美德印象最深刻,他表示,这首曲子最能够表现出指挥的功力,因为在管乐、弦乐和打击部分都相当的平均,而且张力变化也很大,高潮起伏。

“指挥家米兰.纳切夫处理得非常好,嘹亮的时候令人精神振奋,低鸣的时候触动内心共鸣。坐在我隔壁的小姐一边听一边跟着点头打节奏。我想她一定非常喜欢,我个人也是非常喜欢。”

最后,他建议听众在聆赏交响乐时,多留意中低音部分,一定有更多的感受。“旋律大部分是小提琴负责的,为什么会这么好听呢?是因为有低音跟中音在后面烘托,否则小提琴声音会显得很干涩。”

责任编辑:于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