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300问】

贺新年开门见喜 知道春联春贴的源头吗?

过年民俗集锦
作者:允嘉若
font print 人气: 1529
【字号】    
   标签: tags: , , , ,

中国传统的年俗中,春联传递了迎新纳福的新年味儿。北宋王安石《元旦》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东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争插新桃换旧符”。新年头的爆竹声声,若少了“桃符”、“春联”妆点门楣将少了多少年味?

门神桃符渊源久

桃木能辟邪古人早知道。据《风俗通》,除夕在门户上装饰缉拿妖魔鬼怪的桃人神像,是东汉时的风俗。到了南北朝,以桃木板上刻画神人就成了“桃符”,新年正月初一日挂在家门两边,左神荼、右郁垒。这神荼和郁垒“桃符”又有个名称叫“门神”,辟邪保卫一家平安。一般传说“桃符”是春联的源起。这桃符实质上是画,就是一种年画。

敦煌的考古发现中,有类似楹联的唐代古文物遗迹,但是考证结果,还不能证实为春联。历史上有记载的对联式的春联,要到五代时才出现。

延祥诗春帖子 贺新年

春联(大纪元)

古代翰林学士进献给皇帝的“延祥诗”,贴在宫中各处楼阁亭台又称“春帖子”,形制、内容很多种,记事、规谏和祝颂等等性质都有。祝颂的“春帖子”成了“春联”前身。

《宋史.志第十九.五行四 》记载,建隆(宋太祖年号)年间,后蜀孟昶(公元919-965年)每在除夕,“命翰林为词题桃符,正旦置寝门左右”。建隆末年,因为不满意翰林学士的题词,孟昶就自笔题了“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的对子。一般认为这一副桃符就是春联的前身。

宋代非常盛行“延祥诗”。例如这帖贺新年的《皇帝阁春帖子》(宋·卫泾),就类似“春联”:

芳意传梅信 东风到柳边。王春在除夜 明日是新年。

文士间也有拟春帖子的游戏之作,像这帖《次韵谢兄立春戏拟春帖子 其四》(宋·方岳)前半联对句,俨然就是一副“春联”:

天与君王共一仁,只将仁与物为春。

横幅 两宋的天行贴儿

两宋流行的除夕贴“天行帖(贴)儿”、“行帖子”,就是贴在门楣(天行)上的横幅,就是现在春联的横幅。《东京梦华录》记述市井近岁节印卖“行帖子”,《乾淳岁时记》和《武林旧事》都记载除夕“贴天行帖(贴)儿财门于楣”。(注1)其中“财门”指的就是“钝驴柴(财)门”、“回头鹿(禄)马”春贴,为主家带来财富。(见注1)“钝驴柴门”已经失传,后人以蝙蝠招“福”的春贴则常见。

顺天行化,天官赐福。(宋碧龙/大纪元)

北宋王安石《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争把新桃换旧符”。宋代时,新年挂桃符的习俗流广,但是那时的桃符还不是红纸写的春联。南宋末年都城临安风俗志《梦粱录》记载除夕“钉桃符”:“士庶家不论大小家……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由此可见,桃木的桃符还是普遍于民间。

 春联何时普及百姓家

红纸写上春联、普贴千门万户是在明代,那时民间有称“春联”,而官府行文仍称“桃符”。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喜爱微服出行观赏春联,他下诏除夕前无论公卿士庶家,都要在门上加贴桃符一副。陈云瞻《簪云楼杂说》记述:“明太祖都金陵,于除夕前诏公卿士庶家,门外悉加春联,帝微行出观以为乐”。

春联在明代推广到民间,成了中华特色年俗。(容乃加/大纪元)

再看明代北京风俗记《宛署杂记》的记载,可以明了明代朝廷积极提倡春联,从中央下及各地方的实况。明朝明令各官府,从中央到地方府县在上任时、新年时都要贴桃符、门神;其他如土地祠、后宅门等处在新年也要贴“桃符”。甚至连贴多少副、公库给开支多少钱都有详细规定。(注 2)

显然,明朝因为朝廷的力量推展了春联普及各方。明代的文学著作《西游记》、《儒林外史》中都提到了“春联”。明代官吏、诗人也有仿效明太祖看春联的时尚。万历二十年进士、知名文学家、大胆革除弊政的袁宏道,在《己亥元日晨起》的迎新年活动就是拜圣人、与同署的官僚一同“骑马看年对”(“年对”就是迎新年的春联):

鸡鸣拜圣人,同官六七辈。……官卑心亦暇,骑马看年对。

清代“春联”盛行

从明代至清代,“春联”大抵代替了“桃符”的说法,“写春联”在一整个腊月(黄历十二月)都很热络,烘托过年节景气氛。

《燕京岁时记》记载一入腊月,文人墨客执笔、图润笔过年的热况。(注 3)

写好的春联,什么时候黏挂呢?清朝习俗, 祭灶神之后就可以黏挂了。门楹上挂上春联,好像换了新衣、将冬天的气氛转成春,千门万户果然是焕然一新的景象。

赏春联欣然之余,是谁设下了时间一点一滴把年岁转换了?岁岁年年联相似,联联岁岁年不同……

人间说十年河东、十年河西,风水轮流转;佛家则说行善积福。有副春联对子这样说:“积善之家长余庆  向阳门第早逢春 ”,有宋一代都颂“顺天行化”,证诸天地,亘古常新。

迎新迎春,春风送暖,万里乾坤一夜新!福赠诸君一联:

    岁岁年年报平安(横幅)
 戴德天地久士农工商乐厚土
 积善宅福长家户城乡庆有余

挂年画兴起福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宋碧龙/大纪元)

注释 1:北宋的《东京梦华录》记载了都城临除夕前,市井卖门神画、桃板、桃符,以及招财招福禄的驴、鹿马画儿的岁俗节景:“近岁节,市井皆印卖门神、钟馗、桃板、桃符,及财门钝驴和回头鹿马之行帖子”。

到了南宋,都城汴京杭州入了十月就开始竞售过年的吉祥饰物,《乾淳岁时记》记载“朝天门内外竞售大小门神、桃符钟馗、狻猊虎头及金彩缕花春帖”。《乾淳岁时记》和《武林旧事》都记载除夕“贴天行帖(贴)儿财门于楣”。

注释 2:桃符在明代因为官令而普及,拾掇《宛署杂记》记载二处:

各察院、京畿道、本府县各官上任,合用桃符门神等项银二十二两八钱四分。

各衙门新正:学院、按院、盐院公所各门神、桃符二副,共价一两六钱五分。太仆寺正堂、大门、二门、东西角门、土地祠、后宅门、大小门神、桃符各二十副,共价一两四钱三分二厘。少卿三堂,每堂中小门神、桃符各十一副,共价七钱八分八厘。礼仪房折门神、桃符价一两五钱,吏解。阴阳学中小门神、桃符三副,价一钱四分六厘。本县大门、二门、东西角门、后宅门、大小门神、桃符各十一副,共价九钱五分;粮匠、屯捕各官门神、桃符各二副,共价三钱四厘。每年礼仪房元宵折纱段价一两,吏解。以上俱本县行银支办。

注释 3 :清代的岁俗记文献《燕京岁时记》记载:春联者,即桃符也。自入腊以后,即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书写春联,以图润笔。祭灶之后,则渐次黏挂,千门万户,焕然一新。或用朱笺,或用红纸,惟内廷及宗室王公等例用白纸,缘以红边蓝边,非宗室者不得擅用。@*

-点阅【中华文化300问】系列-

责任编辑:方沛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年话年俗 家有嘉福
  • 国立传统艺术中心张灯节彩,热闹迎新年,农历新年期间打造“全台最有年味的地方”,多达两百场以上活动轮番上阵,除了年度驻园演出猴年应景大戏“孙悟空闹龙宫”,初一至初六由台北木偶剧团带来“真假孙悟空”布袋戏、台湾飞鸿馆龙狮团“祥狮献瑞”艺阵,狂马戏剧合作社则罕见以传统戏曲“唱灯谜”,不定期还有财神彩街发喜糖,堪称走春最佳去处!
  • 有人群的地方就有中华儿女,有中华儿女的地方就有中国年。祭天地,拜祖宗,舞龙灯,放鞭炮,一家人吃顿团圆饭⋯⋯热热闹闹的中国年,是五洲四海中华儿女的大节日,也正走向世界。在这辞旧迎新的日子里,一起来看看中国的传统习俗吧!
  • 日本最常见新年门饰布置、也是最主要的门饰有“注连绳”和“门松”,都是期待迎吉祥化凶厄的象征物。期待迎接好年的心态和中国过年民俗相似。中国人过年多在门上贴春联、门神画,其实在门上挂绳索、门侧放置小松树的年俗作法起源于中国…中国魏晋南北朝时代就非常普遍。
  • 过年民俗百问 “鸡”在中国年画中本有特别的意义。2017年是丁酉鸡年,有关“鸡”的年俗更是惹人玩味。古时除夕、新年在门窗上画鸡、贴鸡画窗花来驱鬼怪邪气,这起源在上古的尧帝时代就有传说,和神禽重明鸟有渊源。
  • 黄历2017年是丁酉鸡年。鸡年到,民间喜欢说“大鸡大利”,因“鸡”与“吉”同音,在中国年俗中是很受喜爱的一种动物。世世代代的华人有民俗在除夕、新年时画鸡、贴鸡画窗花以驱鬼怪邪气。常听到“金鸡报晓”、“金鸡报喜(谐音曦)”,以“金”形容鸡,含有大吉、珍贵的意味,那么为何称“金鸡”?真的有“金鸡”吗?
  • 欢喜过好年!除岁过年庆团圆是中国人的传统文化,岁除迎新春之际,游子纷纷返回乡梓。过年、新年常见的年俗、食俗有哪些?年糕发糕、甜粿菜头粿……对应什么吉祥象征?民俗集锦十二对联一一道来……
  • “春联”真是中国民俗文化中的喜宝,历代文人墨客的佳作集成中华文化的一宝,焕焕新联闪闪耀采,连接中华文化根本的道德文明,“福地行善喜自在 心田种德花来香 慈悲喜舍福寿全(横幅)”。欣逢鸡年,鸡年报喜大吉春联,“大吉大利”例如…还有各店家的春联和气生财妙对又俏皮有,趣表现本家“独门”的妙活巧艺。例如……
  • 祭祀灶神是中国文化中流传久远的年俗,上古周朝就规定了“祀灶”。东汉“黄羊祀灶”的本事记载于《后汉书》;现在的人“送灶神”的习俗几乎和唐朝作法一样。祭祀灶神含有什么奥义?再来看看“黄羊祀灶”文化典故示现的意涵。
  • “摇钱树,日落黄金夜装银”民谣一直流传着。“摇钱树”象征聚宝、金钱无缺,就是好福报,很多人都梦寐以求吧,尤其是过年迎新,“摇钱树”就成了许多家庭的心愿。清代的年俗中,就有布置“摇钱树”,欢乐过新年的年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