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琴海之旅(35)

千年的帝国都城──伊斯坦堡Istanbul(二之一)

作者:行云

土耳其伊斯坦堡圣索菲亚大教堂。(行云提供)

font print 人气: 757
【字号】    
   标签: tags: , , ,

续前文

土耳其伊斯坦堡圣索菲亚大教堂。(行云提供)

不少华人,对伊斯坦堡的历史和建筑,相对地比对西欧的历史和建筑来得陌生。伊斯坦堡的历史建筑,基本上可以区分成两大时期:在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那一千多年的建筑形式,被称为“拜占庭建筑”(Byzantine Architecture)。而在鄂图曼土耳其帝国那四百年的建筑形式,则被称为“鄂图曼建筑”(Ottoman Architecture)。后者一方面受到前者很大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带进了许多新的元素。由于两者之间不少相似的地区,所以一并介绍,会引起大家不少的混淆。因此我在这篇文章中,会先介绍“拜占庭建筑”,待到稍后一、两篇,再导入“鄂图曼建筑”。

我在另外较早的篇节中,曾经详细介绍过东方正教的建筑形式。(请参见拙作“爱琴海之旅(十一):探看东方正教教堂的建筑”。)其中提到说:西欧教堂的建筑平面图,大都呈长方形。但是东方正教教堂的建筑平面图,则大都趋向方形(或是像八角形那样的中心取向图形)。东方正教教堂的这种趋势,就是在“拜占庭建筑”里发展起来的。在君士坦丁堡兴起的最初两、三百年里,其实长方形和方形的教堂皆有所见。我在下面所要介绍的三座始建于君士坦丁堡早期的教堂,其中两座便是方形的,另外一座则是长方形的。但是后来方形的设计在君士坦丁堡占了上风,而成了“拜占庭建筑”的第一大特色。影响所及,成了后代东方正教教堂的范本,甚至连几座西欧的教堂,也深受其影响,其中有两座相当知名。一座是位在威尼斯的圣马可教堂(Saint Mark’s Cathedral),它其实是现存“拜占庭建筑”的史迹中,最为精致的珍贵遗产。另外一座,则是罗马梵谛冈的圣彼得教堂(Saint Peter’s Cathedral),它在最初几位设计师的手里,包括米开兰基罗,都是方形的平面。后来的设计师,才将它的一侧加长。

西欧教堂与东方正教教堂平面图的比较。(行云提供)

“拜占庭建筑”的第二大特色,是圆顶的广泛使用,与西欧教堂的尖顶或山形顶的发展趋势大异径庭。而且不少君士坦丁堡的教堂,除了中央有一座大圆顶之外,旁边还附有两个以上的半圆顶或是小圆顶。这种多重圆顶的传统,在东罗马帝国覆亡之后,深受其征服者鄂图曼土耳其的喜爱,而广为采纳在清真寺的建筑上。它也向东北传入斯拉夫人的地区,不过可能是要适应斯拉夫地区严寒多雪的气候,而逐渐转型成多个较小的洋葱顶。

美国旧金山Holy Virgin Cathedral教堂。(行云提供)

方型平面与大圆顶的结合,创造出宽阔的无柱空间,这与西欧教堂里被柱列大幅分割的空间大异其趣。再则,西欧的长型教堂让信众与圣坛之间,比较容易因为长距离而产生敬畏之心。而“拜占庭建筑”的方型设计,则让仪式的进行地点比较接近信众的分布中心。这反应出两种不同的教会文化。另一方面,这也为“拜占庭建筑”带来了几个挑战。其中最大的挑战,是大型圆顶的结构强度。不少大型圆顶就曾经在大地震中损毁,而需要重建。其他的挑战包括了如何将圆顶的重量衔接到其下的方形屋墙?以及大型圆顶的采光问题。这些挑战,后来都找到了精巧的解决方案。

土耳其伊斯坦堡科拉教堂镶嵌画。(行云提供)

“拜占庭建筑”的第三大特色,是其内部装饰以镶嵌画(Mosaic)为主。这和西欧古教堂以雕刻为主的趋势不同。而这些镶嵌画里大部分是肖像画,可惜的是:从726AD到787AD之间,和从726AD到842AD之间,兴起了几次很激烈的反对肖像画的风潮,史称Iconoclasm,许多古教堂的原始镶嵌画都被毁坏,今日所见的,大部分是这个时期结束后的补作或修复。

位在意大利半岛东北部的威尼斯共和国,在中世纪是一个举足轻重的势力(请参考另外一篇拙文:“威尼斯之美”http://dison-kuo.blogspot.com/2013/12/blog-post_2483.html)。它起先和位在君士坦丁堡的大主教关系良好,可是到了1200AD左右,双方的矛盾日益加深,在1202年誓师的第四次十字军,原本是要去攻打回教势力占领的地区,但是在威尼斯共和国的指使之下,却转向攻打基督教自己的要塞──君士坦丁堡。他们在1204年攻陷了君士坦丁堡之后,随即进行了大规模的迫害和劫掠,造就了十字军史上的最大丑闻。君士坦丁堡的许多杰出的拜占廷建筑,都在此次城破之际遭到了很大的破坏。相较之下,后来鄂图曼土耳其帝国对拜占廷建筑所作的改变及破坏,反而没基督教势力自己所作的破坏(以第四次十字军、及毁坏肖像画运动为最)那么严重。

鄂图曼土耳其帝国攻下君士坦丁堡之后,由于相当喜爱拜占廷建筑,所以不但没有作全面性的毁坏,连他们后来自己新建的清真寺,都深受拜占廷建筑的影响。不过他们将一些拜占廷教堂改装成为清真寺的过程,的确做了某种程度的破坏和改变。它们主要是:

(一)将祭坛及iconostasis(圣像隔墙)这类的基督教仪式装设拆除。

(二)将教堂墙壁上的镶嵌画(特别是肖象画)用灰泥覆盖。也有一些是将肖像面部毁坏的。

(三)在大厅内部增设清真寺特有的仪式设施,包括标示麦加(Meca)方向的壁龛Mihrab、《可兰经》领唱者所站立的高台Minbar、书写阿拉、穆罕默德、及几位早期的哈里发(Caliph)名字的展示牌……等等。

(四)在建筑外部增立呼叫集会用的高塔Minaret,数目从一到四,通常是越重要的清真寺,高塔数越多。

土耳其伊斯坦堡圣索菲亚大教堂。(行云提供)

@#

(点阅爱琴海之旅系列文章。)

──转自作家行云部落格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