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藏古艺.品尝古意

【文史】拙拙其貌 灼灼其华 毛公鼎沧桑史

中华重宝毛公鼎 1
作者:飞鸿踏雪
font print 人气: 2352
【字号】    
   标签: tags: , ,

毛公鼎之最:腹内铸铭32行500字,是举世最长的钟鼎铭文。
毛公鼎铸造的时代:西周宣王(公元前828~前782在位)时代,距今约二千八百年。

历史重宝毛公鼎 几度沧桑

历史重宝,西周时代的青铜器毛公鼎,从出土到珍藏为国宝,其中几度沧桑。

今人的古董拍卖,转手间即创天价的例子,时有所闻。毛公鼎不期然出土之后,几度辗转易手的传奇,令后代的古物古宝瞠乎其后;在诡谲战地风云下,更上演了抢救国宝的保卫战。

毛公鼎从沉埋之后,初次现身于清宣宗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在西周的都城旧址,今陕西岐山县。这里是古关中之域,从汉代至今,出土青铜器有数千件,当然“青铜器之乡”的美名非它莫属。

庄白村的一个村民董春生在村西沟里挖掘到了一个很有份量的“大香炉”,一个金属三足鼎。清理之后,鼎内壁密密麻麻的金文展现出来了,可是都是一般人看不懂的文字。

毛公鼎内壁上铭文(国立故宫博物院)

各家逐鼎中原

毕竟这是一个不寻常的古物,古人说“鼎”足而立,这个鼎应该有很久远的历史吧?消息传开,远在北京的古董商也都听说了。当时,北京最大的古董老铺是永和斋,开办于道光初年。斋主两兄弟苏兆年和苏亿年联袂赶往当地,出价白银300两购得了古鼎。

之后,毛公鼎被密藏在西安十年。这是一件各方都要争夺的宝物,据说,董春生土地邻界的村人告官争取,古董商也加入了争逐战。古董商密藏宝鼎、高挂天价等着识货的人上门,下一位买主则在家族和钱的因素中等待时机。

这一位买主就是北京金石学家、收藏家陈介祺,他以进士任翰林院编修,年纪轻轻就以诗文闻名,对金石考释、收藏特别钟情。毛公鼎面世那年,他刚刚倾重金买下一件青铜器宝物“聃毁”。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他以一千两白银从苏亿年手中购入毛公鼎,这是他当家作主的次年。

毛公鼎铭文拓片(国立故宫博物院)

陈介祺得了举世珍宝,也深知“怀璧之忧”而有“怀璧之惧”。他将毛公鼎深藏密室,密不示人,只给了三位同行朋友文字拓本作为研究之用。陈介祺保有毛公鼎30年,进行研究考释,他珍惜毛公鼎,也不容他人玷污。在他的收藏品目录中仅有一本以“大鼎”记录,朋友们都无法从他口中知道毛公鼎的下落。

公元1882年 ,陈介祺病故后,次子继承了“大鼎”,再传孙子陈孝笙。陈孝笙对钱很执著,违背庭训而营商,开了药铺和钱庄。当时端方任两江总督,有钱有势也想附庸风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端方以白银一万两和附带条件,带诱带骗将毛公鼎买到手。后来附带条件不兑现,陈孝笙发现被“骗”,一病不起。拥有重宝的人作非分之想,反断送了福分。

经过67年,毛公鼎的市价从300两白银,涨到了一万两白银。

有钱有势的两江总督端方买得毛公鼎当作的炫耀财,但是不久他就命丧黄泉,家道中落。有外国记者出价收购但没有得手,毛公鼎辗转典押银行,又流入古鼎商之手,爱国人士也开始呼吁保护国宝。

毛公鼎(国立故宫博物院)

后来北洋政府交通总长、大收藏家、书画家叶公绰在离上海很近的一个古鼎铺发现了毛公鼎。这时,他已经知道外国都想染指毛公鼎,便以假名买回密藏上海家中。好险!就在58天后,日本军队随后就搜到了那家古董铺。

保卫国宝 仿造膺品

抗日期间叶公绰嘱托侄子叶公超(后来曾任中华民国外交部长)妥善保管毛公鼎,有朝一日可以献给国家。后来,叶公超被日军逼问时,坚持不供出毛公鼎的下落;叶公绰为救侄子,制造了一只假鼎上交给日军。

叶家竭力保管毛公鼎,在时代风云诡谲中,从上海辗转香港,又运回上海。战争中家道困难,叶家把毛公鼎典押给银行。后来巨商陈咏仁出资300两黄金赎出毛公鼎,叶家与之有约日后赠给政府。

1946年,陈咏仁将毛公鼎捐赠给国民政府。次年毛公鼎由上海运至南京,收藏于中央博物院,1948年,随中华民国政府迁至台湾,现收藏于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毛公鼎与翠玉白菜、肉形石并列合称“故宫三宝”。(待续)
@*#
(点阅【品藏古艺.品尝古意】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方沛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国大陆陕西省宝鸡市侯家大院西周墓葬挖掘又有新发现,今天下午清理出土了一件青铜器。至此,考古人员在这座墓葬中共已清理出土完整的青铜器四件、玉器一件,青铜器残片两件。新华社报导,地处宝鸡市金台区西街办事处长青村的侯家大院后院土崖,九月七日因暴雨发生坍塌,坍塌的崖面上暴露出青铜鼎等文物。经文物部门初步勘察,认定这是一处西周墓葬。宝鸡市组织考古人员从九月十日起对这座墓葬进行挖掘。
  • 青铜器物是铜锡合金,有较强的硬度,不像瓦当砖瓦、甲骨陶瓷及书画碑帖等易于破碎,而是便于长期收藏。再则青铜器皿形态各异古朴典雅,线条畅达,这也是其他古玩所无法企及的。
  • 中国古代的青铜文化十分发达,并以制作精良,气魄雄伟、技术高超而著称于世。 奴隶主把青铜器作为宴享和放在宗庙里祭祀祖先的礼器。青铜器不是一般人可以拥有的,它作为一种权力和地位的象征、一种记事耀功的礼器而流传于世,并非使用品。
  • 三千多年历史的西周青铜器倗季凤鸟大尊,今天在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亮相。这是保利博物馆从海外征集而来的青铜重器。新华社报导,凤鸟大尊通高四十九公分,身长四十一公分,胎体厚重,质地精良,保存良好。通体表现一只昂首挺立的凤鸟形象,头顶花蕾状高冠,双睛圆鼓,勾喙前伸,双翅上展,长尾披垂,气宇轩昂,卓然不凡。
  • 1939年,在河南安阳市出土了一尊距今3000多年的商代青铜器,司母戊大方鼎。鼎高1.3米,口长1.1米,宽78釐米,壁厚6釐米, 重832.84公斤。鼎两侧有立耳相对,呈长方形,四足鼎空,所铸花纹均以云雷纹为底,腹内壁有铭文“司母戊”三字。据考证,司母戊大方鼎采用了陶范铸造法,含有:铜(84.77%),锡11.64%,铅2.79%,和其他微量金属元素0.8%。传说此鼎是商王文丁(BC 1112-1102)为祭祀他的母亲-戊而铸造,是当今世上最具代表性的青铜器之一。
  • 【大纪元3月27日报导】(中央社记者罗广仁台北二十七日电)台北故宫的陈展文物中,“翠玉白菜”和“肉形石”是人气最旺的两大国宝,也是观众到故宫必赏的文物。翠玉白菜在清光绪时期陈设于光绪皇帝瑾妃寝宫的永和宫,传说是瑾妃的嫁妆,象征其清白,并企求多子多孙。肉形石则是来自清雍正后帝王寝宫养心殿的三希堂。
  • 透过呼吸就能让西周“毛公鼎”回复到2800多年前的样貌,藉由声音就能还原“清明上河图”500个故事场景;微软亚洲研究院今天展现如何运用新科技,将故宫古文物变得活灵活现。
  • 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正馆302陈列室即日起展出,以白菜为主题拱绕超人气国宝《清 翠玉白菜》的《清 翠玉小白菜》、《清 翠玉白菜花插》及《清 园蔬图玉笔筒》玉器群集的园蔬趣味,首度将馆藏三颗翠玉白菜同时亮相,故宫欢迎海内外民众前往参观。
  • 9月29日(周二),位于旧金山的亚洲艺术博物馆举办了建馆五十周年特展,并且宣布2016年夏季,将有“皇帝品味: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精品展”,会首次迎来台湾国宝级的文物──“肉形石”。
  • 现代学界尚不清楚古代蚀刻装饰技术是如何做到的。蚀刻装饰,即在春秋战国时一些铜剑、铜矛上饰有菱形的花纹或火焰纹。菱形花纹的凹槽由蚀刻而成,然后以含有铜、锡、铁、硅等元素的另一种合金与兵器的青铜基体接触,通过接触面上的扩散,形成美丽规则的纹饰。譬如越王勾践剑、吴王夫差矛均有这种蚀刻装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