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受压力 赢得第一(下)

作者:孟宪腾(台湾/ 小学教师)
font print 人气: 250
【字号】    
   标签: tags: , , ,

 

输了比赛的孩子,像是失了魂似的,而我不断苦思鼓励他们的方法,但是,也不知如何是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老师,我们来听神韵交响乐团平复一下心情。”忽然明伦高声对我说。

对了,我每天午餐时间都会播放神韵交响乐团演奏的乐曲,今天竟然忘了。于是,我打开电脑开始播放“草船借箭”,这是他们听过数遍,相当熟悉的乐曲。一阵阵的小提琴声仿佛让人看到蜀汉士兵入列成阵的壮盛军容,不久,法国号和二胡犹如周瑜与孔明正在对话。周瑜要孔明监造十万支箭应敌。

孔明从容不迫的说,“只要三日,便可交出十万支箭,愿意立下军令状,如果三日办不成,甘当受重罚。”听到这里,我对孩子们说,蜀汉不联吴制魏就没有生存空间,要联合吴国,周瑜又要设计陷害他,你想这样腹背受敌的情境压力有多大,但是,孔明还是忍受得了。只有忍受得住压力的人才能成功。

不久,乐团大锣响起。好像让人听到声音在浓雾弥漫的夜色中回荡,草船即将出发。我接着说,尽管遇到困难,但是孔明仍然勇往直前。我们也是一样,必须忍受暂时的挫折,才能得到最后的胜利。最后,“草船借箭”演奏即将结束,指挥米兰‧纳切夫指挥棒用力一挥,乐团仿佛奏出“谢谢曹丞相赐箭!”的欢呼声。明伦又大声说:“对啊!我们又还没输,只是一胜一和而已了。还是有胜算的。”“明伦说的对,只要大家用心跑我们一定可以夺得冠军的。”我说。

听完我的话,孩子们加快吃完午餐并迅速收拾。我在黑板上写下“赶快休息,跑出第一。”几个字,然后要他们赶快趴下。我安静的坐在椅子上,眼睛紧盯着墙上的时钟。秒针一格一格的移动,不久,我开始听到微微的鼾声。

“1点了,赶快醒来。排队准备暖身。”叫醒孩子后,班长雅竺开始整队。“快一点啦,这都什么时候了。”,几个动作较慢孩子也在副班长阿尧的督促下迅速入列。这时,思婷突然大喊,“不好了,奕伟说他头痛中暑。”我走过去问奕伟:“还可以跑吗?”奕伟点了点头。

雅竺一面为他搧风,一面对思婷说:“你去护士阿姨那里拿冰袋让他冰敷。”明伦也走过来拉了拉奕伟的手说,“你是我们的主将。加油一点。”同学们纷纷过来为他加油。“六甲、六甲、六甲,加油、加油、加油。”全班的孩子围成一圈,大家手叠着手高声大喊。全班士气高昂的迎接比赛的到来。

“碰!”起点裁判枪声一响,第一棒奕伟就如脱缰的野马般冲了出去,只见他与乙班的选手并驾齐驱,几乎同时到交棒给下一位选手。但是,乙班的第二棒是强棒,渐渐将我们班抛在后面。“加油!加油!”我双手挥舞大声喊着。只看见第三棒的明伦卖命的往前追赶,这时,思婷挥舞着班旗在运动场中间的草地大声加油。

几棒后,棒子传给了长脚凯贞,凯贞迈开大步向前追赶。10公尺、5公尺、1公尺凯贞越跑越接近对手。“追过去了!”所有的人高声欢呼。接着看见,后面接棒的同学一个个拼命往前冲。最后一棒阿尧以胸口压线抵达终点的那一瞬间,思婷又哭又跳的大喊,“赢了!赢了!老师,阿尧赢了!”

“是我们班赢了!我们赢了!”我大声的说。思婷又哭又笑的点了点头说,“我们赢了!”

(全文完)◇

责任编辑:黎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尽职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顺顺当当、成绩优良,长大后能成就一番事业,即获得成功。培养出一个“成功”的孩子没有一定之规,不过新近的心理学研究发现,个人的特质可以预见其成功,毫不意外,这些特质很多都受惠于家教。
  • 昨日一名20岁理工大学护理学院的女学生,在将军澳堕楼身亡,是9日以来第七宗学生轻生事件。昨日在一论坛上,有中学生指所有的压力来自扭曲的教育制度及社会的价值观,一切以成绩为先。学者则呼吁给予教师及学生空间。
  • 有很多无法察觉的心理习惯,例如抱怨、受限信念(Limiting beliefs)、怪罪他人、沈缅过去、拒绝改变、寻求认可、消极的自我对话等等负面习惯,严重地阻碍我们通往成功的道路。你必须一一地找出来,然后改掉它。
  • 让孩子进入梦寐以求的大学固然是学生与家长们的共同心愿。然而当孩子步入大学之后,应该如何计划才能使大学生活既丰富、又能为日后的就业铺路呢?
  • 明天开学,考生升学考试倒数。专家说,学生应培养正向抒压,家长应多陪伴、别投注梦想压力在孩子身上,以免孩子陷负向压力循环,造成心理问题。
  • 业内专家Lynn Taylor是《驯服糟糕的职场暴君:如何管理幼稚的领导行为并在工作中腾达》的作者。她近日谈论了那些聪明(smart)以及执行力强的(driven)人才在度假的时候都会做些什么,希望对即将度假的你会有所帮助。
  • 我们已经知道,儿童都会努力追求优越感。父母或教育者的责任,就是将他们的努力追求导向有效、有益的面向。他必须确保,孩子的努力可以获得心理健康与幸福,而非精神疾病、身心失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