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摘:迦陵谈诗二集

作者:叶嘉莹

清 谢荪〈荷花图〉。(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128
【字号】    
   标签: tags: , , ,

中国的语文乃是以形为主,而不是以音为主的单体独文。在文法上也没有主动被动、单数复数及人称与时间的严格限制。因此在组合成为语句时,乃可以有颠倒错综的种种伸缩变化的弹性。再加之以中国过去又没有精密周详的标点符号,因此在为文时,便自然形成了一种偏重形式方面的组合之美,而忽略逻辑性之思辨的趋势。骈文之讲求整齐谐合的俪偶,散文之讲求短长高下的气势,便都是为了一则这种富于弹性的语文,本来就适宜于纯然形式之美的讲求,再则,也因为有了这种形式上的俪偶或气势,才能补足中国语文本来没有标点符号所造成的不便阅读断句的缺点。

这种语文的特性表现于中国的说诗传统,自然便形成一种偏重文字形式之美,而在内容上却只能掌握笼统的概念,且不长于精密之分析的结果。中国旧传统的说诗人,曾经极优美地发挥过这种语文特色,为我们留下了不少本身具有极高之文艺价值的文学批评著作。近年我在国外中国文学的班上,曾讲到几段陆机〈文赋〉和刘勰《文心雕龙》的译文。即使是透过英文翻译,还使不少外国学生对于中国古代作者能写出如此体验深微而文字优美的文学批评,赞赏不已。

不过就理论之分析来说,则中国的文学批评实在不及外国文学批评之富有逻辑之思辨性,乃是不可讳言的事实。即以〈文赋〉而言,其中有一段论及写作时意识之活动及其浮现为文字的经过,陆机曾写过如下的话说:“浮天渊以安流,濯下泉而潜浸。于是沉辞怫悦,若游鱼衔钩而出重渊之深;浮藻联翩,若翰鸟缨缴而坠层云之峻。”又如《文心雕龙》论及神思与写作之关系时,刘勰也曾写过如下的话说:“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这种把抽象之思维化为具体而优美之意象的表现,以及整饬而和谐的音节句法,乃是中国文学批评家之所优为。

可是西方人论及创作的意识活动,则可以有意识、意识流、潜意识、集体潜意识等多种精微细密的理论分析。即使仅以他们所使用的这些富有逻辑思考性的术语,来与中国批评家所使用的具象的比喻及玄妙的“神思”等术语相比较,我们也足可以清楚的看到,中国与西方的文学批评在性质上之根本的差异了。

虽然西方的文学理论乃是就西方的文学现象所归纳出来的结果,并不能完全硬生生地把它们勉强应用到中国文学批评方面来,可是他们的研究分析的方法以及某些可以适用的术语,乃是有助于我们参考之用的。何况自白话文及标点符号通行使用以来,对于以白话文来写中国文学批评的文字,在精微的分析解说方面也有了不少方便之处。因之,如何来整理中国宝贵的古代遗产,使我们一方面能保存古代传统固有的精华,一方面能使之有理论化、系统化的补充和扩展,这当然是我们今日所当努力的工作。(本文仅限网站刊登)

──节录自《迦陵谈诗二集(三版)》/三民书局

《迦陵谈诗二集(三版)》书封/三民书局提供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读中国的旧诗,就不能平板地读,而是要按照旧诗的平仄读,而且要学会吟诵,当吟诵得很多很熟的时候,出口就是合乎平仄的句子,很容易就学会了作诗。
  • 母亲仿佛三春的太阳,照亮孩子,培养他成长,因此孩子对于母亲,再孝顺的回报,也显得微不足道了。
  •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最后接出这句话,而这一个长句不是李后主自由选择的,是这个词的调子,这个音乐,到了这里就该是这么长的句子。长句的节奏跟感情配合得非常好,由花到人,这么短暂、美好的生命就消逝了。
  • 不知谁说的,大学是人生的黄金时代,但到了大三,已是夕阳无限好了。因为过了这个暑假,到了明年骊歌唱罢,出得校门,就前途未卜了。
  • 父亲在那短短的两年中,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是种下了怎样深切的师情,以至于到了半世纪后的今天,许多世事都流水般的过去了,无痕迹了,一个乡下老师的两年的感情却是这样恒久,没有被年月冲掉。
  • 每回我家母猫生小猫时,我妈妈总用一个深深的大木桶,拿旧衣服垫得软软的,放在她自己床边,让母猫带着小猫睡在里面,不受一点打扰。
  • “妆扮”是戏剧的要素之一。我国自从优孟为孙叔敖衣冠,巫觋为〈九歌〉中的神灵以来,已启戏剧妆扮的先声。戏剧的妆扮,演员的性别和所饰演的人物,不必求其一致﹔也就是男可以扮女妆,女可以扮男妆;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但若考其源起,观其时代风气,那么对于我国古典戏剧的了解,必然有所助益。
  • 在元燕南芝菴两百多年后的明世宗嘉靖年间,江南出了一位戏曲大师魏良辅。而历来对于魏良辅和他创发的“水磨调”,除了“昆山腔”是否他创立之外,尚有三个疑点:其一,魏良辅的籍贯到底是豫章、太仓,还是昆山?其二,魏良辅到底是官至山东左布政使的显官,还是兼能医的曲家?其三,魏良辅创发“水磨调”是凭一人之力还是兼取众长?
  • 暗律是潜在字里行间的一种默契,藉以沟通作者和读者的感受。不管散文、韵文,不管是诗是词,暗律可以说无所不用。它是因人而异的艺术创造的奥秘,每个作家按照自己的造诣与颖悟来探索这一层奥秘。有的人成就高、有的人成就低。
  • 男女互为反串,固然有其时代背景和社会因素,但就戏曲的搬演来说,自然还是以“本色”为佳。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