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文化远播‧璀璨中华文化‧工艺之美

古中国最美宝镜 在日本展放大唐光彩

作者:飞鸿踏雪

唐代 平螺钿背八角镜 图(飞鸿踏雪/大纪元)

font print 人气: 2078
【字号】    
   标签: tags: , , , ,

从汉代开始,迢递丝路展开中华文化的盛世辉煌。东方丝路的终点止于日本,这里曾是大唐文化绚烂霞光到达的东端。时代变迁,唐都长安土里埋,大唐文化风华早已霞光远射世界各地,日本的东大寺“正仓院”正是收藏一道道大唐文化绚烂霞光的聚宝库。

如果你在2019年10月中到11月下旬间来到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刚好可以一睹从唐代传来的宝物风华,助你启开记忆的通道,上溯一千三百年,接上唐代盛世,一览唐盛世的工艺、美术和文人风采,贴近中华文化的璀璨。[1]

正仓院的大唐光彩

“正仓院”在1998年成了世界文化遗产,院中保存了9千件的宝物(这次展出的内容仅仅116件),历史上溯公元八世纪中期(日本奈良时代),主要宝物是与唐朝文化交流的收藏品。[2]

日本正仓院。(Moja/commonswiki)

从展出的宝物上可以窥见唐代文化的造境与成就,比如:平螺钿背円镜、平螺钿背八角镜、螺钿紫檀五弦琵琶、紫檀木画槽琵琶、金银平文琴、白橡绫锦几褥、缥地大唐花纹锦绣、花毡、银薰炉、铜薰炉、铜香炉等,这些都是公元八世纪中期从唐代输入的宝物,今天则是人类的文化遗产。

中国最美的铜镜  平螺钿宝镜

唐朝的铜镜有中国最美的铜镜之称,尤其是以平螺钿工艺[3]作成的螺钿镜,聚集了稀有的螺贝和奇宝。正仓院藏品平螺钿背円镜、平螺钿背八角镜都是来自八世纪时唐代的高贵华丽宝镜,集合了当时世界各地的珍宝镶嵌成的珍贵实用工艺品,展现精良的工艺水准。

平螺钿背円镜的圆径约27公分,镜背镶嵌装饰的珍贵材料有夜光螺贝、中国和缅甸的琥珀、阿富汗天青石、伊朗的土耳其石、东南亚的鳖甲等等。镜子在中华文化中是辟邪的象征宝物,平螺钿镶嵌背面的豪华镜子,在夜里夜光贝会发出珠光,更是珍稀。

正仓院展物 唐代 平螺钿背八角镜 局部图。(飞鸿踏雪/大纪元)

传自唐代的平螺钿背円镜、八角镜高雅华贵,其制作技术反映唐时平螺钿的高超水平。螺钿镶嵌镜子展现玲珑有致的立体感,不同的材料凸显着各自的光华,又调和地融合成一体,组成美丽的图案。从八世纪到当今,跨越一千三百年,这平螺钿背円镜、八角镜宛然如新,光华奕奕。

细细端详,可以发现每一片细致的贝片上,都有工笔刀画,刻画的花、叶、鸟、鸭各有姿态。五彩缤纷的画面上,若隐若现古典优雅的规律美。象征天国世界的宝花是螺钿画面的主角,花瓣由红宝石片作成,片片花瓣上都晕染出花心的图案。四朵、五朵或是六朵宝花组成圆圈,有的宝镜达到三圈,还有对对鸳鸯、飞鸟相伴隐身螺钿圆镜之间,凸显天上、人间的美好愿景。

古代中国平脱螺钿工艺  深刻影响日本

“螺钿”又称螺甸、螺填、钿嵌,“平螺钿”就是平脱螺钿的工艺,是在漆器或木器上镶嵌螺贝片并且磨出平滑表面的装饰工艺,常见加上金、银箔作装饰。螺钿片的主要材料是散发美丽光彩的螺贝壳,在夜色中还能散发出光晕,自古以来就受到中华民族先人的珍爱,并且创造出螺钿装饰工艺。

周代时,已经有了螺钿漆器,在漆器的朱画中用贝壳、金、玉等材料装饰镶嵌。唐代经济发达文化鼎盛,工艺美术更推展一波高峰,成就远远超过前期,金银螺钿漆器大放异彩,风格华丽精美。白居易的诗《琵琶行》写道:“钿头云篦击节碎”,钿头云篦就是装饰螺钿的发梳。螺钿、雕漆等技法施展在器物制作上相当费时,价格也很昂贵,应用很广泛,在唐代时极为盛行,并且影响了其它国家。

正仓院的世界展。展出小单张广告上,左为平螺钿唐镜(局部图),右为平螺钿琵琶。(飞鸿踏雪/大纪元)

螺钿的镶嵌图案是一绝,将选用的螺蚌壳和各种宝石,细致地嵌入预先雕成的凹形图案内,再髹上一层光漆,然后磨平抛光使其露出钿片,制作成色彩艳丽的嵌螺钿器物。这制作过程非常繁琐,而且最关键最困难的就是设计,要将贝壳、宝石和各种材料,镶嵌成一幅绮丽的画面。在八世纪时,传入日本天平朝的唐代螺钿镜就是极致螺钿工艺美的代表。

中国漆器螺钿工艺技术,在往后的岁月中,深刻影响了日本的漆器螺钿工艺的发展。而且,螺钿工艺品,除了镜子,也应用到乐器、香炉上、家具上,展现稀世的华美。镜子的材料汇集了世界的珍稀之宝,旁证了唐代开阔的文化、贸易交流的景况。

参注

[1]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在2019年10月14日到11月24日,举行御即位纪念特别展:正仓院之世界。精选了116件宝物与世人会面(分前期和后期两展程,更换部分展出宝物)。展物区分为五方位,十年难得一见的宝物形成了引人的热潮。

[2] 本次御即位纪念特别展展出的唐代宝物
一、日本古代天平朝光明皇后献给东大寺的宝物:
1. 细字法华经(唐代七世纪,公元694年)含经筒
2. 平螺钿背円镜
3. 平螺钿背八角镜(唐代八世纪)
4. 海矶镜(唐代八世纪)
5. 银平脱盒子
6. 红牙拨镂碁子
7. 绀牙拨镂碁子

二、华丽的染织艺术
1. 缥地大唐花纹锦绣
2. 白橡绫锦几褥
3. 花毡

三、名香世界的香炉
1. 白石火舍
2. 白铜火舍
3. 银薰炉
4. 铜薰炉
5. 黄铜柄香炉
6. 赤铜柄香炉
7. 黄铜合子
8. 赤铜合子

大唐传日本的银薰炉,下部是日本明治时代补上的。(公有领域)

四、乐器工艺 琵琶
1. 螺钿紫檀五弦琵琶
2. 紫檀木画槽琵琶
3. 红牙拨镂拨

五、工艺美的共演
1. 白石镇子 青龙‧朱雀
2. 白石镇子 白虎‧玄武
3. 动物纹带饰板(公元前1—2世纪,西汉)

[3] 螺钿工艺

螺钿作法
螺钿工艺有厚螺钿、薄螺钿(又称青背涂)两大类,以装饰的贝壳厚度来区分,工序也略有不同。平螺钿法先将贝壳内侧薄片剪裁成纹样,再黏贴在器物(如:铜器)的漆面上,接着以漆涂满周边,继而研磨抛光再镌刻、雕凿花纹,称为“錾花”,制成精致的艺术效果。

螺钿技术和漆这种天然塑料结合成一对螺钿工艺的好搭档。漆的汁液经过了过滤和精制,可作成生漆和不同种类的漆,漆的胶黏力、防水性、防腐性、耐热性、耐久性,超越了任何涂料,涂膜的硬度和光泽度、黏合力等都非常优秀,化学漆比不上。

平螺钿工序

摹稿制图:在螺钿片上画出图形花样。
螺钿材料的处理:事先处理软化贝壳,切割贝壳,用笔、针刀切割出钿片花样
贴付钿片:在上漆的平滑胎体表面绘制设计图形,再以骨胶黏贴钿片,组成图形,并且用小熨斗烫平(温度介于60—70度之间)。
擦拭:将多余的骨胶擦拭干净。
固定:上漆细心填满钿片的空隙,加以固定钿片。
髹光漆:放置待胎体表面干燥后,再涂上光漆数次。
研平磨光:用竹篾尖端刮除钿片上的漆膜,再研磨贝壳图案,造出齐平光整的效果。
錾花:镌刻、雕凿花纹。
完工:擦漆推光。

参考资料:

台湾文化部《台湾大百科全书》

东京国立博物馆  御即位纪念特别展:正仓院の世界(展出目录与介绍)

@*#

-点阅璀璨中华文化的亮点系列

责任编辑:王愉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文徵明以“白描法”钩出娉婷玉立的莲花,用极婉约匀称的细线来钩勒。为了显现花瓣的精气有神,画瓣尖,下笔时先以书法中的“顿笔”为之,再提笔上来,一上来就见真章了。我们看到文徵明的花瓣线条是那么细致温和,好像随手不经意地就画出来似的,柔中带刚,刚中有柔。显得韵味无穷。
  • 南梁 张僧繇《雪山红树图》(台北故宫博物院提供)
    光凸凸的山,除了轮廓线以外,不添加任何线条也就是没画皴法。 这幅画怎么和常见的中国山水画迥然不同呢?
  • 来自比利时的法兰德斯风格画家安东尼‧范‧戴克(Anthony van Dyck,公元1599年–1641年)是一名臻求完美的肖像画家。他最著名的作品是替英国国王查理一世所绘的肖像画,优雅地呈现了查理一世和他的宫廷样貌。范‧戴克也是一位色彩大师,他善于运用色彩和大胆的笔触来表达光线、物体的移动和布料质地。这项特长也让他得以在作品中描绘出高度精准却仍具有绘画特点的蕾丝质地。蕾丝这种非常精致又复杂的布料是16至17世纪时富有的艺术赞助人流行配戴的服饰配件。
  • 华丽夸张的定型角色(stock characters)、简单的情节、即兴对白和户外表演,是即兴喜剧(Commedia dell’Arte,又译艺术喜剧)的核心特征。其幽默剧情常围绕着年轻恋人的种种考验。演员们不受台词限制,可以根据观众的反应调整表演。这些喜剧常含有对时政的讽喻和接地气的幽默,可以巧妙避开查禁。这种意大利民间戏剧形式也成了18世纪洛可可(Rococo)艺术运动的理想题材。
  • 冬天多少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沉闷些,有些人觉得天空乌云密布缺少阳光令人提不起劲来。但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就算在最昏暗的日子里也有色彩。最近我坐在一家咖啡馆里望向天空,当天刮风下雨天色昏暗,天空不再出现彩虹,反倒像是大理石般带点细微的灰色、蓝色甚至紫色。
  • 意大利伟大的艺术宝藏之一是位于帕多瓦(Padua)的斯克罗维尼小礼拜堂(Scrovegni Chapel)。是什么让小小的斯克罗维尼神妙不凡,且意义重大?
  • 丁托列托在自己画室的墙壁上写有这样的座右铭,作为灵感之源的提醒:“米开朗基罗的造型与提香的色彩”(Il disegno di Michelangelo ed il colorito di Tiziano)。《创造动物》这幅画是向两位大师致敬之作:丁托列托动态地描绘了神体,并满怀愉悦地赞美自然界。此画如今收藏在威尼斯学院美术馆(Gallerie dell'Accademia)。
  • 美国作家史丹利‧霍洛维茨(Stanley Horowitz)写道:“冬天就像蚀刻版画,春天是水彩画,夏天像油画,而秋天是综合四季的马赛克(镶嵌画)。”几世纪以来,诗人与作家用笔歌颂四季,而画家用色彩使之流传千古。
  • 聚会宴饮的传统,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早期。在古希腊,有一种称为“会饮”(symposium)的特殊宴会,是当时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随后,宴饮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十分盛行,并以不同的形式传承至今。
  • 早在1855年,也就是多雷(Gustave Doré)二十三岁时就计划为但丁《神曲》着手绘制插图。他的艺术才能大多体现在为文学作品创作插图上。除了神曲之外,他还为其它文学名著制作精美的插图,如《圣经》、《失乐园》、《唐吉柯德》等等,而神曲插图的面世,即被大众认为文学结合视觉艺术的一大杰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