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身边的贤人

【文史】让皇帝为之流涕哭泣的忠义之臣

北宋最后一任宰相何栗
文/宗家秀
徽宗宣和年间,朝政被蔡京、王黼等“六贼”把持,何栗弹劾王黼,屡屡得罪权贵,一度被罢黜,后被钦宗召回,为相辅政。图为宋徽宗赵佶《听琴图》(局部)。(公有领域)

徽宗宣和年间,朝政被蔡京、王黼等“六贼”把持,何栗弹劾王黼,屡屡得罪权贵,一度被罢黜,后被钦宗召回,为相辅政。图为宋徽宗赵佶《听琴图》(局部)。(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1894
【字号】    
   标签: tags: , , ,

面对国破君虏,他无力回天,遂绝食而亡,以死报国。死前他曾对金兵说:“忠臣事奉君主,需要死时毫不犹豫。我不考虑家室,但我双亲年老,我死后请不要马上告诉他们……”

他辞世的时候,只有39岁。

梦中有人告诉他考题

何栗,字文缜,宋仙井监(即今四川仁寿县)人,仪表堂堂,才华横溢。

何栗在太学读书时,看相先生孙黯给他算命,说他命极贵,要大魁天下。何栗问:“哪一年中状元?”看相先生说:“乙未年。” 何栗追问:“何时入相?”答:“不出12年。”

但是,看相先生也算出来:何栗入相后,将客死异邦。

何栗去赶考的时候,途中宿于庙,做了一个梦。梦中有人告诉他,殿试将是道家方面的内容,他没放在心上。进京后,又做一梦,内容与前一梦相同。

后来,何栗寄宿在一位朝廷大臣家,又做一梦,梦里有人非常明确告诉他:徽宗所注《道德经》即将到他手里,要熟读。果然没几天,这位大臣得到了一本徽宗校注的《道德经》。

何栗便手录一份研习。政和五年,殿试在三月举行,策题围绕着“道”展开,27岁的何栗一举夺魁,高中状元。那年正是乙未年——政和五年(1115年)。

徽宗非常赏识何栗。据传,何栗中状元后衣锦还乡,徽宗题写“何郎面馆”四个大字,赐予何家开的面馆,全城百姓,潮水般涌向“何郎面馆”,观瞻状元丰采。何栗的两位弟弟那年也中了进士,他们三兄弟被誉为何家“三凤”。

何栗像,取自1921年修《浙江上虞嵩镇何氏宗谱》。(公有领域)
何栗像,取自1921年修《浙江上虞嵩镇何氏宗谱》。(公有领域)

弹劾权贵

何栗历任秘书省校书郎、京畿学事、主簿员外郎、起居舍人、中书舍人兼侍讲。他博学敢言,正直不阿,徽宗准备升他为谏官,因朝臣非议何栗与苏轼有乡党之嫌,他被放遂宁知府。但何栗在那里干得很不错,不久复调回京,任御史中丞。

当时,朝政被蔡京、王黼等“六贼”把持,腐败不堪。丞相王黼善佞,骄奢淫逸,贪得无厌。他利用权力搜刮民脂民膏,卖官鬻爵。当时一个“直秘阁”,就卖到三千贯,“州通判”卖五千贯,民愤极大。

何栗搜集了大量王黼罪证材料,上章弹劾王黼的15宗大罪。王黼心虚,竭力为自己辩护,又提出辞职,想躲过此劫。

宋徽宗犹豫不决。王黼虽上书请辞,但仍未交出宰相官印。何栗又连上七道奏章弹劾他。后来徽宗迫于压力,罢免了王黼等同党。何栗却因屡屡得罪权贵,被罢黜,再度流放江苏泰州。

1125年12月,金兵南下,消息传到开封,宋徽宗颁“罪己诏”,禅位太子赵桓即位,是为钦宗,改元靖康。

1126年,何栗被召回,任御史中丞,接着加升为翰林学士,进尚书右丞兼中书侍郎、参知政事,为相辅政。

此时,离何栗状元及第那年刚好是不出12年,看相先生又说准了。

力主抗金

(传)金杨邦基《聘金图》巻(局部),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公有领域)
(传)金杨邦基《聘金图》巻(局部),描绘四位宋使出使北疆与金议和,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公有领域)

虽为一介书生,何栗却是个决绝的主战派。

金军大举南侵,宋钦宗赔送金人大量财物,金人不满意,要求北宋割让中山(今河北定州)、河间(今河北)、太原三镇,并下了最后通牒:再过10天北宋谈和使者不到,就挥兵开封。

大臣唐恪等都主张将三镇割让求和,何栗坚决反对:“金人狡诈,出尔反尔,割三镇,金军亦来;不割三镇,金军亦来。三镇乃重地,不可放弃!”宋钦宗优柔寡断。

何栗力排众议,他扼腕疾呼:“河北百姓是我炎黄子孙,弃三镇则如弃赤子。难道身为父母,就如此不怜惜天下百姓的吗?”钦宗顿时了悟,站在了何栗的一边,拒不割让。

1126年9月,钦宗按照何栗的建议,以康王赵构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宗泽、汪伯彦为副元帅,并在京师周围设东、南、西、北四道总管,由胡直孺等夜统兵抗敌。

明仇英临萧照《中兴瑞应图》卷描绘高宗出使金营片段,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公有领域)
钦宗按照何栗的建议,以康王赵构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图为明仇英临萧照《中兴瑞应图》卷描绘宋高宗统兵抗敌,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公有领域)

出使金营

作为文臣,可以死谏,但像武将一样出使敌营,何栗经历了一个置死地而后生的过程。

何栗入相开封府后,负责和金人谈判。当时朝中文武百官,没有一个人敢请缨深入敌营谈判。何栗是一介文弱书生,不会武功,开始时也心有怯意。太学博士、吏部侍郎李若水怒喝:“如今国家社稷将倾覆,就算是死,也难以承担责任!”

何栗听后,慷慨赴命。众人将他扶上马背,他手仍不自觉地发抖,马鞭掉了三次。但是,经历了几次谈判,何栗的状态越来越好,志气高昂,无所畏惧。

每每与金人谈判时,何栗都泰然自若,谈笑风生,不管金人如何剑拔弩张、怒不可遏,何栗都避重就轻,四两拨千斤,席间还常常低吟浅唱:“细雨共斜风,日日作轻寒”,让金人哭笑不得,无可奈何。后来在金人中留下这样一种说法:若要谈判,千万不要和何栗和李若水这两个人谈。

绝食殉国

宋钦宗像。(公有领域)
宋钦宗像。(公有领域)

由于宋钦宗的犹豫寡断和朝廷主和派的牵制,何栗几上几下,康王赵构又意志少坚,局势对朝廷越来越不利。

靖康元年闰11月底,金兵渡过黄河,攻陷开封,俘虏了徽、钦二帝。金人下令勒索财物,京城上至皇亲国戚,下至平民百姓所有财物被金人掠夺尽空。

21万两黄金,714万两白银,100万匹锦缎,并没有换来国家的安全,金人立伪帝号楚。公元1127年四月初一,金兵班师北撤,并掳徽、钦二帝,后宫、官吏、工匠等3000余人,一并北去。

何栗也是被掳一员。目睹国破君虏、生灵涂炭,无力回天的他仰天大哭,决意以死报国,遂绝食而亡。

据传他在北庭作诗一首,诗中悲愤地写道:“念念通前劫,依依返归魂。人生会有死,遗恨满乾坤。”

何栗是位孝子,死前心意已决时,曾对金兵说:“忠臣事奉君主,需要死时毫不犹豫。我不考虑家室,但我双亲年老,我死后请不要马上告诉他们……”

辞世的时候,何栗只有39岁,也正应验了十几年前看相先生所预:入相后,客死异邦。

巧合的是,秦桧也恰在3000被掳之列,后秦桧及其家人徒步2800公里,逾河越海,竟独自安全回到了朝廷,而同俘的何栗、孙傅、司马朴等人,无一归还。当时就有人怀疑,秦桧一定是叛节,做了金人的内奸才得以放回。

秦桧回到朝廷后,把何栗的死讯告诉了宋高宗。高宗得知其殉国,下诏说:“何栗忠义气节,无与伦比,我听说后,为之流涕哭泣。”建炎初期,诏令任何栗为观文殿大学士、提举玉局观使,供养全家,并追赠为开府仪同三司。

秦桧与何栗是同科进士,秦桧中进士,何栗擢状元,后来又同朝为官。但后来,一个是遗臭万年的奸贼逆臣,一个流芳千古的忠臣义士,真所谓:时穷,节乃现也。

《宋高宗书孝经马和之绘图册.谏争章(画)》。(公有领域)
《宋高宗书〈孝经〉马和之绘图册.谏争章(画)》。(公有领域)

参考文献:

《宋史》
宋《靖康要录》
宋 王称《东都事略》
宋 梦莘《三朝北盟会编》
清 徐松《宋会要辑稿》
南宋洪迈《夷志坚》
清《仁寿县志》@*

点阅【皇帝身边的贤人】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苏明真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颜真卿出身名门,是有名学者颜师古的五世孙,为人秉性笃实鲠直、有正义感,从不阿谀权贵,屈意媚上,向以义烈闻名于官场。
  • (shown)唐朝出现武则天乱政,有记载说是当年的隋朝王室在玉帝面前递了诉状,有冤而成......
  • 全文紧扣住“恢复故疆,迎还二圣”之旨展开,这八个字,是作者终生奋斗的目标,是未酬的壮志。
  • 敌兵攻破京城时,有个人护送皇帝到敌营谈判。他为了捍卫皇室尊严据理力争,不顾性命大骂敌兵。直到他被裂颈割舌而死,骂声才停止。这说的是宋朝靖康年间一段的忠义故事。靖康之变中,忠臣良将舍生忘死、救国赴难,千百年来被人传颂不休。这位大臣身在敌营,至死大骂金人。最后,他得到敌国的敬重,被尊为靖康耻中的第一大忠臣!
  • 在中华文化的川流中,“虚室生白”是中华文化的思想观之一,它出现在道家思想中,也被历代不同的人事物取用,历来受到重视未有间断,成了一种处世智慧。“虚室生白”出自何处?我们的先人怎样用生命去实践这种精神?
  • 王祐在家中庭院种了三棵槐树,树荫满庭,他对人说:“我的儿孙,必定有人贵为三公,这三棵槐树就是标示。”他对王旦满怀信心,说:“这孩子将来定会成为一位公正的相国。”后来他的话应验了,王旦果然贵为宋真宗一朝的贤相,受到真宗皇帝的倚重、敬爱。
  • 韩琦以芍药这花中宰相为祥瑞之兆,圆满了“四相簪花宴”。李固言芙蓉镜下状元及第,纱笼中人必能当上宰相。冥冥中皆有定数,命里有时自能水到渠成,命里无时也难以强求。
  • 名画《女史箴图》是中国绘画史上留下的开卷画,也是“展示世界历史的100件文物”之一。这画如何表现人物画的传统精神?画史鼻祖顾恺之的绘画技艺如何精彩诠释宰相张华《女史箴》的鉴戒精神与内涵呢?
  • 在古代王朝,能够封侯拜相之人,基本都是很有才干的,按照佛家的因果报应说,也都是有很大福分的。北宋有这样一位名臣,一生历经宋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先后几度出任宰相,为相长达五十年之久,而且他终生笃信佛法,曾汇集十万人一起念佛。此外,他的高寿更是让人称奇,91岁时安然坐化,无疾而终。他的名字是文彦博。
  • 从古至今,历朝历代都有能人术士,或早早堪破天机,预知社会走向,或提前揭示个体命运,告知富贵祸福。而世人往往在历史走过后,才猛然发觉一切确实是早有安排,一切都是天定、命定,有些后悔也来不及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