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志清夏济安书信集:卷四(1959-1962)(上)

作者:夏志清、夏济安

《夏志清夏济安书信集:卷四(1959-1962)》书封/联经出版社提供

font print 人气: 258
【字号】    
   标签: tags: , , , , ,

家常、感情、文学、电影、时政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界的两大巨擘 ── 夏济安、夏志清 兄弟
18年的鱼雁往返,是一代知识分子珍贵的时代缩影
现代中国学术史料的重大事件

按语(节录)

作者:王洞

济安的专业是英国文学,理应在华大教英国文学。由于系主任的“偏见”,不信任中国人教英文,没有给济安开课。济安乐得清闲,除了在英文系听课,和性情相投的教授们交际外,常到该校东方系走动,不久与东方系的教授们建立了良好的人事关系。华大《远东与苏联研究所》所长乔治.泰勒以“研究员”的名义替济安延长了签证(visa),该研究所以反共著称。济安为回报泰勒,竟不计酬劳认真地研究起“中共问题”来,写出了关于瞿秋白、鲁迅、蒋光慈等人的文章。济安大去后,志清集结了这些文章及济安其他的文章,于1968年由华大出版了《黑暗的闸门》。

济安的学养与为人,不仅得到华大教授们的赏识,更得到加大陈世骧教授的青睐。陈教授聘请济安去柏克莱加大研究并教书,济安成了华大、加大两校争取的大红人。济安分身“有术”,平常在加大工作,暑期去华大研究。柏克莱、西雅图来回跑,累了济安,却乐了志清。志清趁济安在著名大学研究,尽找哥哥替他查资料。若没有济安的帮忙,不知《中国现代小说史》是否能面世?志清1952年得到洛克菲勒基金的资助开始撰写《小说史》,到1955年,初稿大致完成。离开耶鲁以后,忙于求职教书,加以结婚养育子女,无暇动笔。志清在密西根大学只教过一年中国文化,以后都是在小大学教英文,学校没有像样的图书馆,遑论中国书?济安来到加大,柏克莱离帕罗奥图(Palo Alto)不远,开车可当天来回,济安若在加大图书馆找不到托查的资料,就去斯坦福大学的胡佛图书馆查书。在这152封信里,谈的都是《小说史》里的人物、社团与作品的出处,例如胡风、《创造社》与《倪焕之》等。研究现代文学的读者对这些信的内容可能特别有兴趣。

我1961年来到柏克莱加大读书,对济安信里提到的人物相当熟悉。要谈当时所见所闻,只得不避“自曝”之嫌,先说我怎样来到加大。我是1960年来美,由我中学校长王亚权推荐,到加州萨克拉门托州立大学攻读教育,得到加州初等教育司海夫南(Helen Heffernan, 1896-1987)司长资助,为期一年。我住在海司长家,她供我上学并给$50零用钱,待我如远客,不做任何家事,常带我去加州及邻近各州名胜区观光。翌年我转学去柏克莱,仅得学费奖学金,必须打工,维持生活。海女士未婚,与其同事南斯夫人(Mrs. Afton Nance, 1901-1981)同住。南斯第二次大战前去过上海,她与体育健将郝更生夫人高梓女士是米尔斯学院(Mills College)同学,听说过赵元任,建议我写信请赵教授帮忙。在得到赵教授回信前,我也写了一封信给孔荣杰(Jerome A. Cohen)教授,申请去他家做House Girl。(60年代,许多美国中产阶级家庭,请一外国女生免费住在家里,做一点轻微的家事,这种职业,称House Girl。)我先接到孔教授的回信,就接受了他家的工作。后来才接到赵元任教授的信,说他的秘书要去法国一年,我可以代他的秘书。“秘书”胜过“帮佣”,我就“反悔”不去孔教授家了。孔教授没有生气,一直待我很好。

1961年春假我到斯坦福大学访友,并找暑期工作,趁机拜访东亚系陈受荣系主任,他没工作给我,叫我找旧金山学院的许芥昱。我到旧金山即刻在电话亭里给许教授打电话,他听我的口音就雇了我,原来他正筹办“暑期中国与俄国语言文化班”。7月初我辞别萨克拉门托到旧金山学院去教中文,也与俄语组同事一起上课学习“转换文法”(Transformational Grammar)。中文组除了许先生外,还有一位曾宪斌先生,加上我只有三位老师。学生都是中学教员,有十几个,来自全美各地,我与学生都住在学校宿舍里。许先生专教文化,曾先生教语言与文化,我等于助教,训练学生会话。曾先生是青年党魁曾琦的公子,平常在耶鲁东方语言所教书,住在许先生家。许先生家在帕罗奥图,每天开车来旧金山上课,教材就在车上编。每个周末要带学生课外活动,去约塞米蒂(Yosemite)看风景,到旧金山歌剧院赏《窈窕淑女》(Pygmalion),办得有声有色。因为成绩卓著,1962年扩张成四班,我自带一班并协调其他三班,升为协调组长。

许先生个子不高,人很清癯,但精力旺盛,总是兴致勃勃,不停地工作。除了扩展系务、写书之外,还喜欢吟诗画画唱歌。据闻他与卓以玉女士,兴趣相投而相爱,碍于二人各有家室子女,不忍仳离。家户喻晓的情歌,〈天天天蓝〉的歌词是卓以玉为许芥昱而作,许先生天生有副好嗓子,唱起〈天天天蓝〉来,更是委婉动人。许太太是比利时人,原是许先生的法文老师,他们有两个男孩,在家都讲法语。后来他们搬到旧金山,在金门大桥北面,依山建了一所两层楼的房子,一目可望湛蓝的海水,滚滚的白浪,飘曳的小船,美景如画。不料1982年年初,大雨山崩,一袭洪水将许先生连人带屋,冲进了大海。听说许先生与幼子在家,已逃离即将倾塌的房屋,许先生又匆匆折返抢救他的手稿,因而丧生。噩耗传来,亲友莫不悲痛。

暑假结束我就搬去柏克莱,住进国际学社(International House)距开学还有两个星期,赵元任先生开车来接我。我在萨克拉门托时,经常是南斯夫人开车,海女士坐在南斯旁边,我坐在后座,所以赵先生停车后,我即刻钻进后座。赵先生笑着说:“你把我当司机啊!来,坐在前面。”按美国习惯,驾车人若非职业司机,客人应坐在驾驶座的旁边,否则失敬。赵先生把我带到他的办公室,告诉我他即将送外孙女去麻州剑桥上高中,交代我替他收取信件。他走后,我不知该把收来的信件放到他书桌上?或是送到他府上?久闻赵先生惧内,我没车,去他家,得乘公共汽车,只好把信件堆在他书桌上。我没去拜望赵太太,直到感恩节赵家请客,才见到赵太太。赵太太,杨步伟女士,很会做饭。凡是“无家可归”的人,感恩节都可到她家做客,夏济安也在座,是我第一次见到久闻大名的夏济安老师。

赵太太很能干,有些固执,学不好的东西,不要学。在美国住了那么久,不肯学英文。她嗓门很大,喜欢教训人,男女都“骂”,对男士稍好一些。常对我说你们这些年轻女孩子,就喜欢招摇撞骗,吓得我不敢跟人打交道。她在公众场合,大声说话,两脚一蹬,叫赵先生站在一边,不许说话。赵先生原本不爱讲话,就笑咪咪地静静地站着。她很少来学校,赵先生见了太太,总是笑咪咪的。我想赵先生对太太,与其说“怕”,不如说“爱”。赵太太照顾赵先生,无微不至,赵先生不做家事,说他只会喂猫。赵太太骂人,未尝不是保护丈夫的妙法,因为赵先生人太好,求事者,被赵太太一骂,就不敢开口了。赵先生很少说话,说起话来非常幽默。他不仅会多国语言,发音特别准确,他会作曲。〈叫我如何不想她〉是赵先生的杰作,传言赵元任、杨步伟,唐荣祖、赵丽莲,郝更生、高梓等,几对夫妇在北戴河度假,半夜赵先生起来,望着天上的月亮,谱了这首情歌。有人问他,〈叫我如何不想她〉是不是为赵丽莲写的?赵先生说:“我只作曲,词又不是我做的,去问那个死鬼刘半农吧!”

我的基本工作是替赵先生打《中国话的文法》手稿。我不会打字,也没有打字机。赵先生就把她女儿如兰的打字机借给我。不管打的字,字数够不够,我每月自填一定的字数,领取的工资,够我缴国际学社的住宿及伙食费。胡适过世,赵先生赵太太非常悲痛,命我把胡适演讲的录音,记下来,我就一个字一个字地听,记,连哼哈的声音也记下来。可惜我没有录音机,也买不起录音带,没有做一个拷贝,现在该多珍贵呀!我在旧金山教中文时,开始对语言学发生兴趣,目今又跟赵先生工作,所以我选了赵先生的“广东话”及“方言学”。方言学只有三个学生:罗杰瑞(Jerry Lee Norman)、陈立鸥和我,研究的是福州方言。陈立鸥是福州人,说福州话,供我们记录。罗杰瑞会俄语,木讷而有才,由他记录、分析、写报告缴给老师。课后陈立鸥就带杰瑞和我去吃饭。立鸥会作曲,〈天天天蓝〉是他和卓以玉的创作。立鸥是逊清帝师陈宝琛的幼子,排行第六,熟朋友称他“陈小六”。他太太是郑孝胥的孙女,出手大方,举止有大家风范。杰瑞研习福州方言,成了闽语专家,到普林斯顿及华大任教,于2012年过世。1963年6月赵先生70岁有半荣退,我拿到教育硕士,得陇望蜀,想去耶鲁读语言学。赵先生一纸强力推荐信,把我送进了耶鲁。赵先生是天才,很受语言学界的尊重。

我读书、打字两忙,没有余力交朋友,加上怕赵太太“骂”,不敢去找别的教授。有一天从东亚系图书馆出来,碰到陈世骧,他叫我去他办公室坐坐。他的办公室就在图书馆旁边,大而雅,比赵先生的神气多了。我站着跟他说了不到5分钟的话,就走了。我和志清结婚后,陈先生说他对我没有一点印象,我却对他印象深刻,因常见他带着太太在校园里走动。陈太太(名美真,昵称Grace)很好看,脸庞秀丽,身材窈窕,穿着华丽的旗袍,非常耀眼。陈先生,西装笔挺,口含烟斗,步履潇洒,伴着丽人,俨然一对高贵的爱侣。又听说他常带着一群学生去旧金山吃饭游玩,好不令人羡慕!没想到他不到60岁,就心脏病发,与世长辞了。志清说世骧,好吃好喝,好烟好酒,从不亏待自己,病发即逝,自己不知不觉,却给后人留下无尽的哀思。

世骧年轻时与一美国女诗人生有一个男孩,因未婚,子从母姓。世骧前妻是名音乐家姚锦新(1919-1992),原是乔冠华(1913-1983)的情人,因第二次世界大战滞美,与世骧结婚,不到两年,1947年就回中国去了,可惜乔冠华已与龚澎结婚,老情人未成眷属。世骧与两任妻子都没有生育,世骧绝口不谈往事,这些都是Grace告诉志清的。1967至1975年雷根(Ronald Reagan)任加州州长,削减教育经费,想来世骧薪俸大不如前。世骧好讲派头,可能把薪水花光,没有按月扣缴部分养老金(pension)。除了房子,他没有给太太留下任何财产,也没有养老金。惯于养尊处优的Grace,不得不把房子分租给学生,自己外出工作,维持生活。2015年Grace走完了艰苦的后半生,去天堂与世骧相会。

我1961年初到柏克莱,自然要去孔荣杰教授家谢罪。孔先生家在离加大不远的半山上,房子敞亮美观。孔太太家常打扮,平易近人,他们有三个男孩,需人帮忙。希望找一个中国女生,管吃管住,跟孔先生用国语交谈。孔先生在加大中国研究中心学国语,课余要练习会话。我自愿每周跟孔先生练习会话一次。法学院离国际学社很近,孔先生每周来国际学社同我吃午饭,说中国话。不久他就成为研究中共的法学权威,1964年被挖角去了哈佛,教出两位名学生:马英九和吕秀莲。孔先生热心助人,和世骧共同帮济安取得永久居留权,也帮我“讨债”,我在旧金山学院的同事跟我借去三百美元,不肯还。孔先生托他华府的律师朋友,写了一封信,就讨回来了。

1961年志清时来运转,3月《中国现代小说史》问世,出版前一月,就接到哥伦比亚大学王际真的信,邀请志清接替他来哥大任教。王先生来年退休,正在物色继任人选,有一天他去耶鲁,饶大卫(David Rowe)告诉他有一本讨论中国小说的书即将出版,王先生就到耶鲁大学出版社去看这本书,他看了“鲁迅”一章,对志清的见解与英文,大为佩服,一面写信给志清,一面向中日文系系主任狄培理(William Theodore “Ted” de Bary)举荐志清。志清看过王际真翻译的《红楼梦》,但从未见过其人,就向济安打听。听陈世骧说这个人很怪。王际真的确很“怪”,哪有人会为一个素昧平生的人牺牲自己薪水的一半?

原来狄培理说系里没钱同时请两个人教中国文学,王际真就说我拿半薪(见信件编号492(1961年2月17日)。哥大只给志清做副教授,不是终身职。志清拒绝接受,去了匹兹堡大学中国中心教书兼管行政。既然夏志清不来,王际真要求恢复全薪,狄培理说预算已缴,不能更改,可怜王先生只好拿半薪。退休后搬去南加州,住在trailer(拖车式的活动房屋)里。王先生不仅“怪”,而且“霸道”,他强迫妻子辞去联合国的职位,跟他一起去南加州吃苦。王太太,姓高,英文叫Bliss,名门闺秀,上海长大,过不惯乡下的苦日子,自杀获救,再次自杀,终于摆脱了人世间无可忍受的痛苦。

内文选摘(节录)

夏志清致夏济安(1959年7月18日)

济安哥:

十四、十五日两封信都已收到了。(支票钱已领还否?)谢谢你抽了空替我找reference,其实此事用不到这样急,稍迟办也可。《火葬》的quote及日本名字找出了(不要忘记“刘二狗”那一段),很好。哥伦比亚的《现代中国文学作家》想不到在美国是孤本,这本书现在已misplaced了,找不到了。《张天翼文集》既在Berkeley,你可托陈世骧一查,短篇小说几分钟即可看完,page reference一查即得。你觉得不好意思,请他把书借出,邮寄给你,比interlibrary loan方便得多。《生活在英雄》etc,我可托此地图书馆转借。(《张天翼文集》这本书我自己是有的,搬场时遗失了。)美国人研究学问,非常methodical,写本书,总要运用十几盒卡片,有条不紊,references不会弄算[错]。我写那本书用的都是笔记簿,以看书先后为序地抄下去,有时quote东西,忘记附志page number,所以弄得杂乱无章。有时找一个reference,要把全套笔记簿及零散字张全部翻过,浪费时间不少。以后弄学问,恐怕也祇好弄卡片,虽然这种科学办法,我并不喜欢。宋奇的文章你请史诚之代找,很好,请代致谢意。

请你再办两件小事:《呐喊》中一篇小说〈兔(Rabbits?)与猫(Cat?)〉,title译英文时,不知应用plural or singular number,请一查。《呐喊》中小说〈故乡〉主角叫闰土,“闰”字我们读“云”差不多的音,但字典上注音是“润”音,Mathews’ Dictionary : Jun; also pron. Yüin,不知北京人“闰”字怎样读法。(请参考C. C. Wang,Ah Q. & Others,“My Native Heath”即可,或其他鲁迅小说译本。)

今天收到Joseph Chu 寄来的《综合英华/华英大辞典》,不禁大喜。这本书,对我大有用处,你托人寄来,非常感谢。和Joseph Chu通信时,也代我谢他。这本书中文释义very lively,似较旧的《综合大字典》更好。汇集的phrases,idioms也极丰富,中国人读英文,一向注重idioms,但应该注意的是idioms随时代变,有的是日常用的,有的已不常用的。中国学生用苦工自修,把新旧,英美的成语都记住了运用,写出文章来必定不伦不类。这本字典搜集了不少slang,中国人学了写文章,也是有害的。〈编辑大意〉上cite了几个例子,如称Chicago为Hogopolis,Pigopolis,Porkopolis,这种称呼,可能曾流行过一时,但现在是没有人用了(何况Chicago已非美国的大屠场了),放在字典内,有害无益。随便翻到一页,nowaday,nowadays两次都有entry,但nowaday此字祇好算illiterate,普通人是不用的。这本辞典对台湾中大学生可能有害,对我大有益处,可把我的中文字汇大为增大。

《台湾文坛》不必急,随时写好寄上即可。又,凌叔华 曾在《文学杂志》写过一篇文章(非常幼稚),她和陈源是否长住台北or London?陈源是否仍在UNESCO做事?你有所知,请告诉我。前几天,Joyce第一次看电影Sleeping Beauty ,她一点也不怕,大为Dragon,Witch等所amused,与玉瑛妹看《白雪公主》情形大不相同。不多写了,即颂

近安

弟 志清 上

七月十八日

◇(待续)

──节录自《夏志清夏济安书信集:卷四(1959-1962)》/联经出版社提供

《夏志清夏济安书信集:卷四(1959-1962)》书封/联经出版社提供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书信年代,我可以孤灯长夜,捧卷夜读,闻着书香体味着读书的乐趣。如今,我只能白天黑夜与电脑相伴。书信年代,海阔天空,天涯遥远,世界很大,对亲人与好友的思念遥远悠久甜蜜,重逢的喜悦与感动得之不易,弥足珍贵。如今的世界,现代通讯和互联网把世界压缩的很小,同时也使我们的人生感受变得麻木,重逢的喜悦快乐淡之又淡。
  • 别人的主角是钱和有钱人,我们的主角是茶与茶农,这样的论坛真真是低到泥土里。出门就可以摘到茶叶,弯腰就可以与虫蚁接触,还有那阵阵的清香啊,闻之即醉。
  • 二○○八年谢春梅获得医疗贡献奖后,媒体与文史作家采访不断,但内容都局限于偏乡行医与下乡验尸;我决定拉开格局,希望从乡土史、医疗史的角度,为这位偏乡老医师丰富多采的人生阅历及世事沧桑,留下最忠实的记录。
  • 家乡人可知家乡事?顷接来美兄撰写春梅医师回忆录初稿,翻开目录,每一章节,分别呈现了过往石围墙人情事故的历历影像,内心激动,恍如时光倒流,心神陷入石围墙旧日时光幻影中。
  • 谢春梅行医七十四载,早期交通不便,他跋山涉水,坐流笼、涉急滩,走遍公馆、铜锣、大湖、泰安、狮潭等偏乡山涧聚落,救人无数,医德口碑早在乡间流传。
  • 美感教育的第一步是张开眼睛。张开眼睛又有何难?可是大部分的人都是睁眼瞎子。这不是骂人,而是说明我们的器官本身是没有意识的,虽然生长在我们的身上,有充分的功能,当其用,则需要心灵的贯注。张开眼睛可以看到万物,是否能看到,则要视“心”有没有要我们看到。
  • 每当湖塘水芙蓉竞开,或是河岸上木芙蓉斗艳的季节,这五岭山脉腹地的平坝,便顿是个花柳繁华之地、温柔富贵之乡了。
  • 北平的菊花锅子,以当时八大饭庄的“同和堂”做的最有名。据说总是点好酒精后才端上来,高汤一滚之后,茶房把料下锅,再放菊花瓣,盖上锅一焖,立刻撤下去分成小碗给客人,因为几味配菜都很嫩,怕客人操作,吃到的东西太老。
  • 热带的黄昏总是短暂,转瞬即逝,而最后的那一名队友仍然没有回来。那迟迟不退的暑气,一股股的从地里涌上来,涌进人的心里,闷得全队愈发的焦急。
  • 这个世界没有爱情是完成的,只有想要完成爱情的过程而已……。那个过程的连续,就是爱情。不过很不幸地,爱情有一部分似乎无法只是单靠努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