璀璨中华文化.神器至宝.重宝玉雕

史前跨历代的玉璧 传达中华文化思想与美学

作者:允嘉徽
长乐璧 (台北 国立故宫博物院提供)
font print 人气: 1657
【字号】    
   标签: tags: , , , ,

引子:宝玉 光辉内蕴

“和氏璧”的故事许多人都听过,说春秋时楚人卞和在楚国山中得到一块原始的玉璞,献给楚厉王。厉王交给玉人去鉴定,玉人把它当作一块普通的石头,这次卞和被砍断了一脚;到了楚武王时,玉人还是把它当作一块普通的石头,这次卞和又被砍断了另一只脚。卞和为这块玉璞哭泣,最后都泣血了,不是因为他痛失了双足而哭,而是因为美玉无法得到欣赏而泣血,因为正道的贞节之士被当作骗子而悲。这次他的玉璞得到了楚文王的赏识,终于展现了光辉。“和氏璧”光辉内蕴的美名也传颂千百年,精神与日月同辉,成了珍稀奇宝。

玉璧礼天 反映宇宙观

玉璧在中华文化中很早就出现了,在史前时代就被制作出来了。距今七千多年前的黑龙江流域就有闪玉作成的玉璧现踪。目前考古发现,四千多年前的中国大陆上,西至黄河上游,东达于海,南到岭南都有玉璧现踪。换句话说,在史前时期中华民族先民的生活中早有用玉的文化。

新石器时代龙山齐家系玉璧,玉座是后加的。(台北 国立故宫博物院提供)

宝玉难得,玉璧在中华文化中一直有着不可取代的崇高地位。《周礼》说:“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也就是说玉璧是最高规格的礼器,用来祭天。璧是圆形中心有圆孔的宝玉,苍璧是青色的,像苍苍上天之象。

新石器时代晚末期至西周 素璧,青白色。(台北 国立故宫博物院提供)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日月星辰东昇西落,人们就生活在其中。中华民族的祖先们从日月星辰循环往复的运作规律中,观察到了一些宇宙天体的特色,建立了“天圆”的宇宙观。圆璧中心有孔(*璧孔称为“好”,璧边称为“肉”,见《尔雅》),《玉篇》说“瑞玉圜(*圆)以象天”。璧孔摹拟日形,璧肉承载天体的轨迹,展现了星体、天道循环往复的概念。

古人的艺术观和生命观是紧密相系的,美好的宝玉就要用来礼天。于是,古早以来,人们就以玉璧这种宝玉呈现敬天的虔诚心意。《周礼.春官.典瑞》说“凡玉器,出则共(*通“供”)奉之”,美好的宝玉,都要用来作为礼器。

良渚文化的玉璧上刻画着密码式的神秘符号。图示这块江南良渚文化晚期的朴实玉璧上,刻着一只站在祭坛上的鸟,这鸟纹具体表现了礼天的文化。让人想起在另外一件史前玉器——龙山文化晚期鹰纹圭上,也有着鸟类(鹰)的纹饰。商代人有鸟的祖灵传说,史前的祭祀中,是否也以鸟作为人天的沟通媒介呢?

玉璧的祥瑞与富丽

商代四牙璧

史前玉璧表面都很朴素,在商、西周时代也是以素朴的素璧为多。商朝有形制比较具特色的四牙璧和凸缘璧。四牙璧是在圆璧外围带有均等的突出四个牙状的装饰,成双成对的样貌展现古典对称的美感。图中的四牙形似四对展翼的鸟翅。

商代的四牙璧。左上方的牙有缺损。(台北 国立故宫博物院提供)

西周龙凤纹璧

西周的玉璧以光滑大器的素璧为多,其中也有雕龙纹、雕凤纹的玉璧。

西周的刻纹璧。纹饰已经磨损了,可以看到阴刻的龙、凤残纹。(台北 国立故宫博物院提供)

进入东周,尤其是战国时代以后,雕刻的玉璧展现了古典艺术的精美绝伦,许多高水准的玉雕工技,让人叹为观止。

战国时代动物双身面纹璧和玉珮

东周时,除了龙、凤纹,进而有云纹、谷纹的玉璧。《周礼.春官宗伯》说:以玉作六瑞“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1] 所以玉璧上的纹饰也具有社会文化上的义涵。

战国时代铸铁技术成熟了,制出各种尺寸的铁质制玉管具。铸造铁器的工技成熟了,也提高了切磋琢磨玉器的技术,各种尺寸的玉璧被制作出来了,而且纹饰多元多样。富丽的面貌,在美学思维和工艺巧技上展现飞跃的姿态。

从山东到楚文化的广大地域上,考古发现大量的带有细小黑色粒子状杂质的碧绿闪玉制作的玉璧,它的饰纹表现了新的形制与内涵。“龙凤纹”出现了,并且形成龙与凤交织的图案,也称为“动物双身面纹”。

战国至西汉早期 龙凤纹璧。青绿玉,花纹作内外两圈,内圈琢谷纹,外圈琢双身动物面纹,即龙凤纹。(台北 国立故宫博物院提供)

“动物双身面纹——龙凤纹”中央部位以双眼和角为主的面纹是“神龙”,两旁各有一简化鸟纹。目前发现的玉璧,有的外圈上就有多达五组龙凤纹的连续纹饰,这种象征图案的艺术手法,展现了古人艺术美学思维极为高端的一面。图示战国到西汉早期的龙凤纹玉璧,外圈就有五组龙凤纹交织,内圈是谷纹。

雕饰华美的玉璧也成了贵族的佩玉。春秋时代到战国时代之际,贵族开始流行在腰带上挂上组玉珮。战国时代龙凤纹的璧、璜和龙形玉珮是最常见的组玉珮零件。

汉代的祥瑞出廓玉璧

战国到汉代的玉璧,流行外缘有透雕附饰的玉璧,称为“出廓玉璧”。东汉时更流行雕塑龙与凤、龙与螭等吉祥物,并在纹饰中增加吉祥语铭文,使得玉璧的装饰效果更加高张。观赏“出廓玉璧”让人感到典雅富丽的美感张力和满涨的瑞征气息。东汉的“长乐璧”是其中难得一见的精品。

东汉“长乐璧” (台北 国立故宫博物院提供)

图示东汉“长乐璧”的圆璧内圈雕饰了谷纹;外圈镂雕了青龙(独角龙)、白虎(螭虎)、朱雀(凤鸟)、玄武(小龙)等代表东西南北的四神(也称四灵)。体现了华夏古人“制器尚象”的文化表现,也就是将天地、神明形象化。

上方出廓部分,有二神的纹饰灵动穿梭,跨越了廓线,充满动态感和张力。玉璧外圈上、下还分别雕饰长、乐的字样,寄喻在轮转的宇宙长乐不息,长乐未央。古人在“制器尚象”的思想中,更寓含了“天人合一”的生活哲学。

有的玉工制作玉璧时,珍惜得之不易的玉料,将剩下的边料制作成绮丽的边饰,一组谷纹玉璧和“回首凤”的凤形佩就是一个美丽的例子。两个组放一起也形似出廓玉璧。

宋代时尚 复古玉璧

宋代理学关注自然天体的运作以及天人之间的对应,重视人间的秩序。“太一”的宇宙观、“气”的生命论等等,融入了学术与生活中。在玉器的制作上,则带动起复古的风尚。天的观念又被注入了玉璧的制作之中,象征宇宙天体的玉璧制作再度流行,同时在含有灵气、蕴含精气的玉璧上雕琢龙、凤、虎、云等纹样,作为趋吉辟邪的祥瑞象征。南宋的一件“双螭纹璧”表现了这种复古玉璧的时尚,并且展现了当时的古穆风格。

南宋 螭虎及云纹玉璧 (台北 国立故宫博物院提供)

玉璧展现文化共通性

从远古到近代,玉璧都是作为敬天的代表礼器,同时也是各种礼仪中的高贵玉器。考古发现,在中国大陆不同地区都出土了玉璧,以玉璧表达对天神的虔诚敬意普遍具有文化共通性。[2] 玉璧又被作为佩玉的时尚组件,古雅的气韵端庄又生动,不管对古人或今人都具有不凡的吸引力。美玉象征君子的精神内涵,常在华夏人心。

参注:
1、古者天子诸侯以圭璧为符信。东汉时,新年朝贺时,诸侯王侯都捧执玉璧,这也是一种效忠的信誓表示。除了祭天之外,在丧葬礼制中,玉璧也成了最贵重的角色。

2、古人以璧祭天,并且作为上帝在人间的旅宿,为下凡指导人事的上帝准备的托宿之所。《周礼.春官宗伯》就说了:“四圭有邸(*底,以璧为邸),以祀天、旅(*托宿)上帝。”

参考文献:
《韩非子》
《周礼》
《敬天格物》,国立故宫博物院,台北
《天工宝物》,国立故宫博物院,台北
@#

──点阅【璀璨中华文化】系列──

责任编辑:方沛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玉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又一宝贵资源,融合在道德观念与礼仪之中,成为中华民族道德精神的象征。以美玉之质比君子之德,儒家对玉赋予了道德内涵并作出了精辟的诠释。
  • 了解了华夏古人经过了数千年的经验累积,雕玉的复杂工序,道道都是切磋琢磨宝玉的重要过程,才能了解“玉不琢,不成器”这句话内蕴的道理。
  • 清朝的圣祖康熙皇帝就遗留下一个“刻骨铭心”的印记“ 松花石苍龙教子砚”。这砚台背面有铭文“一拳之石取其坚;一勺之水取其净”赐胤禛,表示、说明了什么?
  • 五代十国时期的平居晦远行到了于阗,记录了神话一般的于阗产玉的情景。那时的于阗盛产玉,多到什么程度呢?人家叫捞玉,直接去河里捞就行了,那里的河就叫玉河。中原捞鱼,于阗捞玉,听起来像个童话,可这是真实的历史。
  • 春秋时代,晏子说了什么让齐景公激赏赞道:“吾不见君子,不知野人之拙也!”圭璧宝玉如何象天,如何作为君主立于天道的礼器?
  • 从这两件史前玉圭——人面纹圭和鹰纹圭中,你可以发现惊人的史前玉雕艺术水准太亮眼了,令人惊叹的中华用玉文化,你知道多少?
  • 玉琮是人间献给神的最高敬意,是祭祀天地的礼器,承载着天人合一的文化。五千年前的玉琮蕴藏着“密码”更是与众不同。
  • 在中国,珍珠出现于大禹时代,大禹治水后划分九州,确定各地的税贝赋和贡品,珍珠就被划为贡品之一,秦汉以后珍珠饰品日渐普遍。据载周文王曾用珍珠装饰发髻,在中国古代饰物中,珍珠常与璧玉并重,用作帝皇冠冕衮服上的宝珠,或后妃的首饰,象征权威与尊贵。
  • 玉,其实是一种石头,却有水的温润。八千多年前,中国人的祖先就开始崇尚玉了,最初的玉,是人与神进行沟通的媒介。玉的象形字,就是三块美玉用一根丝绳贯穿起来,称“三玉之连”,指玉通天、地、人。古人认为,玉可通神,神的旨意会通过玉来传达,顺应天意者也可通过玉与神沟通,得到神的护佑。
  • “肉形石”和“东坡肉”异曲同工有妙合,看一眼“肉形石”,对东坡肉的相思就落到实处了,而且不受时光的腐败摧毁,因为“肉形石”是一块碧玉巧雕精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