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何谓三老五更 竟让天子行跪拜之礼

作者:刘晓
“三老”是乡官之名,由年龄在五十岁以上者担任。“五更”,则是指年老致仕而有经验的老者。示意图,图为南宋 梁楷绘 《东篱高士图》局部。(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3085
【字号】    
   标签: tags: , ,

受现代影视剧的影响,现代人想当然地认为,高高在上的天子、皇帝只有接受臣子们跪拜的份儿,根本不可能有皇帝反过来给臣子行这样的礼的情况,偶尔有天子求贤若渴,最多也就是行行揖礼罢了。然而,真实的历史却让我们大吃一惊。比如在现代鲜为人知的尊养“三老五更”的仪式上。

史书载,公元564年,北周武帝宇文邕在太学举行“三老五更”仪式,受礼的对象是“三老”于谨。整个仪式的过程是这样的:北周武帝先进入太学,等到于谨入门时,北周武帝向他行跪拜礼,表示欢迎,于谨也以跪拜还礼。其后入席,北周武帝让于谨“南面凭几而坐,以师道自居”,而皇帝则站在屏风前面。

北周武帝宇文邕画像(公有领域)

上菜时,北周武帝“跪设酱豆,亲自袒割”,也就是说,皇帝是跪坐着侍候于谨吃饭的。吃完饭后,北周武帝又“亲跪授爵以侑”,即跪坐着奉上酒。

整个程序结束后,于谨说了些“虚心纳谏”、要讲诚信之类的话以教导皇帝,“皇帝再拜受之”,于谨也答拜还礼。尊养“三老五更”仪式至此结束。

什么是“三老五更”?起源于何时?目前的史料可以追溯到周代。根据周制,天子要亲临国学举行春秋祭奠和养老之礼,是为“视学”。天子一年中必须视学四次,每次视学都要举行隆重的典礼,包括“释奠”礼和养老礼。

“释奠”礼是古代学校的祭祀典礼,属于祭奠“先圣先师”的礼仪。周代学校则分为国学和乡学两种,国学设于都城,称作辟雍和泮宫;乡学设于地方,称为庠、序。周代的官学中,就有释奠的礼仪。《礼记‧文王世子》记载:“凡学,春官释奠于其先师,秋冬亦如之。”“凡始立学者,必释奠于先圣先师。”

周代学校则分为国学和乡学两种,国学设于都城,称作辟雍和泮宫。图为汉代时的辟雍(大学)模型,陈列于北京国子监。(公有领域)

《礼记‧文王世子》还记述了整个礼仪的过程。那就是大清早,国学中便响起了鼓号,预告周天子即将到来,以便让大家准备。全体人员集合之后,天子在三公、九卿、诸侯等陪伴下驾到,乃下令有司行事,拿出“释奠”礼和奏乐需要的器具,祭先师、先圣。

之后,周天子来到养老的所在,祭祀先人灵位,并设立三老五更和群老的席位。汉代郑玄注《礼记》解释说:“三老五更各一人也,皆年老更事致仕者也。天子以父兄养之,示天下之孝悌也。名以三五者,取象三辰五星,天所因以照明天下者。”

“三老”是乡官之名。战国时闾里及县,均有三老,汉初乡、县也有三老,由年龄在五十岁以上者担任。“五更”,则是指年老致仕而有经验的老者。天子设立尊崇三老五更的仪式,并以对待父亲和兄长的礼仪待之,是为了向天下表达孝悌之情。

郑玄在注解中还说:“三老五更,互言之耳,皆老人更知三德五事者也。”何为“三德五事”?唐代孔颖达的注疏是:“三德谓正直、刚、柔。五事谓貌、言、视、听、思也。”显然,在古人看来,人生经历丰富的老者更了解三德五事,而天子尊崇了解“三德五事”的老者,也是在德化天下。

再说周天子设立三老五更和群老的席位后,亲自检视奉予老者的美食美酒,等准备完毕,奏乐请诸老入席,天子献酢致酒,其后作乐唱《清庙》之诗。唱完后,诸老相继阐述父子君臣长幼的道理,以合德音。这是仪式中最重要的部分。接着,堂下献上赞颂武王起事发兵、文王受天命有德当兴的舞蹈《大武》祝福。

舞毕,周天子嘱咐在场的公侯伯子男以及文武百官:大家回到自己的封地和管辖地,要在国学中照样举行养老之礼。这正体现了天子之仁,始于此而终则普及于天下。

周天子嘱咐在场的公侯伯子男以及文武百官:大家回到自己的封地和管辖地,要在国学中照样举行养老之礼。示意图。图为明戴进《渭滨垂钓图》,周文王前去拜访隐居垂钓于渭水之滨的姜子牙。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藏。(公有领域)

从周代开始,尊养“三老五更”仪式始见诸于史书,后代帝王也开始沿用这个制度。

《汉书‧礼乐志》记载“养三老五更于辟雍(注:古代学校)”。

《后汉书‧明帝纪》记载:“三老五更皆以二千石禄养终厥身。”李贤注引《汉官仪》曰:“三老五更,皆取有首妻男女全具者。”

《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记载:“其以祥(王祥)为三老, 小同(郑小同)为五更。”

《北史‧魏纪三》:“以尉元为三老,游明根为五更。又养国老、庶老,将行大射之礼。”

不过,到了宋代,尊养“三老五更”的仪式大量被省略,元代和明朝以后更无其礼。究其原因,大概与座椅在宋代普及,中国人坐姿改变后,跪拜礼成为了下对上的礼仪有关。据说,清乾隆三年(1738),乾隆皇帝一度心血来潮,向大臣们询问恢复三老五更之礼的可能性,大学士张廷玉婉言劝止说这种古礼“臣下谁敢受之”。

“三老五更”的说法和尊养仪式就这样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而天子礼敬臣下,向臣下行跪拜礼,也成为了历史。@*#

参考资料:

1 . 《周书》卷十五《于谨传》。
2. 《礼记》

责任编辑:李婧铖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郑和下西洋的主要任务并非是史书上所载的为寻找建文帝,而是向世界宣扬明成祖的远大理想。在郑和第三次下西洋的时候,明成祖给了他一封敕书,带给西洋各国番王和头目。从这封敕书可以看出明成祖的天下观和对世界的期望...
  • 因为汉武帝虔心向道,西王母又将最珍贵最秘密的经典《五岳真形图》授予武帝,希望他抛开所有的疑虑和杂念,专心修行,并通过他来启发人间那些想学道的人们,使更多的凡人知道天地间确实有神仙道术存在,以此使那些不信神道的人能抛弃愚蠢狂妄之念。
  • 唐朝彭城有个叫刘弘敬的富人,字元溥。他家世代居住在淮河淝水间,累积资财数百万。他平时注重修德,用钱财帮助他人从不后悔,施恩惠予人也不期望回报。
  • 古代在台湾和日本九州间有一个岛国叫琉球国,其疆域包括琉球群岛及其周边海域。虽然今天琉球国的领土大部分隶属于日本,但早在1372年中国明朝统治时期,琉球诸国就成为明朝的藩属国。1429年,统一后的琉球国仍一直与中国保持着宗藩关系,往来频繁。1609年,日本萨摩藩率兵入侵琉球国,逼迫其向日本进贡。
  • 唐朝初期有一位青史留名的宰相,名叫娄师德,他身长八尺,嘴方,嘴唇很宽厚。史书说他为人深沉、有度量,有人触犯了他,他就谦虚退让以求得别人的原谅,而且不在脸上流露出恼怒的样子。大家熟知的成语“唾面自干”就和他有关。
  • 绿叶与水
    唐玄宗时期有个官员叫唐绍,小时候就不同寻常,因为他能记得前生的事情,而且历历在目,甚至能预测自己的生死。不过,他从没对人说过自己有这个功能,连他的妻子、孩子也不知道。
  • 元世祖忽必烈入主中原,称帝九年后,发现不少官员的德才和职位不相符,导致很多政事废弛。忽必烈向汉臣张雄飞、江孝卿说起此事,将此局面比喻为“大厦将倾,非良工不能扶”。并询问二人的建议。
  • 不久前,媒体报导了徐州八孩母被铁链锁颈,遭受囚禁及虐待一事。此事涉嫌拐卖人口,备受外界关注。徐州官方发布四次通告,其说辞对八孩母身份前后矛盾,引发外界质疑,更有法律人士认为,中共官方纵容和参与拐卖人口犯罪。如果在中国古代拐卖人口,各朝刑法将如何惩治?
  • 古典小说《红楼梦》第三十九回中,有这么一段:贾母等人在屋里聊天,忽听外面的人吵嚷起来。贾母问怎么了,丫鬟回话说:“南院子马棚里走了水了,不相干,已经救下去了。”这里的“走水”是失火的意思。
  • 明仇英《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市井鸡贩。(公有领域)
    在当今社会,人们称生意人为“商人”,称买卖行业为“商业”,而买卖双方交易的物品称为“商品”。在上古三代,中国出现了一个商朝。现今人们所说的“商”,是否和商朝有关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