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趣话】一字之师

为何斟酌称“推敲”?为何“风”字配先贤?

作者:宋宝蓝
明 张路〈骑驴图〉。(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710
【字号】    
   标签: tags: , , , ,

唐朝时期,诗人贾岛骑驴而行,忽然想到了一句诗,为了确定一个字,重复做着“推门、敲门”的动作,引发了怎样的趣闻?范仲淹写了一篇记文,歌颂东汉先贤,友人为他改了哪个字?一字之师的故事,谈谈古人在文辞翰海中各留风采,各有千秋。

唐朝时,有一年贾岛(779年—843年)骑着毛驴初次参加科举考试。在驴背上,他想到了两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他想用“敲”字,代替“推”字,坐在驴背上反复斟酌,一会儿作出“推”字的手势,一会儿又作“敲”字的手势。不知不觉行走了半晌,凡是看到他奇怪动作的人都很讶异。但贾岛沉浸在思考中,丝毫没有注意到外界的眼光。

“推敲”的来历

当时韩愈(768年—824年)代理京城地方长官,这天刚好带着车马出巡。贾岛骑着毛驴,不知不觉就走进了韩愈的仪仗队中。他丝毫没有察觉,仍在做着“推、敲”的手势。仪仗队的士兵呵斥他,并把他推下了毛驴,带到韩愈面前。这时,贾岛才醒悟过来。

韩愈还没来得及责问,贾岛就致歉说:“我偶然想到一句诗,吟咏了很久,但有一个字还没有确定。我神游诗府,无意中冲撞了大官的车驾。”说着,他向韩愈请教,“推、敲”二字用哪一个比较好?韩愈坐在马上思考了很久,对贾岛说:“用‘敲’字比较好。”于是,他们二人并排骑着驴和马,一路有说有笑地回到署衙。

韩愈、贾岛二人从此结为好友,共同谈论作诗之道一连数日都不会感到厌倦。由此,二人成了布衣之交。据说韩愈曾赠予他二十八个字诗,诗文曰:“孟郊死葬北邙山,日月风云顿觉闲。天恐文章声断绝,再生贾岛在人间。”从此贾岛名扬天下。

改“德”为“风” 咏先贤

北宋时期,范仲淹(989年—1052年)贬居桐庐时,在钓台修建了严光先生的祠堂,并亲自做了一篇记文,颂扬东汉严光(字子陵)和汉光武帝(公元前5年—57年)之间的情义。

严光和光武帝刘秀是故交朋友,彼此在道义上互相推崇。刘秀建立东汉后,他礼待贤士,召请严光来到京师洛阳,想要任命他为谏议大夫。然而严光不肯接受,谢绝了光武帝的美意,归隐于富春山。

清 任伯年绘《严子陵像》。(公有领域)

范仲淹于记文结尾处,写了一句:“先生之德,山高水长。”成文后,拿给友人李泰伯阅读。李泰伯反复阅读,对其称赞不已。他说:“您的文章一出,必会名扬天下。只是,我觉得有一个字需要改一下,会更好。”

范仲淹一听很惊讶,拱手行礼,向友人请教改哪一个字?李泰伯说:“文章说到山峦江水,用义很大,用词很深。用‘德’字来修饰,似乎显得很局促。如果换成‘风’字怎么样?”范仲淹欣然同意了。于是将结尾改为:“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毛诗正义》认为“风也,教也”,风有教化的意思。凡是清风吹拂之处,万物都会受到它的影响。由此引伸出“风教”一词,“风以动之,教以化之”,风教鼓动万事万物,犹如清风吹拂花草一般。

范仲淹称颂严光品行超逸高洁,能使贪婪的人变得廉洁,能使胆怯的人变得勇敢,对民风教化起到很大的作用。李泰伯将“德”改为“风”,契合严光的美德能够风教天下,代代相传。

参考资料:
《容斋五笔》卷五
《鉴戒录·贾忤旨》卷八
《毛诗正义》卷一/卷十五@*#

责任编辑:王愉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寒山寺位于苏州市姑苏区枫桥镇,坐东朝西,面对古运河,在晨曦一抹或暮色苍莽之时,于湖水岸边听得入耳的木鼓钟声不觉令人感叹天地悠悠的怀古幽思,人人不由自主的吟唱唐代诗人张继的千古大作《枫桥夜泊》
  • 倘若欣赏一个人,应当如何赞誉?在众多的誉美之辞中,诸如:以玉树临风形容倜傥之士;以云中白鹤形容隐士高洁;以璞玉比喻有潜质而未经雕琢之人;亦或如瑶林琼树,比喻一个人容貌才智出众,犹如风尘外物……除此之外,还有一种赞誉,即以镜喻人,百代流芳。
  • 在水浒故事中,每当豪杰出场,必有诗文介绍其名号与绰号。唯独武松出场时,绰号一直空悬未着。
  • 古代的史家并不避讳将神奇的预言采撷入史,三国相关的史料中,关于预言的记载很多,其中不乏采自谶纬之言。
  • 齐国左相出访鲁国,他那豪华的车子引起了人们的注意。鲁国大夫叔孙豹善于预测,当即预料了左相的结局。宴会上,齐国左相举止失礼,叔孙豹辛辣地讽咏道:“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看那老鼠都还有张皮,这人却没有礼仪,不死还等什么?如此辛辣的讽谏,齐国左相做出了怎样的回应?
  • 《三国演义》开篇第一回,以“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观点,概说东汉末年由一统江山分裂为三国鼎立的局势。然而,历史大局的演变,真的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结果吗?
  • 汉灵帝熹平五年(公元176年),一日,沛国谯县的天空中,一只散发着金黄光芒的黄龙,轻盈矫捷地遨翔天际。百姓们纷纷举头注目,大感惊奇,消息也不迳而走,传到了京城。
  • 西汉末期开始,民间就流传着一则语意不明,扑朔迷离的预言:“代汉者,当涂高也。”
  • 西游记
    八戒相貌欠俊,怕吓着众人,于是嘴拄着墙根,死也不动。悟空见朱紫国挂了皇榜,于是念声咒语,揭了皇榜,悄悄塞到八戒身上。国王久病不愈,难道需要“八戒”?悟空进宫给国王治病,他的孤拐脸把国王吓得战战兢兢,为何悟空说他一千年也好不了?悬丝诊脉、三折肱又有怎样的含义?重温西游故事,试探其中寓意。
  • 西游记
    经过繁华的闹市,向来嘴馋的八戒却与美食失之交臂,这其中有哪些寓意?悟空与八戒携手买调和,看似日常生活化的描写,是否有什么隐喻?换个角度看西游,会发现不一样的义趣。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