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纽民众为终止中资瓶装水公司扩张 官司打到高等法院

【字号】    
   标签: tags: , , , ,

【大纪元2020年08月01日讯】(记者宁柏综合报导)据新西兰电台Radio NZ消息,本周一,由丰盛湾毛利社区Ngāti Awa发起一场旨在终止一家中资公司每年从地处Whakatāne的Awaiti透水层抽取10亿升优质地下水的抗争活动,此案已被高等法院受理。

Ngāti Awa毛利社区就丰盛湾地区议会同意授予Creswell NZ Ltd 更新的资源许可,使其得以扩大在Ōtakiri的现有瓶装水厂生产规模的决定提出上诉。

据统计,有近100多位Ngāti Awa的族人聚集在法庭外,敦促政府阻止Creswell NZ Ltd从其透水层抽取更多地下水的计划,这家公司试图通过此举,以逐渐扩大现有业务规模。

这家被毛利人告上法院的中资公司属中国软性饮料巨头农夫山泉的子公司。它不但希望在现有工厂增加每小时的塑料瓶产量,而且试图再建两条灌装水生产线,以达到每小时灌装72000瓶的产能。

在这场抗争中Ngāti Awa并非孤军奋战,与其相邻的另两个毛利社区 (Ngāti Te Rangi及Ngāt Pikiao) 的民众周一也加入了Ngāti Awa的行列。

Ngāti Awa在2019年对丰盛湾地区议会决定起诉案最后被环境法院驳回,未被受理。

根据不完全统计,在新西兰各地进行采水并出口的中资瓶装水公司有好多家,它们分布在北岛的丰盛湾,怀卡托,霍克斯湾和大惠灵顿地区,以及南岛的坎特伯雷地区和西海岸。所有瓶装水全部销往中国市场。较为出名的公司包括:

  • 2015年10月成立、位于霍克斯湾Hastings的New Zealand Miracle Water Ltd
  • 2016年10月成立、位于丰盛湾Whakatāne的Creswell NZ Ltd
  • 2017年7月成立、位于怀卡托Putaruru 的NZ Pure Blue Springs Ltd
  • 2018年8月成立、位于基督城Belfast 的Cloud Ocean Water

纽民众抗议中资公司采水

这些中资公司引来了新西兰民众的不满和抗议,早在2017年12月,基督城有近7万民众走上街头,抗议中资公司扩建瓶装水水厂生产规模。概括起来有几方面的原因。

  1. 长期享受几乎是免费取水的优惠待遇。据新西兰传媒The Spinoff客座撰稿人Cat MacLennan报导,2017年,有73家境外公司 (其中有不少中资公司) 在纽经营瓶装水业务,每年令新西兰流失优质矿泉水230亿升。2019年,由新西兰各地政府批准了88项取水资源许可,仅在坎特伯雷一地就从8项猛增到18项。对于商业瓶装水公司而言,除了支付200纽元的年费和一些资源许可成本外,水是免费的,这种管理相当不合理,新西兰在贱卖自己的宝贵资源。
  2. 政府批准的瓶装水公司的规模越来越大,更多的优质矿泉水以越来越快的速度离开新西兰。这对于资源本来就不多的新西兰来说,后果相当有风险。
  3. 在较短的时间内,提走的水太多,透水层来不及补充,这样下去势必影响其水质。拟议中的装瓶地点在坎特伯雷平原,那里是干旱多发地区,地下水早已面临过度开采的情形,依赖地下水的当地人一直面临饮用水硝酸盐含量过高的风险。
  4. 资源许可一给就是30-40年,政府对于这些公司的运作基本没有监管。这种资源管理模式本身就是不可持续的,这些外国公司对新西兰的经济并没有什么真正意义上的贡献,对于当地民众的就业也没有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比如南岛的Ashburton 区议会,它出售400亿升水的取水权竟然已经到了2046年!
  5. 从西海岸到基督城,从Hutt Valley 到 Whakatāne,各地区议会年复一年地向这些境外商业公司签发取水许可,使这些公司在过去的几十年间从新西兰各地几乎免费地抽取几十亿、上百亿升的优质地下水。与此同时,新西兰的多个地区每年都会经历不同程度的干旱,2020年的旱情达到十分严重的程度,使得水成了这个星球上最为珍贵的商品。
  6. 当地社区 (包括毛利社区) 似乎并没有从这些公司的运作获得真正的受益,如就业和提振当地经济。
  7. 有些工厂的工作环境条件令人担忧,工作时间长,对工人的劳动保护不够重视。
  8. 另一项担忧来自这些瓶装水厂对环境的污染。比如Creswell NZ产生大约45万升含磷废水被直接排入了最终通往Tarawera河的水道,受纳水体因为磷的过量而导致环境灾难。

以Creswell NZ Ltd 为例,作为全球第二大瓶装水公司农夫山泉的子公司,其设立的整个过程非常奇怪。由新西兰政府的贸易发展局 (NZTE) 主动接触农夫山泉,经过一系列前期工作后,农夫山泉代表团接受邀请于2015年8月访问新西兰。在NZTE的运作下,农夫山泉选中了Whakatāne的Ōtakiri Springs作为其投资建瓶装水厂的理想地点,2016年11月成立Creswell NZ Ltd,作为农夫山泉的全资子公司。整个过程,完全是在新西兰政府的推动之下发生的,当年政府并没有顾及当地民间团体的忧虑和不满。

多个民间团体成立,在多个法庭明确反对个别的瓶装水公司的商业运作。其中最大的团体为Aotearoa Water Action,这是一个草根团体,挑战坎特伯雷地区议会给中资公司 Cloud Ocean Estate核发的取水许可。对于Aotearoa Water Action来说,它同样反对农夫山泉子公司获得取水许可。Aotearoa Water Action相信,这些是使新西兰失去对其水资源的自我控制的主要案例。Aotearoa Water Action的发言人Nikki Gladding认为,监管机构对这种瓶装水淘金热才刚刚开始成熟起来,“我们会很快就会失去对水主权的控制。”

该小组的关注范围超过两个瓶装水厂,NZTE的行动(即对海外投资的悄无声息的逰说)表明,新西兰人对谁被允许在这里进行投资一无所知。她指出:NZTE不受任何道德、社会和环境政策的约束,NZTE不止一次地运用其影响力促成不少交易,其做法值得讨论和评估。

从长远角度看新西兰经济,外国投资很重要。然而在引进投资的过程中,海外投资办公室 (OIO) 应当本着全面考虑、严格审批、民众参与、科学论证、合理收费的原则,在确保新西兰利益 (改善就业、发展经济) 的前提下,务必保护好新西兰的宝贵资源和环境,以使它们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对于投资项目实施一定程度的监管,缩短评估周期和资源许可期限,比如每5年就进行一次评估,看看项目是否真正按照最初批准时的要求运作,是否需要调整和改进,万不可一次性就给30年以上的许可。

责任编辑:筱康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