悍匪与官兵水火不容 虚云以言息兵

文/章阁
虚云和尚道行深厚,克己极严,他仅以言相劝,也改变了好勇斗狠的悍匪。(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3480
【字号】    
   标签: tags: , , ,

唐朝时期,隐峰禅师看见两队人马正在厮杀,急忙上前劝阻,但双方征战激烈,根本就听不进去。于是隐峰将锡杖扔掷在空中,以神通现异象,化解了交战正酣的两支军队,阻止了这场厮杀。而在人心危殆之世,历经晚清民国的虚云和尚没有示现神通,仅以言相劝,也改变了好勇斗狠的悍匪。

唐继尧(1883年—1927年)主政云南时,于民国七年曾派人传书慰问虚云,并且还令宾川县知事一同入山,再三迎请虚云。虚云不得已,只好应允,去昆明赴约。

当时,各地群雄割据一方,还有大大小小的土匪拦路抢劫,仅昆明一城,就有很多土匪盘踞,俨然是一个土匪的世界。由于军阀彼此割据,加之盗匪横行作乱,商旅行于道,多有安全之虑。

世道艰难,虚云世寿一百多岁,在他自述的年谱中,就记载了多次于旅途中,遭到悍匪毒打之事。民国七年(1918年)这次出行,虚云已经七十九岁了,县府官员为他安排了车轿,并派兵护送。虚云认为自己是出家人,婉言谢绝了官府的美意,只带着徒儿修圆一起出行。二人随身之物,也只有一笠一蒲一铲一藤架而已。从鸡足山到昆明市约有四百公里,如果今天乘车行高速,也要五个多小时。对于七十九岁的老人,全程步行,无疑是艰辛之旅。

虚云和修圆二人走到楚雄,途中遇到劫匪。盗匪从虚云身上搜出了唐继尧的信函,当场威吓拷打他。虚云劝他们不要打人,并表示他想见一见盗匪的总司令。这群盗匪的首领是杨天福、吴学显,这二人都是云南有名的土匪,占山为王,常常出没于主要路段,抢劫过往客商,包括外商。唐继尧多次派军围剿,土匪耍弄官军,大玩捉迷藏,最后把官兵拖得人困马乏。悍匪和唐继尧水火不容,势不两立。

经匪首一番拷问,得知虚云是鸡足山的和尚,只是进省城做佛事,但群匪又不晓得做佛事为了什么。虚云说:“为人民祈消灾难。”匪首一听就火了:“唐继尧是个土匪。你为什么去帮他?他是个坏人,你与他来往,你也是个坏人。”

于是虚云为他们解释他认为的好人坏人,“你说他是坏人,这话也很难说。”匪首一听来了兴趣,说坏人,这有什么难说的。虚云说:“往好处说,人人都是好人;往坏处说,个个都是坏人。”这话又把匪首难倒了,全然不解何意。“假如你和唐公两位,都是为国为民。你们都是福祉国家,造福于民,以至于你们的部下,个个都是如此,你们岂不是都是好人。从坏处说,你说唐继尧是坏人,他也说你是坏人。你们二位各有成见,如同水火彼此不容,导致兵连祸结,害尽人民。岂不是你们个个都是坏人。老百姓从左是盗,从右是匪,何等可怜。”

匪首等人听着虚云的话都笑了起来。吴学显说:“依你的话说是不错,但是该怎么做才好。”虚云劝他们,“依我看,你们不要打了,请你们招安。”吴学显一听“招安”,误以为是让他们丢弃兵械,向唐继尧投降呢。

不过虚云说的招安,并不是投降的意思,“我说的招安,是因为你们都有才能,是招国家之贤士,以安抚地方百姓。只要你们不存私见,人人都抱着安民救国的诚意,岂不是更好?”话是没错,但吴学显两人和唐继尧打了多年,实在不知道怎么做才能停止双方纷争。虚云建议他们“找唐继尧办理”。

吴学显和唐继尧势不两立,连唐的名字都不想听,立刻就不干了。“(唐)他杀了我许多人,还关着我的许多人。现在我正打算找他报仇呢,怎么还要向他投降,岂有此理?”

一方是禅心,一方是匪心,二者不在一个层面,理解起来自然有些差异。吴学显误解了虚云的意思,实际上虚云说“找唐继尧办理”的意思是,“因为唐继尧现在是中央委的官员,手中握有公权。(招安之后)将来你也是中央官员。他杀了你许多人,我这回去做佛事,就是为了超度士兵的亡魂。至于关起来的人,我请唐公大赦,包括赦免你的人。如果你执意孤行,不听我的劝告。古往今来,战争胜败一向难以预料。你与唐公各有各的力量。但是究其兵力,实际上你比他要艰难。他有人有财有补充,有中央力量。从这些方面看,他确实比你强。我今日不是来向你招安的,只是路过此地,我们也算有缘。为国息争,为民安乐,我这个方外之人,也不在乎费些口舌。”

虚云的这些话,只为国为民考虑,为群匪将来的处境考虑,并不是为了个人的安危,他的话令杨天福、吴学显二人大为感动。杨吴等人终于放下敌我成见,反而请虚云做他们的代表,向唐继尧协商。虚云谦让:“代表不敢当。”请他们提些条件,他到昆明见到唐继尧后,会当面恳请唐公接纳他们。

于是,杨天福、吴学显等人再三讨论后,提出了六个条件,包括放回他们的人,不得解散他们的军队,不得取消他们的职权,过去两家战事既往不咎等等。虚云觉得这些条件都不是问题,并肯定地说,等与唐公协商后,唐公定会派人接洽,给他们安排公事。

敌我相争的局面,兵祸连连,不知何时才能休止,在虚云劝说下,逐渐消弭。原本贼匪拦路打劫,个个气势嚣张,兵卒还凶狠地毒打虚云。但这番谈话很快改变了盗贼的心意。两位首领不仅热情招待虚云和修圆,而且当夜谈论其它的事,彼此也相谈甚欢。修行者释放的善意,善的力量扭转了贼匪之心。

次日一早,杨、吴等人陪伴虚云用早餐,并送路费食物,备车派兵护送,虚云只接受了食物,其它事项都婉言谢绝了。虚云走出匪营半里,看见几个兵卒跪在地上,叩首如捣,请求虚云宽恕。原来他们是昨天殴打虚云的那些兵丁。虚云让他们起身,温言宽慰,劝他们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兵丁们感动得落下眼泪。

虚云来到昆明后,唐继尧派人好生招待。席间,唐公说起眼下时局混乱,土匪横行,民不聊生。官军剿匪,死伤惨重,阵亡官军魂飘荒野。因此想做三件事,其中一件是请虚云作场水陆大会,以超度阵亡的军魂。虚云甘愿效劳,但他请唐公做佛事前,先定下三件事:全市禁屠、大赦牢狱、赈济难民。唐继尧颇为认同,于是斟酌办理,虚云亦守诺,建议唐继尧借机招安杨天福、吴学显等悍匪,地方从此安靖。

后来虚云主持水陆大会,先有蜡烛尽开灯花,犹如莲花状。大会结束之日,天空出现幢幡宝盖,飘荡在云中,昆明全城官民目睹此像,悉尽罗拜于地。在道德浇薄,人心危殆之乱世,修行者的善不仅劝醒了盗匪的本性,也唤起满城百姓善心倍增。

(事据《虚云老和尚自述年谱》)@*#

责任编辑:王愉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春秋•昭公二十九年》和《左传》中有同样的记载,说秋天时,龙在绛地的郊外出现。史载中第一位“豢龙氏”是董父,是黄帝的后裔。在《九州要纪》中有提到:“董父喜欢龙,舜遣派他在陶丘豢龙,于是他成了豢龙氏祖先。”那么豢龙氏职掌什么工作呢?董父豢龙成功后,据传他与龙一起升天!
  • 在日本京都博物馆,珍藏着一座神异的木质僧人雕像,像高160厘米。最为神奇的是僧人面部从中间裂开,里边显现的是观音菩萨像。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 两人说话间来到了一处巍峨雄伟的宫殿前,祖师说:“今天是天界一年一次盛会的日子,各路佛道神都会汇聚此地,你与我屏息远离瞻仰,我会把他们在历史上的名号告诉你,虽然那只是神降生人世的名字,回归天界就不再用了,但是我告诉你,好让你知道容易对照。”
  • 炼丹 中国画
    刘商感叹光阴实在太急促短暂,在世劳累辛苦,求得虚浮的荣耀和世间的官位,又有什么好处呢?刘商心想,古代的贤人都弃官去寻求道术,大多都能超脱尘世而仙去。而自己的儿女都已经完成婚姻嫁娶,他告诉自己实在不应再被世俗所累了。
  • 明万历年间,江南有书生翩翩少年,品高学博,其妻以端庄秀丽闻名于家乡,见者无不惊为“天人”。有位女尼曾说其妻为天上仙女下凡,成婚八年后,当返回天上。八年后果然离世,书生思念不已,就立志寻仙访道。
  • 杜子春,隋文帝年间人,从小落魄,家境贫寒,然心气高傲,欲利益天下贫寒之士,爱好嗜酒游玩,未几家财散尽,投亲友故知每每被拒。刚入冬,衣寒腹空,在长安城游街窜巷,彷徨不知自己何去何从,面带饥寒之色,长吁短叹于东市西门,有一老者问他:“君子何故叹息?” 杜子春表白心志,叹世态炎凉,老者明其志,赠钱三百万,不告姓名而去。
  • 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讲述一位渔夫误闯桃花源,眼见世外乐土,人们悠然自得。而在《逸史》里也有这么一段故事:两名怀抱遁世隐居愿望之士也误入了世外之地……
  • 唐寅 高士图
    李司仓回家后,买了牛只,依约定来到山下的葛藤前,但却怎么也找不着之前上山的路径了。李司仓知道这是因为自己尘缘未断,于是就返回长安去了。
  • 东方朔拥有许多异能,言行滑稽,在世间留下许多神迹传说。李白《玉壶吟》诗中说“世人不识东方朔,大隐金门是谪仙”,汉宫臣子把东方朔视为“狂”者。东方朔则自称隐士避世于朝廷,“所谓避世于朝廷间者”。
  • 明 沈周《庐山高》
    于英感到很奇怪,知道遇见神人了,就恭敬谢恩并请教老翁的姓名,老翁笑说:吾乃三国时徐庶是也。于英听后,惊骇无比,正要跪下拜谢,老翁就消失不见了。
评论